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iEDU投资人俱乐部
i-EDU教育产业投资人俱乐部是一家布局海外教育投资的教育垂直媒体研究机构。由超过300名投资人、30家上市公司、45家VC、32家PE及12家券商组成。通过打造媒体属性的智库,融合一二级市场投融资数据,成为教育行业投融资信息服务供应商。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新闻广角  ·  泽连斯基已设定了今年结束冲突的任务 ·  昨天  
新闻广角  ·  歼-35A亮相,美媒评估战力 ·  昨天  
新闻广角  ·  胡歌,突传新消息! ·  2 天前  
新闻广角  ·  DeepSeek,重磅宣布! ·  2 天前  
新闻广角  ·  比特币价格上破9.9万美元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iEDU投资人俱乐部

沙利文张葛建:境外上市加速学历教育产业格局调整 | 第三届i-EDU峰会

iEDU投资人俱乐部  · 公众号  ·  · 2018-04-08 20:57

正文

2018年3月31日,以“新周期 · 新动能”为主题的第三届i-EDU教育产业投资峰会在北京圆满落幕。本届峰会由中国新城镇发展有限公司&凯联资本联合冠名,瑞思学科英语、乂学教育、掌通家园提供战略支持。

会上, Frost & Sullivan大中华区高级执行总监张葛建表示, 2017年是民办高等教育的资本元年,港交所教育板块总市值一年内翻三番。2018年预计将会有10家以上的民办高等院校进入到资本市场。预计2018年高等教育资本化率会有进一步的提升。 通过已经上市公司的兼并收购和新晋的IPO教育公司,到2018年底,整个上市的教育集团控股院校可能达到33所。



Frost & Sullivan大中华区高级执行总监张葛建

从资本的视角来看,2017年
究竟是谁铸就了境外资本市场教育盛宴?


(一)学历教育已在海外资本市场上形成板块效应

枫叶教育作为境外上市的第一只学历教育股票,其在境外上市给国内教育企业一个成功的范例。2017年,中国教育企业在美国和香港等境外资本市场上蓬勃发展, 几乎每个月都有一只新的国内教育企业在境外资本市场上市。

香港交易所挂牌的中国内地教育企业数量从2016年底的2家增长到2017年底的7家,如包括2018年初刚刚上市的新华教育,香港市场截至目前有8家国内教育企业;在纽约市场,挂牌的中国内地教育企业数量从2016年底的7家增长到2017年底的11家。从过去一年学历教育企业上市情况来看,板块效应已经逐步开始形成,而且也起到了非常好的铺垫的作用。

中教控股、宇华教育、民生教育、睿见教育,以及新高教集团在香港上市时,基本PE都在20-30倍左右,这个PE值相对其它传统行业来说是比较高的。然而另一方面,美国资本市场的PE值看起来是比较高的,有的可能达到90~100倍,但是也不乏黑天鹅事件或者各种集体诉讼等方面的原因导致退市。

(二)内地学历教育集团开启“上市潮”,港股教育板块总市值一年内翻三番

反观香港整个教育板块市值金额,从2016年的232亿港元上升至去年底的759亿港元,基本翻了3倍。香港恒生指数在2017年上升36%,而教育板块除少数个股外,整体增速均高于恒生指数增幅。到了2018年1-3月,中教控股涨的也非常快,涨幅最高达到30%-40%,教育在投资人眼中仍是高增长的板块。

(三)得益于美股2017年的牛市,好未来、新东方均突破千亿市值


来源:沙利文


美股的教育板块与港股区别较大。2016到2017年美股教育板块市值从143亿美元增长到362亿美元,涨了两倍多。但是,美国教育板块的市值增长,更多是存量的增长。比如:在过去一年总市值的增长中,好未来、新东方分别贡献了90亿美元和82亿美元。由此可见,2017年整个美股教育板块的市值增长,主要源自好未来与新东方市值增长的贡献,而其它已上市公司的市值只增长了9亿美元,博实乐和其他新上市的公司分别贡献22亿美元和17亿美元的市值。具体来看,美股市场教育中概股喜忧参半,海亮教育成最大赢家,去年涨幅为515%,博实乐表现不俗,涨幅为78%。


(四)港股VS美股市场

对比来看,港股规模迅速扩大,2014年以前,大多教育类公司都是选择美股上市。后来到2014年,枫叶教育上市,开创了港股教育第一股,成为里程碑事件;之后包括很多国内学历教育企业会选择香港市场, 其中以民办高校为主,多以重资产经营为主;而在美国上市的主要是培训类的教育企业,资产不是那么重。

在港内地教育股中,市值超过100亿港元的有4家。估值上,7家企业市盈率相差不大,教育板块有望进一步提高。美股的特点是龙头凸显,估值差异比较大,规范支出比较大,黑天鹅事件频发。也有不少公司退市,包括双威、诺亚舟、弘成教育、中国教育集团、安博教育、环球雅思,以及学大教育等。

另外,从香港、美国内地教育股走势变化情况来看,三季度行情拉升比较明显。主要是因为教育行业中很多企业的财年周期不同于其他行业,三季度是学校新学期的开学季,学校现金流非常充足,同时很多教育行业的企业会在三季度公布公司的年报,过去一年的业绩表现和未来一年的收入预测均可在这期间有所体现,因此这个阶段他们的市场表现大多非常好。


从行业视角,
境外上市加速学历教育产业格局调整


当前,中国教育产业绝大多数还是公办为主,公共的财政支出还是占绝大多数。高等院校,基础教育里面包括幼儿园到高中在内绝大多数是公办的。就目前民办教育的市场格局来说, 越是低龄阶段的市场,市场集中度越分散。 从市场前五名占有率来看,幼儿教育、K-12学历教育、K-12课外辅导、民办高等教育四个细分市场前五名市场占有率分别只有0.4%、0.4%、3.8%、5.9%,极为分散。

所以民办教育的各个细分领域,未来依然有很大的增长空间。
其实民办高等教育面向的市场范围更大,因为高等教育通常面向全国范围招生,同时很多民办高校也在积极收购不同地方的学校实现全国范围不同专业领域的扩张。但是在越低龄化的阶段,各地政府和教育监管部门的政策不一样,考试体制也不大一样,因此基础教育阶段的区域性更加明显。

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的业务发展逻辑有很大的差异,因此上市融资用途也各有差异。 在香港上市之后,大的教育集团下一步主要发展逻辑可以分成两大块:高等教育在招股书里面披露都是做收购,因为本身高等教育是重资产,如果再去拿地,获取新的牌照,新建学校,这些时间和资金成本非常高,兼并收购通常是高等教育集团实现快速发展的有效手段。比如:中教控股、民生教育、新高教集团, 收购成为他们融资的首要用途;而像宇华教育,既有高等又有基础的部分,对于高等教育部分也是以收购作为主要的扩张形式,而对其基础教育而言,新建校区和地域扩张成为其扩张的主要形式。

高度分散化和区域化是中国基础教育市场竞争格局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的常态。目前资本市场上已经有枫叶教育、成实外教育、宇华教育、海亮教育、博实乐、睿见教育等基础教育集团, 而在各地还有很多是潜在的上市的公司,其业务规模都已经达到了上市公司的体量标准,未来也会涌现更多新的基础教育类的上市企业。

基础教育集团上市后扩张加速,新建学校/校区陆续开学,成为跨地域发展第一步。 比如:睿见教育,2013到2016年,学生人数只有18%的增长,但是上市之后,2017年实现加速增长,一年时间增长了30%。枫叶教育IPO之后,基本上每年都在校学生人数都达到两位数的增长,新建校区/分校数量不断增长,目前在国内已经开设了近90所学校。


2018年底,由上市的教育集团
控制的民办高等院校将达到33所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