寺庙承包、景区包围寺院、高价门票......
近年来,上述种种乱象在宗教界引发一波又一波的“不良反应”。去年11月,12部门联合发布的《关于进一步治理佛教道教商业化问题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则直指各类乱象,做出一系列严格要求。
等了11个月,于2018年4月初完成IPO材料更新的普陀山旅游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普旅股份
”
),就因名称使用、业务范围等问题不幸踩雷,在昨晚被证监会要求撤回上市申请。
今日(4月19日)早间,普旅股份董秘办相关人士向每日经济新闻(微信号:nbdnews)记者表示,
普旅股份拟IPO一事,以证监会新闻发言人回应记者答复为准,撤回IPO申请后,暂无其他资本运作计划
。
▲图片来源:
普陀山风景名胜区官网截图
4月18日深夜,证监会新闻发言人高莉表示,2017年6月普陀山旅游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向证监会提出发行上市申请。证监会严格落实《意见》的文件精神,对普陀山旅游进行了全面审查。日前,该
公司已按照证监会要求撤回发行上市申请
。
上述《意见》明文规定:
严禁商业资本介入佛教道教,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投资或承包经营佛教道教活动场所,不得以“股份制”“中外合资”“租赁承包”“分红提成”等方式对佛教道教活动场所进行商业运作并获取经济收益,
禁止将佛教道教活动场所作为企业资产打包上市或进行资本运作
。
据中国证券报报道,记者17日了解到,证监会要求发行人撤回上市申请、进行整改,就名称使用、业务范围规范等方面是否符合《宗教事务条例》(以下简称
<
条例
>
)和《意见》精神取得相关管理部门明确意见。
公开资料显示,
普陀山与山西五台山、四川峨眉山、安徽九华山并称为中国佛教四大名山。
山名中的“普陀”二字,源自佛教《华严经》“Potalaka”(普陀洛迦或补怛洛迦)的音译,该经记载“普陀山”为观自在菩萨(观音菩萨)的住地。
实际上,4月11日中国佛教协会网发布署名为“奘真”的文章《谁在将佛教商业化?——普陀山上市的忧思》中,就针对普陀山
能否
用“普陀山”的名称上市
以及
普陀山业务范围
发表看法。
该文认为:
作为佛教圣地的名称显然不行。普陀山与佛教不可剥离,
如果以“普陀山”名义上市,难脱将佛教商业化之嫌
。此次“普陀山旅游发展股份有限公司”拟将普陀山景区旅游客运、香品生产销售、旅游商品销售、租赁餐饮等业务打包上市,虽然表面上未涵括寺院等佛教资产,但
佛教是普陀山旅游的最大特色和核心资源,佛教寺院、圣迹及观音信仰的感召力,是支撑其上市业务的最重要前提,也是“普陀山上市”的最大“卖点”和“保障”
。显然有捆绑“佛教”上市之嫌。
▲图片来源:佛教在线
官网截图
对此,舟山市财政局官网12日发布消息称,上市资产纯属企业经营性资产,不涉及任何宗教资产,生产经营活动不涉及任何宗教场所。如上市审核通过,在提交股票名称审核时,将充分考虑各方关切,
不以“普陀山”作为股票名称
。
根据普陀山旅游发展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普旅股份")招股说明书显示,普旅股份的主营业务为
旅游客车客运、旅游索道客运、旅游水路客运、香品生产销售、旅游商品销售、旅游配套服务等业务,并未涉及景区门票收入
。其中,香品生产销售是与佛教寺庙最相关的业务。数据显示,2015年~2017年,普旅股份的香品类销售收入都在2500万元以上。
▲图片来源:普旅股份《招股说明书》
2015年至2017年,普旅股份实现营业收入分别为3.57亿元、4.32亿元和3.85亿元,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净利润分别为9510.1万元、1.14亿元和1.13亿元。
截至目前,中国四大佛教名山中已有两座成功上市:1997年,峨眉山A(SZ,000888)上市,2015年,九华旅游(603199)上市。另外,山西五台山文化旅游集团也在2017年3月公开招募律师事务所、会计事务所及评估机构,明确表示将筹备IPO。
其中,峨眉山主营峨眉山风景区游山票、客运索道、旅游宾馆、水电综合开发、旅行社及相关旅游服务等,兼营旅游纪念品、广告商贸。
1997年就上市的峨眉山是四座佛教名山公布财报中营收最多的
。2015-2017年,营收均为10亿元,净利润分别为1.96亿元、1.91亿元、1.96亿元。(编者注:峨眉山A上市早于2006年国务院出台《风景名胜区条例》(国务院令第474号)的发布,故不受《条例》约束,可以将门票收入纳入上市公司体系。)
▲图片来源:
峨眉山旅游网截图
2015年上市的九华旅游受到《条例》影响,景区门票不能作为上市主体的收入,据九华旅游2017年年报显示,2015-2017年营收分别为4亿元、4.01亿元、4.46亿元,净利润分别为7190万元、7472万元、8099万元。
索道缆车、酒店、客运是九华旅游的营收主要来源
,合计占总营收85%以上。
而伴随名山上市的,是近年来一直饱受社会争议的宗教商业化问题。
国家宗教事务局网站称,商业化问题解决不好,不仅会影响佛教道教的健康传承发展,还会
败坏社会风气,引发权力寻租、灰色交易
等腐败行为。
据央广网报道,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研究员何蓉认为,“
社会反应比较大的是寺庙承包、假冒僧尼诈骗信众和游客,还有景区包围寺院,门票非常高
。所以,在2012年宗教局一个关于处理佛教寺庙、道教宫观的意见中把这个称之为乱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