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乌鸦电影
同样的电影,不同的解读。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佳木斯广播电视台  ·  “申公豹代购药单”,有……有点东西! ·  昨天  
西安晚报  ·  冲上热搜!申公豹“代购药单”火了 ·  2 天前  
现代快报  ·  太火爆!售罄!一票难求 ·  2 天前  
郑州晚报  ·  《哪吒2》紧急回应! ·  3 天前  
郑州晚报  ·  《哪吒2》紧急回应!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乌鸦电影

救命!神作就是神作!它一上映,我立马三刷支持!

乌鸦电影  · 公众号  · 电影  · 2024-08-30 11:58

正文



2022年,湖南江永, 女书博物馆。


所谓女书,是20世纪50年代在湖南永州市江永县发现的,一种特殊的只有女性会说会写的文字。


它形如柳条,清秀瘦长。


它由当地女性发明,只传女不传男,靠着女性之间口口相传,已经流传千年…



胡欣作为女书传承人,正在写字。


写着写着,一群男人走了进来,嬉皮笑脸:美女书法家!



随后和胡欣开起了玩笑:可不可以交个朋友?


胡欣尴尬地笑了笑…



男人七八岁的儿子凑了过来,男人半不耐烦半开玩笑地说:一边去!爸爸在交朋友呢…



这不是胡欣第一次遇到这样的尴尬场面,只要她坐在这写字,总有典男过来骚扰+指指点点…



而另一边,上海。


一位名叫思慕的女孩, 她有很多爱好,写女书,唱花腔,弹钢琴,谈古琴,家里有一柜子的书…



她常常参加各种表演,在舞台上闪闪发光…



最近,她遇到一个男孩。


男孩很聪明,她写了一封72个字的女书,让他在一星期内读懂。


男孩一天就翻译出来了。


她以为自己遇到了心意相通的人。



男孩想带她回老家。


没想到回老家才是噩梦的开始。


刚吃完饭,男人就让她喝一碗黑乎乎的药,说是要宝宝的…



说到婚后生活,男人似乎很有经验:

女书就不要做了,你想想女书给你带来的东西有多少?现在我们还没有多余的钱买房呢…


女孩没想到,那个在上海与她心意相通的男人,怎么回到老家就这样了?


而另一边,湖南江永,女书传承的地方。

在那里,有一位有意思的老太太。

这位老太太裹脚,80岁,但思维非常活络。


她爱讲故事,讲自己当年的离谱社死场面。

比如当年女人就是男人的奴隶,连端洗脚水给男人洗脚时都不能抬头…

但她的丈夫有太多兄弟了,脸盲症犯了的她,常常不小心帮别人尬洗了脚…


她爱玩,唱女书的歌大大方方直抒胸臆:

哪个做女的不风流?哪个做女的不想耍?白布裹着我的脚,帅小伙来我家做客,我想过去陪客坐…


甚至年轻女孩来找她拍照,她还会时髦地比心…

如果不说,你绝对想不到,她就是现在女书的最后一位自然传承人,何艳新…


以上这个片段,来自明天8月31日上映的纪录片 《密语者》

这部纪录片, 曾入选奥斯卡最佳纪录长片, 以胡欣,思慕和何艳新三位女人的故事交叉叙事,带出女书这些年的遭遇,以及女性现实的困境。


女书近年来很火,作为各种设计概念,纹身,文创。

但它背后的故事,还得追溯到20世纪六十年代。

图源网络:女书纹身

当时一位妇女来求助警察,她被火车压断了腿…

但她说的不是瑶语,也不是湘语…

情急之下,她写了字。

但这字从来没有人见过,也看不懂, 妇女甚至一度被怀疑是特务…


时隔多年,直到1982年,有学者来到湖南省南部永州市江永县,再次遇到这种神秘的文字。

才知道原来是当地妇女口口相传的,世界上唯一的女性文字…


女书看起来像柳叶一样弯弯的。

那是因为最初根本不是像现在一样以毛笔写的,而是以编竹篮的竹篾为笔,以锅底灰为墨书写的…


它看起来和汉字有点像,又有很大的区别。

要么扭曲变形,要么增添,减少,移动偏旁和笔画,私密性极强,没学过绝对看不懂…

如果说男人的文字是堂堂正正在桌子上写的,那么女书则在膝盖上写,在手帕上写,在折扇上写,在各种不容易发现的地方写…

它的的符号高达600多个,并且一字多义,必须结合上下文才能看懂…


女书是一个如此复杂,精妙的文字体系,谁能想象,这是一群干农活干家务的女性创造出来的…

她们的经历是如此的苦痛,以至于她们的表达欲望是如此强烈,竟然要专门创造出一种文字来抒发情感,互诉哀肠…


女书隐秘的传播方式,更是让人震撼。

会女书的女孩,把写好的女书放在娘娘庙的神龛。

如果哪个女孩想学,就去娘娘庙许愿烧香,然后虔诚地取下一份女书。

学完之后,又悄悄地放回,给下一个有缘的女孩学习…


就这样, 这些聪明的女孩, 在神明的见证下,在男人的眼皮底子下,悄悄完成了知识的传递与情绪的分享…

这种颇具神秘色彩的传递方式,是如此智慧。

女人并非只有沉默地受苦,她们总会找到办法,结成联盟,做巧妙的抵抗…


女书的传播,也源于湖南的一个风俗:老同。

湘南女性有结交“老同”的风俗,这种仪式感几乎与男女婚姻相仿。

女孩们要自己选择一名同年出生,情趣相投的女孩,在神佛面前盟誓,在父母的见证下,从此便是不离不弃的好姐妹。


这种关系甚至比婚姻或者亲情还要深刻。

它不限年龄,也没有媒妁之言父母之命,完全是自由结交。

这样的关系会延续两到三代人,也就是说,两家人的关系也许就因为两个女孩的结拜而结下漫长的缘分…

当年全智贤和李冰冰演的《雪花秘扇》,讲的便是这一段往事。

电影《雪花秘扇》海报

虽然分不高剧情稀烂,但两位姐是真有姬味儿,当年这部能在大银幕上映,也是一大奇迹…


只可惜,女书为了隐秘,常常人死书焚,留下的作品极少…

等到发现时,只剩下两位80岁的老人懂得女书,女书濒临灭绝…

但所幸的是,还有最后一位遗珠老人——何艳新女士,也就是开头我们提到的时髦老太太。


但在60-70年代众所周知的特殊时期,为了自保,她假称自己不会女书…

但没想到,后来发生了一个传奇的故事。

1994年,一位日本语言学者远藤织枝,来到湖南江永考察, 遇到何艳新。


一开始,面对远藤织枝的请求,何艳新是拒绝的,她看起来很不好说话,脾气也不好。

但其实,不是她脾气差,是因为回想起女书,那段痛苦的岁月就会浮上心头…

父亲死后,母亲改嫁,14岁的她愣是接受不了继父,走出家门自己生活…

她一个人住,一个人生活做饭,生病了自己照顾自己,晚上再怕黑也硬抗过去,安慰自己白天总会到来…


到了19岁,她被催婚。

婆婆,舅舅,舅妈,似乎村里的所有人都在逼迫她,一定要走进那婚姻的坟…

但她和新郎都不愿意。

新郎想着考大学,她想着自由, 两人愣是三年没同房…

要是被婆婆催,她就顶嘴:没有孩子不是我的错,是你们祖坟风水不好!


以为抗争终于成功,但生活绵延不止…

他们在抵抗了三年后,还是向这压了几千年的习俗投降了…

他们生了孩子。

为了孩子,吃尽了苦头。

她像男人一样,挑160多斤的担,一百斤才4毛钱。

每天凌晨三点,她摸黑起床,煮一大锅饭,哪个小孩饿了就自己抓了吃。

再放一个大桶在旁边,和6岁的大女儿说,哪个弟弟妹妹要拉屎,就拉在这个桶里。

尊严和体面?不存在的。


在岁月无情的鞭打下,她总想起外婆,那个曾经在手心里一笔一划教她女书的最亲近的人…

她终于懂得,外婆为何垂泪,又为何沉默不语,只是一遍遍吟唱着书写着其他人根本不懂的话…


这段往事如此痛苦,她实在是不愿回首…

直到身为语言学家的远藤织枝,拿出一首女书《三姑记》。

这是一首长篇歌,讲的是一户人家的三女儿嫁给了贫穷小子,被全家人看不起,受尽欺凌和委屈的故事…

女书《三姑记》

何艳新一下被触动了,那些古老的神秘的文字一击即中戳进她的心里,终日无人诉说的委屈浮上心头,厚重的往事如潮水将她覆盖,积累已久的泪水潸然落下…

不同的女人却有相似的命运, 那是无法释怀的往日旧事,那是所有女人共同的命运连成的泪水…

潮起潮落,空谷无响, 曾经互诉哀肠的结拜姐妹都已经 离去, 她早已 孤独一人, 沉默了太久太久…


她开始尝试翻译这些在漫长岁月里,与她真正心意相通的文字。

丈夫生病,她就趁着晚上丈夫睡着后,在医院连夜翻译。

她笔耕不辍,一笔一划小心翼翼地破译着这个世界唯一只有她知道的语言。

每一次触笔,就像是与这个素未谋面的三姑的一次搀扶,对往日自我的一次抚慰…


她想起很多往事,想起很多与姐妹们一起吟诵的女书…

那些女书,是如此美丽又忧伤:

美丽春夜,一弯新月,我想对你说点真心话,我们这些姑娘都在受苦…


又是如此地骄傲,在无人知道的角落带着昂扬大方的自我赞美:

红鸡公,尾飘飘,三岁姑娘会唱歌,不是爹娘教会我,是我自己自聪明!


她们是如此彼此欣赏,珍惜情谊:

我们三四个发誓要做姐妹,像花像树在花园里绽放,像江河相隔千里也会汇聚,像鸟儿停在同一棵树上一起唱歌…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