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讲:人由气生,凡在万形之中,所保者莫先于元气。
元气充足,人的各脏腑器官生理功能才能够正常运行;元气虚衰,各种疾病就容易找上门,百病丛生。
我们都知道冬天是进补的好时机,进补,最重要的就是补气。有一种神奇的中药,非常适合在冬季制作药膳和代茶饮,被李时珍称为“补气第一要药”,这个中药就是大家都熟悉的黄芪。
黄芪的五大功效
黄芪不止可以健脾补气,而且能补五脏之气,出现了气虚症状时,就可以用一些黄芪来调理。
气虚症状
:神疲乏力、少气懒言、声低气短、食少便溏、舌淡脉虚。
脾主升,脾气上升到心肺,再遍布到全身,起到
统摄血液
的作用。如果脾气不足,就会下陷,出现
内脏下垂、子宫下垂、崩漏下血、脱肛
等症。
黄芪可以补足气,让脾气能正常上升,避免出现下陷的情况。
卫气就是保护体表的气,黄芪不仅能补内补中气,还能补外,也就是
提高人体免疫力,防止邪气入侵体内
。经常感冒的人可以用黄芪来预防。
医圣张仲景就曾在所著的《金匮要略》中提到用黄芪来治疗风湿水肿,针对
气虚引起的水肿,黄芪有很好的疗效
。
如果身体气血不足,出现了疮痈溃破后久不收口,或者
手术后伤口难以愈合
,用黄芪有很好的作用。
除了中医讲的这五大功效,现代医学研究也发现,
黄芪有助于保护血管内皮、保护心肌,对心脏、血管
都有好处。
常喝黄芪汤,防病保健康
黄芪最简单的用法就是煮水做代茶饮,有什么常用的配伍呢?
功效
:益气滋阴、清热降火、消除疲劳、增强免疫力,适合经常熬夜的人群 。
配方
:西洋参、枸杞子、黄芪各10克 。
做法
:以上药材作为一天的量煎水喝。
功效
:气血双补、通经活络,可以调理三高,适合大多数中老年朋友和有慢性疲劳综合征的人群饮用。
配方
:黄芪10-15克、西洋参10克、黄精3-5克、枸杞子6-10克。
做法
:滚水泡制,盖上杯盖10分钟,可喝一天。其中黄精、西洋参、枸杞子可以吃掉。
禁忌人群
:腹泻、感冒、脾虚的人不适用。
功效
:黄芪能辅助抗癌,增强免疫力;罗汉果浸泡前先把壳敲碎,有利于抗癌物质罗汉皂基和多酚析出。
配方
:30g黄芪,10g枸杞,罗汉果1个。
做法
:
① 黄芪在300ml的饮用水中浸泡30分钟,再文火煎煮30分钟,倒出药液备用;
② 黄芪留在锅中,加水150ml,加入10g枸杞,煮15分钟;
③ 将煮好的药液倒出,两份药液晾凉至70℃左右,加入一枚掰碎的罗汉果,浸泡30分钟即可饮用。
黄芪做药膳,养生更美味
黄芪入菜做成药膳来食用,在享受美食的同时也能起到补益身体的作用。
功效
:羊肉性温,能益肾升阳,黄芪补元阳、暖脾胃、通血脉、散寒气。适合阳虚怕冷、四肢不温、腰膝冷痛的人食用,有利于补阳祛寒、预防疾病。
食材
:羊肉(瘦)150克,干姜30克,黄芪15克,红枣15克,食盐、葱花、花椒、八角少许。
做法
:干姜、黄芪、红枣洗净,羊肉切块,与花椒、八角一起放入锅中炖煮。开锅后调入盐、葱花,小火炖至羊肉微烂即可。
注意事项:羊肉属于发物,吃多易上火,患有水肿、疟疾、感冒发烧、牙痛等内热型疾病或内热体质的人不宜食用。
点击视频查看完整做法△
食材
:炙黄芪15克、大米50克、陈皮3克。
做法
:
1.蜂蜜和水按照1:3的比例调匀,15克生黄芪加一勺半蜂蜜水拌匀,放置半小时,然后用砂锅炒干水分,做成炙黄芪。
2.大米提前浸泡半小时,炙黄芪放入450克水中泡半小时。
3.黄芪和水一起倒入锅中大火烧开,转小火煮10分钟,过滤出黄芪水,再次加水煮开,转小火煮10分钟,捞出黄芪,把第一次煮黄芪的水倒入锅中。
4.水开后倒入大米,加入少量油煮制,锅开后倒入陈皮粉煮25分钟即可。
黄芪,很多人都用错了
直接用开水冲泡虽然方便,但是并不能充分把黄芪里的有效成分泡出来,有时间的话建议还是
加水熬煮
20分钟以上
效果更好。
阴虚火旺、高热无汗、干瘦无津液、长疮生疹子发热的人群
不建议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