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核聚
不负生命,不负有情,不负天地。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核聚

我是如何8天背完23篇文章的

核聚  · 公众号  ·  · 2019-12-23 15:16

正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一、缘起——为什么采用逐字稿的方式背诵

在背诵23篇暴力突破英语之前,我刚刚背了一些其他的英文文章(前5集Ray dalio的《PrinciplesFor Success—an altra mini-series adventure in 30 minutes in 8 episode》),所以有一些英语基础,当我开始背诵暴力突破英语的23篇文章的时候,我发现很多句子,自己抄2、3遍就能迅速背下来,所以我找不到抄写25遍的意义,同时又觉得自己每天没能抄够25遍就不是真的在学习,因为不满足一万次练习定律,带着这样矛盾的心理,直接导致前几天没有在背诵上面下功夫,懈怠了。

有一天在知识星球读阅读他人的打卡内容时,突然读到了这样的句子:“真的不明白为什么有些卡可以评优卡,每天连最基本的抄写250句的目标都没有达到。”我看看自己,发现不仅每天抄写250句的过程目标没有达到, 背诵进度也比不上别人了。
我着急了,没有选择了,我必须在所剩不多的时间内实现突破。这个时候我必然不能按照群里面的背诵进度表来背诵了。那天是11月26号,距离21天结束还有9天的时间,9天之内背完23篇的任务量,想突破的话,还是有很大机率能实现突破的。
我记得核聚老师在一篇文章中提到了西默农这作家, 其实老师应该不只是提了一次,在课程里面也总是提到这位作家的事迹: 曾经一天手写上百页小说,3天写完一部小说。 我不知道在知识星球的圈子里面有没有人进行这个挑战,我没去找,总之我想尝试一下。我想:不能挑战才华,我只能挑战字数,挑战字数,其实也就是体力,同时突破英语。
刚刚开始背诵的时候先看了视频,看了几秒之后,突然意识到,老师在整个视频中所讲的话就是一个完整的背诵过程,为什么不把老师嘴里面念出来的每一个字都写到纸上?为什么不呢?那就开始吧!
于是我边按暂停边写,奋笔疾书,几乎没有停下来的时候,老师嘴里的每一个字我都写到了纸上,不论老师说的的是英文还是中文。唯一的区别是,我写到纸上的英文句子比老师念过的遍数还多,因为这是我检查自己到底有没有背住文章的过程中,必须去做的一个工作,一个步骤。
在写的过程中我还确认了一件事情:如果想写的快,代价必然是要牺牲字体的漂亮,只要能知道自己写的是什么,每一个字,每一个字母都写了,没有偷懒就好。漂亮不漂亮,工整不工整,不重要。思维的流畅性才是更重要的东西。强调这一点的原因是,有时字体的美观程度会直接影响自己的心情,我的潜意识里时时刻刻对自己进行着判断。
在刚刚开始背诵的时候,我先给自己计时1个小时,闹钟响了的时候,一看,5页,怎么只有5页?我还以为自己能写10页。我还等着晚上12点躺在床上发个朋友圈炫耀我今天挑战西默农成功了呢。
这时我突然感受到,在没有开启一件事情之前,我们就是这么容易自大,总是高估自己的能力,然而生活中的代价往往都不是10页5页这么简单,更多的是血泪和悔不当初。教训的意思就是,有些错误你不去犯,你永远不会相信自己会犯。
二、背诵过程时间统计表

前24个小时,我的确写了100页,不过时间跨度上却是3天,虽然挑战失败,但在这个过程中我确实得到了一些收获。
最终背完23篇文章用了8天时间,后面的5天平均每天投入7-8个小时(写字的时间,不包括口头背诵的时间),投入的精力不如前几天大,最终累计抄写了240多页A4纸,背诵与抄写的速度与之前保持一致,每小时根据中文或者英文的字数的不同,能够写4-6张A4纸,这是一个在专注状态下正常的写字速度。
不断有人向我提问:逐字稿怎么写,是拿软件吗?是每一句都写吗?大家这么问是因为大家直觉上觉得这项工作任务量太大了。很多人很想知道,这么做到底值不值得呢?归根结底还是觉得浪费时间,其实我自己一开始,也不知道,但是我就是想试试。但是实际上,我发现,10分钟的视频1个小时就可以完成,所以哪怕是最长的文章最多抄写3个多小时就可以了。
再重复一遍我的背诵过程:老师嘴里读出来的每一个字都老老实实写到了纸上,死守了老师嘴里的每一个字,左手疯狂的按暂停/开始,右手疯狂的写字,前3天的24个小时是这样的,后面的5天里面,也省略了一些内容,因为对整个背诵套路越来越熟悉了,但是大部分也做了逐字稿。在背诵的过程中,也会经常停下来出声背诵(计时器也按暂停),检查自己。每背完一篇,会停下来检查前面的背诵情况,形式为默写或者口头背诵。
背诵顺序:23篇文章一次性背下来听起来有一些痛苦,所以我对这23篇文章进行了分组,我把它们分为了四组,前面的文章由于比较简单,所以前8篇文章为第一组,剩下的文章5篇一组,一共四组文章。在实际背诵时先背下1-8篇,接着背了23、22、21、20、19篇,即第四组,之后背诵9、10、11、12、13篇、即第二组,最后背诵18、17、16、15、14篇,即第三组。我发现对我自己来说,正背+倒背两个方向的整体推进,大大减轻了我心理上对背诵文章这件事的痛苦感,最简单的文章和最难的文章都在前3天背诵完成后,对23篇文章的整体难度也有了把握,同时,我也经常以组为单位,对文章进行复习。
三、20个新发现
1. 人生中很多顿悟的时刻绝对不是来自于书本,我们需要行动,当我们把一件事推向极致的时候自然会产生新的认知。正如《深夜加油站遇见苏格拉底》所言:智慧不是知道,而是行动。
2. 我发现最好的记忆节点就在老师说过的那些最最最最最最最最不起眼的句子里面。比如:
那什么是好的事情呢?
怎么变得更好呢?
这个理念是什么呢?
告诉你什么呢?
还有一些人,还有一些人干什么呢???
这些提问就是需要我记住的东西,这些不起眼的提问就是我自己在背诵的时候需要想起来的句子之间的连接点。
3. 几乎用逐字稿的方式背下来一篇文章,那么我发现自己对文章内涵理解程度在短期内也大大实现了突破。随着对文章理解程度的加深,犯的错误也会减少。这样在后面的背诵过程中用来纠正自己的时间和需要抄写的遍数也会大大减少。当我读卡的时候,我会发现大量的人因为对文章理解不到位,总是出错,错了又错,就是不能全对。
4. 逐字稿的方式完成背诵后以后的手稿其实是一个作品,带有自己印记的作品,可以随时随地回顾、翻阅的作品,无论是想寻找句子之间的记忆的连接点,还是想看看这句话到底有什么深刻的内涵,都是十分方便的。
5. 在抄写老师嘴里的句子的时候,我还会感受到老师自己无限的耐心,只看视频时感受不到这一点的。比如:第三篇文章《protect your dream 》里面的第6句只有一个单词:period。一个单词作为一个句子的时候,老师并没有把这个词和上个句子连起来一起背,而是老老实实按照程序,把period看作了一个句子,在背诵完第5个句子并且把前5个句子循环了一遍之后,才开始背period,并且背完period之后又把文章循环朗读,背诵了好几遍。如果我自己背诵,我是做不到的,总会在这样的小地方、小细节,投机取巧,只是为了加快自己的背诵速度。当我发现老师都比我自己的背诵过程有耐心,我怎么好意思先失去耐心呢?
6. 很神奇的是,在整个背诵过程中,我会对老师讲的道理,老师解释句子时候讲的道理,进行不断的“顿悟”,我不断有新的感受,每当有新的感受,我就会迅速把这些感受写下来,不让它们溜走。我发现,老师嘴里的话,只有写到了纸上,思考速度放慢,才能真正明白其中的深意。
7. 我的整个背诵过程,高度符合学习的本质,模仿,几乎模仿了一切。我学到的其实也是老师的一个完整的作品,除了学习英语本身,我还学会了如何拆解一个句子,如何讲解一个句子;如何介绍一篇文章;更彻底的体会到了背诵程序的真正价值。
8. 对时间的感受:虽然长时间的专注,听起来有点不可思议,但高度专注的时候,我发现我可能无法准确的描述发生了什么,我对时间的感受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当我心里只有每小时写够5页纸这个目标的时候,我完全顾不上别的任何东西。如果说问我每个小时都是什么感觉,我想说,我不知道,我只知道每个小时过的都像10分钟一样。整个过程是这样的心态:我写的还不够多,怎么这么快时间就到了呢?而我晚上睡觉的半个小时,出去跑步的几十分钟,感觉像过了很久似的,这种对时间强烈的反差的体验,真的是很奇妙的感觉,简直是Amazing。
9. 即使我们的目标完全符合目标法则的SMART GOALS的标准,问问自己,那对自己来说真的是一个最好的目标吗??问问自己,还能突破吗??
10. 开营大课上,老师讲了很多法则,但任何法则本身,都不能让我们做任何事情就可以轻轻松松超越别人,都不能帮助我们减轻必要的痛苦,有一些苦是必须吃的,法则是在教我们如何正确的吃苦,不走弯路。
11. 一万次练习定律只是让我们从外在的标准去要求自己从而逼自己抓住高效学习的内在感受,当我们熟悉了那个套路、那种掌握的感觉,一万次练习定律就不重要了,或者说,自己已经能够主动的去练习了,迫不及待地去学习了。
12. 人生的自我发现是一条永无止境的道路,仅仅在记忆这件事上的自我发现都是永无止境的,只要没有达到鸠摩罗什每日背诵三万六千颂的水平,一定要去质疑自己的记忆过程到底有哪些地方还可以改进,自己在背诵的过程中到底是真的用心了还是只是机械的在重复?因为人的想象力是无止境的,我们永远可以用更强的强度刺激自己,在背诵的过程中充分调动自己的各种感官。
13. 低谷:在整个背诵过程的第二天确实遇到了一个低谷,那就是写完第十七个小时的时候,不知道是不是我自己的承受能力太差了,我有点开始怀疑这个世界的真实性,我发现我也开始问我自己到底在干什么,要不要再继续坚持下去了,在这个烦躁的思绪混乱的过程中,我看见了自己以往的种种不堪,我也突然有点理解大卫戈金斯为什么在减肥的时候会陷入抑郁,为什么在挑战恶水135跑步的时候会质问自己。在15:55和16:52的时候两次拿笔又两次放下,真的是不想再背下去了,又两次在两个时间上画了×,不知不觉已经浪费了快两个小时两个小时没有动笔了,一层罪恶感又扑面而来,但是理智告诉我,坚持下去是对的,后来我选择把手机关掉。关掉手机的时候感觉还不错,世界一片清明,17:25的时候想到了晚年自学成才的伟大诗人维托里奥·阿尔费里,想到了他的那句名言:“坚持,不断地坚持,全力以赴地坚持!”于是在纸上写下了:强力启动。又开始了第18个小时的挑战。


14. 写到第20个小时,我的手已经使不上劲了,写的更不清楚了,没关系,还是可以写;再后来很困,我发现还是可以写,自己还是可以背新的句子,直到写到自己睡着,挣扎着起来,摇摇脑袋,直到每每落笔都能马上睡着,我知道不能再写了。剩下的几页只能第三天写了,虽然我内心很不愿意。第三天上午,我用了114分钟将最后的8页写完。至此,24小时内写100页A4纸的目标顺利达成。
15. 相比于其他的同学用21天背诵168小时,或者考研的同学“每天含着泪清清楚楚把15个小时利用到极致”来说,我的努力不值一提。整个背诵过程也远远没有达到极致,还有很多可以改进的地方,但是对我自己来说已经算是一次小的突破。
16. 考入清华大学读研的张玲玲说:“专注可以对抗饥饿”。的确是这样的,专注的时候,甚至体会不到什么饥饿的感觉。
17. 有的人觉得逐字稿慢,但是其实很快,用事实法则来看这件事:我用了8天,8天是快的,但是逐字稿给人的感觉是慢的,那么到底哪个是事实呢?其实可以这样来看:用逐字稿的方式掌握文章,其实和费曼读书技巧没有本质上的不同,金庸说过的“重剑无锋,大巧不工”也是这个道理,那些有用的办法往往看起来是很蠢的,很笨的,很没用的,大多数人都想投机取巧,总想找一个高明一点的方法快速背完,实际上这种小聪明是不踏实的表现。
18. 我还发现了一个关键的问题:当我们用时最少的抄写,最快的速度背完23篇,收获就是一定是最大的吗?当我们自我感觉良好的时候,问问这个问题。发现答案是不一定,为什么老师说23篇文章背完了要,“改写人生”,这个改写体现在哪里了?有没有问过自己呢?当然是除了句子本身以外,对句子的理解,这些道理,通过对道理的运用在生活中产生了效果来改写人生,而不仅仅是会一口流利的英语就能躺着改写人生了。有时候抄写到那些涉及到血泪和教训的句子,那些战争的场面,那些大批大批死去的人,这些画面在我脑中播放,会经常让我眼眶湿润。
19. 关于检查:如果高度专注,不管是口头背诵还是默写的时候,你可以对每一个单词都问这样的问题:我到底能不能百分之百确定我写下的这个单词是对的? 这个思维过程刚刚开始可能困难痛苦一些,后面会越来越熟练。只需要很短暂的一瞬间,就能立即知道自己哪里掌握的不精确。而不是默写完了才翻出原文去对照,寻找自己哪里背诵不准确。同时,这样可以有效抵抗默写过程中的烦躁的情绪,那种期待自己快点写完的情绪。而这种情绪往往导致细节注意不到位,and,but丢一堆,最后再重来一遍。还有一个好处是,在确认每个单词是否能保证正确的过程中,很难很难有杂念。
20. 学英语真的就是体力活,有时候背不下去,那就是自己想多了。
四、思维编程中的法则在挑战中的运用
1. 指数法则 :因为之前没有人用听写逐字稿的方式尝试背诵文章,所以我判断这可能是属于我的一个S型曲线,对我自己来说是一个小小的突破,我的出发点也不是单纯想追求背诵速度,同时也想最大程度的吸收文章的内涵。反正尝试一下又没有什么损失,我就开始行动了。
2. 一万次练习定律 :240多页,平均每页15个句子,共3600个句子(英文句子),加上读句子和口头背诵的遍数,大约有1万次。
3. 目标法则 :在背诵过程中的目标:每小时写满5页纸。为了这个目标我拼命去写,这个目标和背诵程序所要求的25遍不冲突,满足了每小时5页纸,整体上就满足了遍数的要求。
4. 杠铃法则: (1)每写完1小时,进行10分钟左右的休息,这是杠铃法则的运用。根据记忆法则,歇息时间不要超过20分钟,我有好几次都是歇了20分钟以上,不太容易再快速进入状态,经过测试,10分钟左右的休息最好。(2)整个背诵过程也是短期突破的杠铃法则。
5. 记忆法则 :强度刺激:逐字稿就是强度刺激,因为更加理解文章内涵。频率:写逐字稿的同时就写了很多遍。
6. 榜样法则 :老师就是我的榜样,模仿老师的背诵过程,几乎模仿了一切。我们甚至可以不用去研读背诵程序,直接做第一个课《Reach the goals》的逐字稿,就能完完全全的把握背诵程序本身。
7. 不对称法则是什么? 付出有限,收益无穷的事情。付出:8天时间,和一些体力,和吃进去的饭,一些纸,一些笔。收益:提升了自己的英语能力。
8. 上瘾法则 :用上瘾法则分析自己:
(1)我倾向做这件事吗?是我自己选择的。
(2)有清晰的目标:每小时5页A4纸。
(3)挑战与当前的能力相匹配:经过测试的确是匹配的。
(4)有即时的反馈:记录每小时写的页数就是即时反馈。
(5)专注一致,浑然忘我:这个状态我也达到了。
(6)做完之后感到极度愉悦:看着旁边堆叠的纸越来越厚,的确有一种满足感。
9. 能力圈法则 :第一个小时就是能力圈法则。第一个小时就是在测试自己的能力圈,我以为自己一个小时能写10页,结果写了5页。其实写完第一个小时,我就做了乘法,计算了一下20至24小时写完100页是可能的,是可行的。
10. 故事法则 :对自己的背诵过程十分清楚,可以讲明白,知道来龙去脉,就是运用了故事法则。
11. 事实法则 :西默农说谎了吗?经过我的检测,他没有。我自己能不能24小时写100页呢?我是可以的,说明大家也是可以的,每个人都具有这样的能力。其实最基本的就是每小时写5页,这是谁都可以做到的。这些就是事实。还有,那些写了没几页喊自己累的人,就知道累其实是心累,你确实还能写的更多。
12. 目的法则 :背住23篇,提升自己英语能力,所以这件事我的目的始终都是明确的,所以每一天的生活重心都是背英语,拒绝掉与背英语冲突的一切事情。
五、背诵笔记
1. 有的时候甚至中文就可以写一页,这些句子写出来是十分有力的,而且我发现我最喜欢抄的句子就是每一个视频前面的几分钟,老师对这篇文章整体讲解的部分。
“这段话出自于乔布斯,这段话不但出自于乔布斯而且出自于1995年,乔布斯的一段被《遗失的访谈》记录的(话),这段访谈非常重要,大家可以在网上找到,这段访谈里面最重要的一句话,一段话就是这段,这段话对所有的人在所有的领域里都非常重要,无论对于学习,还是学知识、学技能,还是做一个项目,做一件事情,都非常重要,乃至对于整个人生都非常重要,优秀者模仿,伟大者剽窃,我们想要自己的水平变高,最简单的办法就是找一份高水平的作品或者是人去模仿,就是这么简单。苹果一直以创新著称,但是让人大跌眼镜的是,他把模仿奉之为最高的法则,我们来看一下这篇文章。”

2. 还有一些非常短的句子,很好记,但是内涵非常深刻,如果不是写出来,很难注意到。


比如这句话“you want some thing, go get it”老师居然对这句话讲解了这么多内容。
“我们在生活中要常常对自己说这样的话,因为我们经常会迷失掉,会被各种各样的说法,各种各样的想法把大脑搞乱了,把自己思想搞乱了,以至于我们忘了我们想要什么了,以至于我们忘了我们直接就可以做那些事情,让我们去得到我们应该得到的东西,这非常简单的啊~~搞复杂了,很多人都把它搞复杂了,把生活搞复杂了,记住这句话,有力的句子。”
这段话之所以印象深刻,是因为自己一次次的吃“搞复杂”的亏,从小到大做事犹犹豫豫,畏畏缩缩,从来没有为了一个目标全身心的努力过,从来没有完完全全相信过自己,不是处于一直“做准备”的状态,就是机会来的时候临阵逃脱,不敢站在阳光下,不敢接受别人的目光,总是希望自己在人群中是个隐形的存在,没有人比我更清楚,把一件事“搞复杂”是多么多么难受的一种生活状态。
3. 我发现逐字稿只是呈现,而呈现只是一个很基本的工作。只有呈现出来,你才知道这段话的重点到底在哪里,有时会我会用红色的笔把重点圈出来或者画横线。

还是上面那张图:“乔布斯又重复了一遍,加强了一遍语气,加强了一遍他的回答。”
这种看起来特别像废话的句子,因为是老师嘴里念过的,所以我也写了。
4. 比如老师会亲自示范,如何复现一句话的具体过程。
“一边看一边读,然后闭上眼睛,你会发现这行字在你的脑海里面能呈现,很奇怪吗?其实人人都能够做到的。”
“一边看(观察)一边读,在这个过程中,闭上眼睛你会发现这段话出现在你的脑海里面,对着读就好了”



如果不做逐字稿,这段话就很自然的会被我忽略过去,因为和文章本身实在没有多大关系。但是当我把这些话写下来,就不得不质问自己有没有做到,我发现我很难做到复现一个知识,哪怕是一个句子,复现的过程对我来说是如此的困难,然而老师却说是不奇怪的,是人人都能够做到的,这是为什么呢?
当我检视自己以往的学习过程,我发现自己从来没有用过自己大脑里面的复现功能,从来没觉得原来自己是可以复现一个知识的,所以当我第一次这样做,这个过程对于我来说就是困难的。刚刚开始的困难不要紧,一旦意识到这一点,在后面的学习中,我们就会自觉地、会刻意的运用自己的大脑去复现知识,这个过程一定也会是越来越熟练的。
8. 会经常发现老师在嘱咐一些事情,比如圈起来的黄色的部分:
“大家注意啊,我们学习英语的时候实际上是大家在练口腔体操,包括英文的和中文的,很多人的舌头都不够灵活了,吐字不够清晰,这个是要一直训练的。”
下面红色划线部分是记忆的节点(比如:预测什么呢?进步,进步到什么程度呢?),也是我们背诵的时候需要向自己提出的问题,这样才能对文章内容有更加深刻的理解,也能背的更牢。

9. 每次背不下去想放弃的时候,又总会写到这样的句子。顿时感觉自己又被充电了。
“毅力是成功的关键,放在最后一篇,因为如果大家听过了,学过了整个这一堂课,这一门课,21天暴力突破英语,才知道毅力究竟是什么,否则没有走到最后一刻的话,你体验不到的,那些都是空洞的词,什么毅力呀,什么奋斗啊,什么理想、梦想、那些词都不会是切身的感受。你走下来之后终于知道什么叫毅力,成功,你再也不会小看成功学了,那不简单的,哪有那么简单,如果都简单,大家全都成了。不容易啊,实际上很简单,但是不容易做到,学一个单词很容易,学一句话很容易,但要学习200多句,那就极其困难了,关键是思维不乱,是吧,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就能走下来,我们再把全文回顾一下啊。”


五、我的英语基础
把自我介绍放在最后,是因为不希望我曾经的英语成绩干扰大家的阅读这篇文章,我始终想强调的一点是,任何人都可以像我这样做的,这是没有条件的,门槛最低的方法。
我在2014年参加高考的英语成绩是140分,河北考生,但大学没有怎么用功学习,也没有怎么用功学习英语,英语四级成绩530多分,六级成绩480多分,虽然都通过了但是分数并不高。我在选择通过做视频逐字稿来背诵的方式中,感觉到这种方式很适合自己,能让自己马上专注下来,让我更享受的目标是每小时写满4页或者5页纸,我不太愿意去数我写了多少个句子。哪种背诵的方法更适合大家,大家都是可以尝试着来的。这样才能找到自己舒服的节奏和背诵的方法,我的方式,仅供大家参考。
最后想说,每个人都有没耐心的时候,但是老师曾经写过这样一句话: 只有在点点滴滴的行动中,你才知道你自己是谁,你才知道你的信念是什么。
把这句话送给大家。

我是卡卡,如果有想交流一下如何暴力突破英语的朋友,欢迎加群我们一起讨论,
也可以加我的微信:smartestest




相关阅读

学到欲罢不能: 我的史诗般的英语逆袭路(第2版)
怎样在一个月内让英语听力有明显的提高?
学英语是一件简单到荒唐的事情
高中英语怎么提到140多?
为什么99.9%的人一事无成,50岁的阿姨告诉你究竟什么是学习
反复背诵100+篇英语文章是怎样的体验? 我的英语进阶之路
精通九国语言的辜鸿铭:先背熟一部名著作根基
学习的秘密: 5问英语
受用一生的经典英文23篇
【英语诵读】别让险峻离开
真的掌握,就能暴力突破英语四六级
努力这个词一定要和痛苦联系在一起么? 通过对话英语学习帮你揭晓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