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鲁柏祥博士
企业让企业家去经营,让我来帮助企业家好梦成真——鲁柏祥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鲁柏祥博士

鲁柏祥:佛光普照

鲁柏祥博士  · 公众号  ·  · 2019-01-15 11:33

正文

印度是佛教发源地。虽然佛教经历 2500 多年,历经战乱、宗教的摧残,即便大部分印度人忘却了很多佛教的历史,但由于考古的发现挖掘及现代保护文明遗址意识的增强,佛教的文明遗址已经备受呵护。印度得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UNESCO )指定的“印度世界遗产”佛教遗址占有很大的比重,印度佛教朝圣之旅不仅是佛教徒一生必参访的圣地,也是喜爱文明遗产的必游胜地,我们鲁班学员就每年组织这样的集体游学。

蓝毗尼园

蓝毗尼是著名的佛教圣地,为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的诞生地,位于尼泊尔西部蓝毗尼专区的鲁潘德希县。蓝毗尼是梵文“可爱”之意。这里原为古代天臂国善觉王夫人蓝毗尼的花园,因而得名。相传公元前 623 年,附近的迦毗罗卫国净饭王之妻摩耶夫人,在尼历正月月圆之夜,归宁途中,在蓝毗尼花园里的娑罗双树下,手扶娑罗双树,生下悉达多。在释迦牟尼诞生处,今建有白色方型两层的摩诃摩耶夫人庙,庄严肃穆。庙旁有一泓池水明澈如镜,相传是摩耶夫人沐浴处。池边长着一颗娑罗双树,树身粗约十三、四米,倒影水中,姿态华敷。

中国高僧晋代法显和唐代玄奘分别于公元 405 年和 633 年到此瞻礼,在《佛国 记》和《大唐西域记》中均有记述。法显是最早来此访问并留有真实记录的第一个外国人。由于岁月悠久,胜迹沦堙,正是凭借他们的记述,近代才得以勘明蓝毗尼的原址,并加复建。原池边的娑罗双树,玄奘来访时已“枯悴”,现存此树是后人补种的。附近有公元前 249 年印度孔雀王朝阿育王来此朝圣时所立石柱。庙南有新建的佛塔和佛寺,寺内有释迦牟尼的巨大塑像。佛堂墙上绘有反映释迦牟尼生平的壁画。此外,蓝毗尼现在还建有文物馆、中学、宾馆、马亨德拉国王纪念碑等。

每年尼历正月望日——释迦牟尼诞生日,这里要举行盛大庙会,佛教徒云集朝觐。尼泊尔国家政府为了保护历史古迹和发展宗教旅游,从 1968 年开始了蓝毗尼的复兴建设,拟建面积约为七、八平方公里的蓝毗尼花园,周围有 65 平方公里的陪衬地带。

菩提伽耶

又称菩提道场、佛陀伽耶,是印度佛教的圣地,位于印度东北部恒河支流帕尔古河岸,比哈尔邦中部格雅城南 11 公里处,东距加尔各答约 150 公里。 因相传这里是佛祖释迦牟尼成佛之地,故这座小城遂成了佛教信徒心目中的圣地。 据说,城内著名的佛塔寺为阿育王所建。佛塔寺它是一座下方上尖的佛塔,高 50 米。底层是边长 15 米的方形,从中部开始,层层上缩,顶部为圆柱状,上立一铜制螺旋圆顶。塔身第一层四角有四个小塔,形似主塔,呼应而立。塔上供有形态各异的佛像。寺内供有金身佛像一座,光彩照人,佛像不是很大。大菩提寺尽管在印度寺庙中算不上巍峨博大,但其独特的构制充满了庄严和壮丽。

在塔寺西面不远处有一棵菩提树,树下有一红砂石,即佛教的“金刚座”。 相传,佛祖释迦牟尼就是在这棵树下悟得真谛,创建佛教的。周围有中国汉地及西藏地区、日本、缅甸、泰国、斯里兰卡等佛教组织和僧人修建的寺院。附近有村女善生供奉乳粥遗址和释迦牟尼留影窟遗址。近代曾在此发现五方北宋前期的汉文碑刻,现存加尔各答博物馆。

中国晋代高僧法显和唐代高僧玄奘都曾到过这里。玄奘在《大唐西域记》内 写道:“昔佛在世,高数百尺,屡经残伐,犹高四五丈,佛坐其下成等正觉,因而谓之菩提树焉。”

鹿野苑

鹿王古字为沙朗那 (Sarang nath) 后简称沙那 (Sarnath) ,鹿野苑系中文意译。释迦牟尼在菩提伽耶觉悟成道后,首先来此传教并收度了 5 个门徒。 当然,鹿野苑之所以成为佛教圣地,并不只是因为这一传说。佛陀在离此地不远的菩提伽耶证得正觉之后,首先来到这里进行他第一次传教,并在这里为第一批五位弟子宣经讲法。佛陀也是从这里开始,住世说法四十五年,凡讲经三百余会,化度弟子数千人。从那时起两千多年来,他所倡导的佛教教义已经传遍全球,全世界的佛教徒已经超过 5 亿人之多。

据说中法显和玄奘也都曾来过此地,鹿野苑当时的胜景在法显的《佛国记》和玄奘的《大唐西域记》中都有记载。玄奘描述这里是“区界八分,连垣周堵, 层轩重阁,丽穷规矩”,他在这里还看到了 30 所寺院, 3000 名僧人,以及真人般大小的佛祖铜像。

鹿野苑现在的主寺正门是座菩提伽耶式的现代建筑,四周配以花圃草地树林和鹿园,是个花园式的寺院。据说最早的寺院修建于孔雀王朝阿育王时代,笈多王朝时曾于重修,莫卧尔时期阿克巴大帝曾于再修。现在的寺院建于 1931 年,寺院东北面有一棵硕大的菩提树,树高数丈,青葱而浓密,据说还是从菩提伽耶的那棵大菩提树上折枝移植而成的。传说佛陀当年就是在这棵树下第一次向 5 位弟子讲 经的,现在树下有一佛陀向 5 弟子讲经的群雕,周围挂满了信徒们送来的花环、流苏。主寺西南有一座大圆桶似的高大建筑,这是这里仅有的露出地面的古迹——达曼克塔。此塔高 33 米,下层石筑,上层砖砌,内为实心。唐玄奘在他的《大唐西域记》中描写此塔时曾写道:“精舍(即寺院)西南有石翠堵坡(即达曼克塔), 无忧王建也。基虽倾陷,尚余百尺,前建石柱(即阿育王石柱),高七十余尺,石含玉润,鉴照映彻 ⋯⋯”

中华寺

许多亚洲的佛教国家在这里建有寺庙,中国的中华寺也是其中之一。是中国响应由联合国开发署、教科文组织、尼泊尔王国政府组建的蓝毗尼开发委员会和世界佛教联谊会的邀请而建立的,是中国有史以来在国外的第一座正式寺院。 1986 年,在出席加德满都召开的世佛联十五届大会上,全国人大副委员长、中国佛教协会名誉会长班禅大师代表中国承诺在蓝毗尼建立一座中国寺院。其后赵朴初会长定名为“中华寺”。中华寺于 1996 12 1 日奠基。中华寺建竣之后,于 1999 年住僧人, 2000 5 月隆重举行寺院落成、佛像开光、方丈升坐法会。

拘尸那迦

拘尸那迦( Kushinagar )是印度的另一佛教圣地,佛祖释迦牟尼圆寂之地,位于印度与尼泊尔边界附近。

佛在 80 岁时自知已得重病,便同弟子从毗舍离城向西北走。从方向上看是想回家乡(今尼泊尔的蓝毗尼),但走到拘尸那羯罗,病情加重。涅槃的那天,他在河里洗了澡,在一个长满娑罗双树的小树林里安了绳床。他枕着右手侧身卧着,头朝北,脚朝南,背朝东,面朝西,离世而去。所以,后来的卧佛雕像卧的方向都是这样的。

玄奘曾到过拘尸。据记载,他渡过佛祖洗澡的阿恃多伐底河,到了婆罗双树林。他还在那里见到阿育王建的涅槃塔,虽已倾陷,尚高 200 余尺。如今,这座涅槃塔已不复存在,代之以 1923 年由缅甸佛教徒集资修建的新塔,塔顶部呈馒头 形,上有伞盖,塔前有座小庙,里面有佛涅槃的雕刻。

法门寺

中国佛教最负盛名的地方是陕西省扶风县法门镇的法门寺。法门寺如今成为世界佛教的圣地,比印度的那些圣地影响还大。如今仅剩的唯一一枚释迦牟尼的真身舍利就珍藏在中国山西宝鸡地区扶风县的法门寺。法门寺地宫出土的佛骨真身是世界上现存惟一的佛教圣 物,法门寺因此成为世界佛教朝拜的圣地。

1987 5 月初,法门寺塔突然倒塌,有关部门迅速组织专家进行抢救性挖掘。 1987 5 5 日凌晨 1 点,考古学家韩伟 1 先生带领团队揭开四门塔身,露出了塔座银柱上竖立的白色如玉的管状物,因与地宫真身志文所记述的佛指舍利相符,韩伟大喊:“不得了,佛指舍利!”这一天恰恰是农历四月初八——佛诞日,而且就是佛诞生的时刻。韩伟在接受电视访谈节目《鲁豫有约》采访时,曾经说过:“在这一生中,我有两个谜无法解开:第一个谜是我们团队根本不知下面是什么,为什么在那一天打开的就是佛指舍利,不仅恰巧是佛诞日!而且就是那一时刻!第二个谜是前一天天气还狂风大作,但第二天早晨却阳光普照,这与释迦牟尼佛诞生在蓝毗尼花园时的气象传说一模一样。这两个谜,我是一生解不开了。”

考古队发现佛指舍利的时候,它是由八重宝函一个一个套在里面的。神奇的是,历经千年,外面裹罩的丝绸完好无损,解开时也没有破碎。佛指舍利就放在最里面的水晶椁子内置壶门座玉棺内——这就是佛教界至高无上的圣物。

法门寺开放以来,胡锦涛、江泽民、吴邦国、温家宝、贾庆林、曾庆红、吴官正、华国锋、乔石、李瑞环、钱其琛、李铁映、迟浩田、傅全有、张万年、习仲勋、姜春云、邹家华、田纪云、陈锦华、王光英、赵朴初、班禅大师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宗教界领袖先后造访。

同时,佛指舍利现世以来,先后赴泰国、韩国、台湾、香港瞻拜。 2002 年元月,星云大师与江泽民总书记达成佛指舍利赴台协议,并亲自率团组成“台湾佛教界恭迎佛指舍利委员会”至西安法门寺迎请舍利莅台供奉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