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中华古玩网
网罗鉴藏知识,藏界趣闻,行业内幕,历史揭秘,文化知识等诸多内容。在趣味之中陶冶情操,是文化爱好者,古玩爱好者,资深收藏家的必备微信。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中华古玩网

为什么是露马脚而不是露人脚,今天总算知道了

中华古玩网  · 公众号  · 古玩  · 2020-01-16 17:30

正文

点击蓝字↑中华古玩网,关注艺术信息!

1. 露马脚。


为何用“马脚”而非“人脚”?


人们常用“露马脚”来形容某人撒谎露出破绽,但为什么要用“露马脚”而不是“露人脚”呢?


相传,朱元璋与一位未缠“小脚”的马姑娘结了婚。


一天,马氏乘坐大轿走上金陵的街头,一阵大风将轿帘掀起,马氏的两只大脚赫然入目。


于是一传十,十传百,顿时轰动了整个金陵。


“马脚”一词随之流传于后世。




2. 马虎。


宋代,京城一位画家刚画好一个虎头,碰上有人来请他画马,他就随手在虎头后画上马的身子。


来人问他画的是马还是虎,他答:“马马虎虎!”


来人不要,他便将画挂在厅堂。


大儿子见了问他画里是什么,他说是虎,次儿子问他却说是马。


不久,大儿子外出打猎时,把马当老虎射死了,画家不得不给马主赔钱。


小儿子外出碰上老虎,以为是马想去骑,结果被老虎活活咬死了。


此后,“马虎”这个词就流传开了。



3. 老头子。


大街上,常能听到年老的奶奶称呼老伴“老头子”,你可别认为它是形容人年老,实际“老头子”的意思可比这深厚多了。


据记载,盛夏的一天,纪晓岚正袒胸露背地校阅书稿时,乾隆皇帝踱步走来,纪晓岚欲穿衣已经来不及了,便钻入案下。


过了一会儿,他以为乾隆皇帝已经走了,便问馆中人:“老头子已经走了吗?”


话音刚落,发现乾隆皇帝就在他身旁坐着。


乾隆怒问纪晓岚:“‘老头子’三字作何解释?”


谁料,纪晓岚从容答道:“万寿无疆之谓老,顶天立地之谓头,父母天地又谓天之子,简称为‘老头子’。”



4. 敲竹杠。


近年来开车遇上“碰瓷”的新闻可是不少,“碰瓷”也可以用“敲竹杠”来描述。而“敲竹杠”的由来与走私竟有着密切联系。


清代,朝廷严禁鸦片,各地水陆要塞均设卡检查。


某水运客商在毛竹刚生长时就剖开嫩竹,藏进烟土,躲避检查。


一次,商船行至绍兴码头,该关卡一名师爷走上船用烟竿敲得竹杠“咯咯”响,客商以为师爷看出了破绽,便掏出数两银子塞给师爷,请求不要再“敲竹杠”。


从此,“敲竹杠”一词便在民间流传开来。



5. 吝啬。


“吝啬”原来是两个人。


大家肯定知道“吝啬”是形容人小气,但是却不一定知道这竟是两个人的名字。


很久以前有一个叫王吝的人,中秋前夕去看望老朋友李啬,但不舍得买月饼,就画了一个月饼,提着去到李家。


结果李啬没在,他的儿子说,王伯伯提着月饼来我们家,我要回一份礼才是,于是画了一个大南瓜,送给王吝。


后来李啬回问儿子王吝有送礼吗?


儿子回到:“送了一盒月饼。”


“那你回礼了吗?”


儿子答:“回了一个这么大的南瓜。”


后来,人们把这个故事两人的名字吝啬,用来形容那些刻薄小气的人。



6. 装蒜。


水仙不开花——装蒜。


“你不要装蒜”,是在找人算账而对方装糊涂时常用的词语,那么“装蒜”源自哪里呢?


相传乾隆皇帝有一年春天到南方巡查,看到地里一片青蒜长得绿油油,便称赞了一番。


翌年冬天去又去巡查,可惜这一季节青蒜尚未长出。


为讨好皇帝,当地官吏差人把许多水仙移植到一起,远远望去其叶子酷似青蒜,乾隆看后果然赞不绝口,这位官吏也因此得以升迁。


打这以后,人们就把弄虚作假或不懂装懂嘲讽为“装蒜”了。


很多70后和80后的童年都有一本连环画。


夏日午后,软磨硬泡要来几毛钱“巨资”,叼一根冰棍,再租上一本小人书,在树荫下,在蝉鸣里,一篇篇地翻阅。

这些连环画,也是我们那个年代,“国学”的启蒙方式: 孙悟空的神通、关羽的忠勇、王熙凤的泼辣、林冲的无奈……生动的画作、动人的故事,不仅是迷迷糊糊的童年,还是以后积累的作文素材。


小巧的体积,小小的篇幅,动人的故事,深刻的寓意,浅显的道理,通俗易懂的文字,给孩子最“中国范”的国学启蒙。

上世纪,由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再版的 《三国演义》连环画 ,风靡一时,重印达千万次之多,成为一代人的记忆。

这套48册的小人书,有 7000多幅画图 ,其绘画队伍几乎囊括了当时上海所有优秀的国画家。中国画大师贺天健先生书写了每一册的书名。

1976年的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连环画创作室,左起:贺友直、赵宏本、顾炳鑫、郑家声、刘旦宅。

每一册连环画上形态各异的鲜红印章,皆出自篆刻家都如冰先生之手。


这套《三国演义》创作阵容之强,影响之大,在连环画史上可谓一枝独秀,不仅成为中国连环画的一张名片,也转换成一个时代的 文化符号 成为里程碑式的经典之作。 可惜的是1979年的原版《三国演义》连环画 已经 绝版 ,也使它的身价与日俱增。目前的收藏价格至少也要5000元,可见其在一代人心中的艺术地位和收藏价值之高。


庆幸的是, 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 经过精心整编,全新修订,尽可能的还原这部作品的初始面貌。新推出的《三国演义》连环画修订本,让这部经典佳作 重出江湖

书可以复印,但经典 无可复制

沧海桑田,

它都是一套值得 珍藏 的好书。

毛泽东也爱看小人书《三国演义》。主席的警卫员曾经回忆道:“一天,我叫他(毛泽东)吃饭,他靠在床上看小人书,不愿动弹。”


我说:主席你还迷小人书啊?

他翻着书说:小人书不简单哪!言简意赅。就那么几句话,多少大事多少人物就交代出来了,道理一目了然。


他还鼓励身边的人“ 干工作要看《三国演义》 ”,对读书不感兴趣的战士,就引导他们 先看《三国演义》来引起读书的兴趣。

除了珍藏价值,它还是 少儿读物 的好选择。中国诗人,现代作家,翻译家,儿童文学作家—— 冰心读的第一本书也是《三国演义》 ,越看越有兴趣,带她走进了阅读的大门。


一部《三国演义》叙说了从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的百年历史,上演一幕幕波澜起伏,气势磅礴的战争场面,诞生了一个个脍炙人口的英雄人物:诸葛亮、刘备、关羽、张飞、曹操、孙权、周瑜等。

纸盒包装,避免运输途中的磨损

出版信息明确,正版发售

纸张微黄做旧处理,满满的怀旧感

同样在上个世纪 由河北人民美术出版社(简称冀美)出版的 《西游记》连环画 ,影响巨大,是 发行最广,出版最全,艺术造诣极高 的一套《西游记》连环画,在当时深受读者喜爱。

其绘画队伍聚集了当时有名的连环画家:钱笑呆(上海“四大名旦”之一)、郑家胜、胡若佛,池振亚、宗静风、陈云波、刘汉宗、徐燕荪等大师。


胡若佛:字大空,号谷华,自署十卉庐主。 浙江余姚 人氏。中国当代著名连环画家、国画家。他平生创作了大量优秀的连环画,作品光彩照人、璀璨夺目,为世人所称道,成为经典之作。


很多连环画收藏者非常热衷于收集这套冀美老版, 可惜的是1987年的原版《西游记》连环画 已经 绝版, 价格炒的极高。 目前的收藏价格至少也要6000元, 是值得 珍藏 的一套艺术品。


现今, 河北人民美术出版社 经过精心整编,全新修订,尽可能的还原这部作品的初始面貌。新推出的《西游记》连环画修订本,让这部经典佳作 重出江湖

冀美出版的西游记 其人物精致、清晰,对唐僧师徒四人的描绘生动、传神,而妖魔及虾兵蟹将更是呼之欲出、活灵活现;那些辅助的风景,房舍楼台、风雪波浪、水底世界及打斗的场面,全都描绘的 深浅浓淡,气势磅礴

提到《 西游记 》,不得不提央视版的《西游记》, 霸屏30余年 播放2000多次 这部陪伴着70后、80后、90后三代人长大的神剧, 温暖了我们整个童年时代的神话故事

剧中六小龄童扮演的孙悟空,更是成为经典中的经典。六小龄童之所以能把孙悟空演活,据他说,拍摄《西游记》时,在造型表演方面,就是从这套连环画中获得启示的。


吴承恩撰写的幽默小说《西游记》,里面写到儒、释、道三教,
包含着深刻的内容,它是一部寓有反抗封建统治意义的神话作品。
吴承恩本善于滑稽,他讲妖怪的喜怒哀乐都近于人情,所以人人都喜欢看。
——鲁迅 。


《西游记》连环画影响着几代人的 童年 ,它在我们心中筑起的神话帝国是不可磨灭的,它是一本值得 珍藏的艺术品, 一本 适合少儿阅读的读物、 一本适合 慢慢品味的文学作品 ,领略名家的风采和国画的氛围,吸取艺术的养分。


《水浒传》是连环画的巅峰之作,人民美术出版社组织画家任率英、卜孝怀、徐燕荪、墨浪、陈缘督、吴光宇编绘的,自1955年起至1962年止,历时8年完成出版的成套《水浒》。

几位画家皆擅长工笔人物画,整套书绘画风格准确统一,人物造型,严谨细腻,科学规范,十分符合北宋特定的历史环境。画面中无论是市井人情还是沙场拼杀,都一丝不苟,栩栩如生,堪称精妙绝伦。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