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三联生活周刊
一本杂志和他倡导的生活。
51好读  ›  专栏  ›  三联生活周刊

我们真正想买到的“平静”、“轻松”、“自由”,为什么总是断货?

三联生活周刊  · 公众号  · 杂志  · 2017-11-17 13:11

正文

半夜1点半,M小姐用被子蒙着头,两眼放光地浏览着购物车里的宝贝。正犹豫着唇膏要西柚色还是脏橘色,一闪念,M小姐想起今天被甲方第12次退回的策划案,于是果断地将两种颜色都加入了购物车,顺便又加了一支新出的牛血色。

M小姐的双十一购物单大抵就是这样的构成——被老板点名批评那天晚上,买的两打袜子;挂掉老妈的催婚电话后,挑的三双皮靴;看到体重秤上的数字后,突然想吃的一箱零食;听说闺蜜的好消息后,莫名惆怅中看中的两盆多肉……双十一包裹还没拆完,黑五计划又提上了日程,下个月就是30岁生日了,囤几瓶神仙水和鱼油总没错。M小姐想。

生活中我们时常被“M小姐”附身,账单上的数字蹭蹭地往上涨,囤的日用品几乎将柜子撑爆了,内心却还是空落落的——明天那个必须面对成堆工作、苦闷现实的自己,好像还是一样地垂头丧气。就像电影《一个购物狂的自白》里的女主人公丽贝卡一样,当我们失恋了、面试之前、孤独的夜晚、面临选择时,脑海中总是出现一个小人,催眠般地对你说:“你需要……”,然后就鬼使神差地开启了“买买买模式”。我们真正想买到的平静轻松自由,却总是断货。

当小宝宝又哭闹起来,当Deadline像高压线一样逼近,当异地的伴侣在微信中消失,当镜子里的鱼尾纹网住了全部思绪,甚至,当以上四种情况同一时间发生……我们还能保证自己能从容地面对这一切而不抓狂吗?这些场景都太过熟悉,以至于谁都不觉得它们是问题。我们也早已学会轻车熟路地用购物、饱餐一顿、大发脾气来“驱赶”压力下的焦虑,却饮鸩止渴般地陷入了恶性循环——刷爆信用卡、暴食后发胖、吵完架后悔,减压,越沉重。

在英剧《黑镜》的第三季里,《急转直下》这一集虚构了一个被社交压力浸透的社会。女主每天对着镜子苦练108种见面礼,遇见不喜欢的同事也硬挤出笑容,用P图软件炫耀难吃的小饼干,都是为了在社交评分中成为“受欢迎的人”。

片子前半部分用荒诞的镜头,让我们看到一个原本可爱的女生在压力下,能够活得多么扭曲而失去自我,然后用后半部分的“急转直下”,让我们看到了一个不堪重负的人的崩溃与爆发。而婚礼上那个歇斯底里的发作,或许每个经历过经前期紧张综合征的女性都会感到似曾相识。

如果说生活中的小挫折带来的焦虑和压力,只是让我们变成“不那么喜欢的自己”,偶尔哭个鼻子、发发脾气;那么如果不幸身处有问题的家庭或是碰上个变态老板,甚至遭遇车祸这样的灾难,就不是简简单单的“忍一忍”、“缓一缓”能解决的了。

电影《黑天鹅》的女主Nina就是一个不幸遇上了“大确丧”的姑娘。她从小生活在一个单亲家庭里,母亲为了她放弃了事业,悉心照料她的生活,这份沉重的爱就像一座大山压在Nina心上。另一头,在芭蕾舞舞台的中央,她又承受着来自竞争者和总监的压力,Nina在挣扎中逐渐丧失了理智,出现幻听、幻觉,最终陷入了迷狂。在片尾,Nina跃下舞台之后剧情戛然而止,谁也不知道这个悲剧的结局如何。

生活的压力之下,我们轻则像M小姐,心底的苦闷说不清道不明,引发一次次非理智购物、冲动性进食后,让我们陷入郁郁寡欢各种疾病;重则可能像《黑镜》女主、Nina那样,在压力面前不堪重负,脱离生活原本的轨道。给自己减减压已经成了这个时代里女性共同的需求,五花八门的减压方式也应运而生。

下班后泡个牛奶浴,星期日去做个瑜伽,好天气里登山远足,KTV里放声高歌,拼乐高、绣十字绣、画油画、养绿植——这些都是减压的好方法,但是忙起来没有工夫、没有场地做这些事情怎么办?

还有一个简单易行的减压妙招,只需要你坐在椅子上就能完成。无论是在格子间里的午休,乘坐公交的上下班途中,还是忙碌清晨出门前的十分钟,都能随时随地来这么一场“心灵spa”,分分钟让你身心舒畅,轻松化解生活带给你的烦躁与焦虑。它就是中科院心理所祝卓宏教授的中读小课:《如何与压力共处?——新时代女性必修课》。课程中,你将学到一个人在家也能轻松运用的日常减压方法。

▲点击上图,订购专栏《如何与压力共处?——新时代女性必修课》



    如果你在生活中受到以下问题困扰:


  1. 压力山大,经常便秘、脱发、长青春痘;

  2. 人际交往中感到身心俱疲,经常无名火起;

  3. 加班累成狗,对曾经的爱好都失去兴趣;

  4. 每个月那几天,总是喜怒无常、心情烦躁;

  5. 考试、面试之前,总是心慌气短、肠胃不适;

  6. 被人说“是不是更年期提前了”;

  7. 岁数不大,就被黄褐斑、内分泌失调困扰;

  8. 无由地心事重重,情绪经常失控;

    ……


    你将在课程中聆听到:


  1. 女性为啥更容易受到“压力”的困扰?

  2. 压力究竟是敌是友?

  3. 哪些身体的警报,提示我们“火山快要爆发”了?

  4. 为啥大事发生时会出冷汗、拉肚子?

  5. “踢猫效应”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如何避免发生?

  6. 乱发脾气到底是小题大做,还是经前期紧张综合征?

  7. 抑郁症状出现,它究竟想告诉我们什么?

  8. 观呼吸、身体扫描减压法,一个人如何操作?

    ……


    谁适合听这堂音频课:


  1. 有压力的女性朋友;

  2. 都市中的工作节奏紧张的职业女性;

  3. 带娃的宝妈、备孕的新手妈妈;

  4. 婆媳关系紧张的女性朋友;

  5. 学业压力巨大的年轻女性;

  6. 受人际及情感问题带来的压力困扰的女性;

  7. 希望理解和关爱家中女性的男性朋友。



课程主讲人|祝

中国科学院心理健康重点实验室教授,硕士生导师,博士后导师,注册督导师。中央国家机关职工心理健康咨询中心主任,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国家公务员心理与行为研究中心副主任,国际语境行为科学协会(ACBS)会士(Fellow),ACBS中国分会(CACBS)主席,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心理咨询师专委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心理学会临床心理学注册工作委员会委员。

擅长各类精神障碍的诊断与药物治疗、心理障碍的认知行为治疗、催眠治疗、家庭治疗、青少年心理问题的干预、心理创伤的整合治疗、心理创伤的EMDR治疗、压力管理、沟通管理等。目前主要临床研究方向是接纳与承诺治疗(ACT)、认知行为治疗(CBT)、家庭治疗及催眠治疗的理论与技术与中国传统文化的整合,以及心理咨询治疗技术与互联网结合。主编《大学生心理健康手册》、《奇妙的群体心理学:解读社会事件背后的心理密码》等著作。


文 / 王斯文



点此→下载中读 写读感

or 识别图中二维码,下载『中读』APP

温馨提示:

中读APP已升级至5.2.3版本

请各位用户及时更新APP

or 关注中读微信号lifeweekerclub

"中读"现已全面上线,请到各大应用商店下载!










▼点击【阅读原文】订阅『如何应对压力?——新时代女性必修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