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财新私房课
每天更聪明一点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21世纪经济报道  ·  这一幕,燃爆了! ·  昨天  
经济观察报  ·  A股开盘:三大指数涨跌不一 ·  2 天前  
数据宝  ·  罕见涨停,机构抢筹1.4亿元 ·  2 天前  
e公司官微  ·  吓到了!连续涨停,公司紧急回应:与DeepS ...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财新私房课

从文学到科学,从钱理群到刘颖,北大教授为什么要给孩子上课?

财新私房课  · 公众号  · 财经  · 2017-08-25 21:00

正文


大学教授,自然是给大学生上课;博士生导师,自然是教导博士生。为什么从文化大家钱理群到科学新星刘颖,会愿意以博导的身份,去给孩子上课?


“要给孩子最高的配置”,是世界教育的共识,很多国家都有约请诺奖得主的作家、科学家、心理学家,来专门为孩子写通俗读物,并亲自上课的传统。

可是,这却是我心底的一个隐痛。

很多的儿童读物,都被以“小儿科”对待,往往是在专业领域内无法做出突出贡献的人,才逼不得已屈尊去做儿童的写作、课程。


为什么我们中国一流的学者就不能为孩子们上课呢?

这让我想起了一位著名的北大教授,钱理群先生。


钱理群,北京大学中文系资深教授,博士生导师,并任清华大学中文系兼职教授,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副会长,中国鲁迅学会理事,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最具影响力的人文学者之一。


钱理群是文化大家,是最具有代表性的人文学者之一,在国内外学界享有崇高的声誉。在北大教学期间,在学生评选最受欢迎的老师的活动中,他获票第一。

2002年,钱理群以教授的正高级职称从北京大学退休。他虽然退休,却并没有停止教学。不过,这次教学不再是教大学生,而是教中学生。这并非是老教授的一时冲动,而是他毕生的夙愿。

为什么要以大学者的身份,给普通的中学生编教材、亲自上课?钱理群坦诚自己的内心:

其一,我觉得中国的问题最根本的是教育问题,是孩子的问题。我曾经说过,人到了老年一切都看透了,都很绝望了,唯一不敢绝望的是孩子,如果对孩子也绝望了,我活着还有什么意思,我还做什么。我要反抗绝望。

其二,大学教师到中学去,这是五四的传统,鲁迅、周作人、朱自清都当过中学教师。

钱理群身体力行,来到南京师大附中。他认真备课,重写教案,提前数天来到学校,与老师们沟通。开课之际,教室挤满学生,甚至连过道里都没有空地儿。

但令钱理群没有想到的是,随着一堂堂课讲下来,听课的学生越来越少,最后在教室里仅有20多名学生了。他百思不得其解——是自己的课讲得太差?他四处询问,却一直没有找到原因。


—位学生在写给钱理群的信里说了老实话:“钱教授,我们不是不喜欢听你的课,而是因为你的课与高考无关,我们的时间又非常有限;我们宁愿在考上北大以后再毫无负担地来听您的课。”

2005年,钱理群在北大附中和北师大实验中学再次试手,情形—模—样:—开始人很多,慢慢的就减少到二十余人。

但是,钱理群并没有退缩,他继续关注中学与农村教育,在基础教育这片新战场上,钱理群“纠缠”十年,自称屡挫屡战,屡战屡挫。

终于,钱理群在中学基础教育的奋斗,在2012年划上了句号。钱理群发出“告别教育”宣言,称自己面向中学的教学彻底失败了。

那,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了堂堂北大教教不了中学的孩子呢?

钱理群悲叹道:应试已成为学校教育的全部目的和内容,而不仅教育者(校长、教师)以此作为评价标准,而且也成为学生、家长的自觉要求,应试教育的巨网笼罩着中国中学校园,—切不能为应试教育服务的教育根本无立足之地。而应试教育恰恰是反教育的。

但是,宣布退出中学语文教育改革的钱理群,并没有绝望。他仍然“在教育之外关心教育”。他说:我还是坚持这—点……我为什么关心中学教育?因为我觉得改变入心,可能是更艰难的,但也许是更重要的工作。

这是一个令我们深感唏嘘的故事。

去年,我们的老朋友,科学队长的整个团队和我们一起交流,他们提出要让北大的博导给孩子上科学课的时候,我跟他们讲了钱理群的故事。

然后,我提醒他们:这是一件很重要,而且很有益的事情,我们举双手双脚赞成。但是,这也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课程的规划、设置,以及是否真正地适合孩子的认知,如何面对应试教育的环境,都是一道道的难关。很有可能,就会花费了很多的精力和时间,却不得不面临当初和钱理群教授一样的困境。

我记得,当时他们拿出了很多的图表,上面密密麻麻地列举了科学的体系,各种的知识点。我并没有看得懂,但是,我知道他们是在很认真地对待这个事情。

我说:我们一贯是支持新教育的各种形态的,无论是可汗学院这样的在线课程,还是科学队长这样的科学普及。我们愿意贡献我们的意见和建议。

再然后,就是我们多次互相去对方那里开会、交流、研讨。他们制定了实施的方案,开始不断地推进。

前一段,科学队长告知他们已经和北京大学教授,29岁成为博导的科学家刘颖研发了一套针对小学生的“小学科学超前辅导班”,这还是让我有些吃惊。


吃惊的原因有四个:

第一,就是我们之前遇到的“给孩子高配置”的难题。真正有水平的教授,只能在退休后才会有时间和精力去给孩子上课。正当壮年的教授,有很多学术的任务和追求,根本无暇关注基础教育。所以,要找到正处在事业黄金期的教授来做这件事,困难重重。

第二,教得了大学生、硕士、博士的教授,未必懂得小孩子的心理和思维。所以,当初我跟科学队长团队说,最好是当父母不久的教授,他们最懂得如何教小孩子,反正自己家里有个实验对象嘛。但是,我也知道,这其实更是难上加难。

第三,就算找到了当父母不太久的,愿意为孩子们讲课的教授,还要研发专门针对所有孩子的严谨的、科学的课程。不能做成几堂科普讲座的那种,孩子听起来挺新鲜,但是无法获得成体系的学习。

第四,如何解决互动,尤其是个性化的活动,还有动手实际操作的难题。就是说,也不能只是老师在那里单方面地去讲课,有让孩子动手去操作的机会,还要有课后的辅导。

总之,这几个难题,每一个都是需要付出巨大的努力的。

看到身为人母的刘颖教授,她所讲授的小学科学课,不仅解决了以上的四个难题,配备了专门的实验器材盒子,还配备了专门的北大博士团队作为助教。

我不仅暗自感慨: 这不知道折腾了多久才做出来的,真是孩子们的幸运啊!

下面,就是刘颖教授具体的课程设置,我真心地推荐给所有的小学生。或许,这次的北大教授给孩子们的课程,是钱理群教授在文学课程之后,另一个新的开始。

我很期望这次科学队长和刘颖教授所做的努力,可以更长久一些,惠及的孩子,更多一些。


小学科学超前辅导班


12次北大教授视频课+110学时辅导+实验盒子

套餐价只需 999元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