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集微网
集微网,半导体、手机行业专业信息服务平台,使用帮助请发送help。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集微网

硅晶圆报价持续走扬,能见度已达2018年;台湾硅晶圆厂加速大陆设厂布局;东芝拟27日正式与日美韩联合体签约出售存储器

集微网  · 公众号  · 硬件  · 2017-06-25 06:59

正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1.硅晶圆报价持续走扬,能见度已达2018年;

2.台湾硅晶圆厂加速大陆设厂布局;

3.东芝拟27日正式与日美韩联合体签约出售芯片业务;

4.东芝面临退市风险 8月1日起降格至“中小板”;

5.杨旭:英特尔2020年精准医疗目标,24小时内500美元全基因分析


集微网推出集成电路微信公共号:“天天IC”,重大新闻即时发布,天天IC、天天集微网,积微成著!点击文章末端“ 阅读原文 ”或长按 laoyaoic 复制微信公共号搜索添加关注。




1.硅晶圆报价持续走扬,能见度已达2018年;


集微网消息,据工商时报报道,全球半导体硅晶圆产业在经过2008年前后那波扩产后,导致价格从2009年起的1.04美元(每平方英寸),一路崩跌到去年第4季的0.67美元才见反弹。 这段时间,供货商陆续退出市场,从昔日最高峰的20多家缩减整并至6家;另一方面,伴随智能手机、物联网和车用电子快速崛起,对半导体硅晶圆的需求大增,2016年出货量已连3年成长、并创下历史新高。


此外,大陆半导体投资大增,带来的新需求惊人,今年第1季的报价持续走扬,第2季再度上调,半年来累计的涨幅达25~35%,且涨势一路从12寸向8寸、6寸蔓延,甚至连测试片都涨翻天。


中美晶旗下的环球晶董事长徐秀兰就认为,此波涨价属于产业景气的「超级大循环」,看起来是一季比一季好,预计可一路延续到2019年。 而台塑与日本半导体硅晶圆龙头SUMCO合资的台胜科更直言,整个产业的能见度已达2018年。


环球晶每隔4年就启动一次重大并购,先是买下美国GlobiTech,2012年取得日本东芝集团的Covalent,2016年12月则并购SEMI(Sun Edison半导体公司)。 而这三次出手,都选在产业低潮、被并购对象出现亏损之际,不仅省下大幅并购成本,更少了可观的厂房设备折旧,也是环球晶成本竞争力高出业界一大截的关键。 而环球晶在并购SEMI之后,产能规模一举登上全球第三大厂,也成为此波涨价效应之下「全球最大受惠者」。


徐秀兰日前表示,近期整个产业的涨价效应,正快速从12寸向8寸与6寸蔓延,而且8寸的涨势似乎更强,缺口更为严重,至于6寸也是全满,主要是电源、汽车电子的需求更为强劲。



2.台湾硅晶圆厂加速大陆设厂布局;


集微网消息,据台湾媒体报道,从去年底开始的这波全球半导体硅晶圆价格反弹,最主要关键就是源自大陆半导体产业的巨大需求。 根据研调机构Gartner预估,光是2016到2019年,中国兴建的半导体厂高达20座,SEMI的统计更为乐观,预计2017至2020年间,当地会有26座新厂。 为争取此一庞大商机,台湾已有不少硅晶圆厂和设备厂前往设厂,就近提供服务,并争取当地官方或业界奥援,直捣市场需求核心。


上周中美晶旗下环球晶宣布与日本半导体设备厂Ferrotec合作,在大陆布局8英寸半导体硅晶圆。 此一合作案采取环球晶提供技术支持和对外销售,Ferrotec负责制造生产的模式,环球晶在不需要出资的状况下,以最短时间就能获得新增产能,至于Ferrotec也能从设备厂晋升为硅晶圆厂,堪称「双赢」。


环球晶董事指徐秀兰指出,环球晶目前的8英寸月产能为120万片,全球市占率约22%,而Ferrotec的第一期月产能为15万片,终极目标则为45万片,「就算环球晶现在就多出45万片的产能、总产能达165万片,一样可以销售一空」,足以显现市况之热。


另一大厂合晶目前主要生产基地在桃园龙潭,8英寸硅晶圆月产能达20万片,拜此波需求热潮带动的涨价效应,第1季本业获利1亿元新台币,大幅扭转去年的亏损局面。 为争取商机及更贴近大陆市场,合晶在去年底透过在当地设厂逾20年的子公司上海合晶,引进陆资兴港融创产业发展基金,在河南郑州兴建月产量20万片的8英寸厂,第一阶段先投入人民币4亿元,预定7月下旬动土,明年底就可望投产。



3.东芝拟27日正式与日美韩联合体签约出售芯片业务;



新浪美股讯 北京时间24日共同社报道称,23日就处于经营重组期的东芝公司出售半导体子公司“东芝存储器”(东京)一事获悉,预计27日将与优先谈判方、以产业革新机构为主的“日美韩联合体”正式签约。对于向美国法院提起诉讼要求中止出售的美国西部数据(93.34, 3.09, 3.42%)公司(WD),东芝计划继续协商,寻找妥协点。


因韩国SK海力士参与日美韩联合体,出现了担心技术流向国外的意见,不过东芝社长纲川智在23日的记者会上指出:“(SK)没有表决权,可防外流”。


WD与东芝共同运营三重县四日市市的工厂,如对立持续,出售手续有可能中止。关于WD加入日美韩联合体的可能性,纲川称“未考虑由东芝出面游说”,但也表示“因为是优秀的合作伙伴,希望可以推进协商”。


对于东芝存储器,有阵营给出了比日美韩联合体的2万亿日元(约合人民币1230亿元)更高的出价,但东芝最终还是考虑了重视维持雇佣等的政府意见。纲川强调:“尽管考虑了相关各方的说明,但东芝自主作出了判断。



4.东芝面临退市风险 8月1日起降格至“中小板”;


东京证券交易所23日宣布,决定从今年8月1日起,将东芝公司股票从东证1部(相当于主板)降格至东证2部(相当于中小板)交易。


东京证券交易所称,作出这一决定是因为东芝在2016财年结束时(2017年3月31日)已经资不抵债。


此外,东京证券交易所还宣布东芝已进入退市观察期,时间为2017年4月1日至2018年3月31日。届时如果东芝仍不能扭转资不抵债的局面,将不得不退市。


东芝当天发表的一份声明说,受在美国核电投资方面失败影响,2016财年末,东芝的净资产为负5816亿日元(1美元约合111日元)。


目前,东芝能否如愿出售其半导体子公司成为其财务能否改善的关键。东芝21日宣布,就出售半导体子公司“东芝存储器”事宜,已决定优先与一个日美韩联盟进行相关谈判。东芝社长纲川智23日表示,在28日召开公司股东大会之前能够与日美韩联盟签署协议。 新华社


5.杨旭:英特尔2020年精准医疗目标,24小时内500美元全基因分析



集微网 6月23日报道


“2020年实现24小时内完成一个人全基因分析,费用降到500美元!”这是英特尔公司全球副总裁兼中国区总裁杨旭关于精准医疗进展给出时间节点。


在6月22日北京开幕的第三届英特尔生命科学信息技术论坛上,英特尔与产业界描绘了一个未来用数据与技术推动医疗的革命,让我们看到了人类在战胜疾病的重大突破。


本次论坛的主题为“融合创新方案,芯领精准医疗” ,吸引了来自政府、医学界、产业界、学术界的代表齐聚一堂,分析数据驱动下的精准医疗现状与挑战,分享全球趋势和新兴机会,共议本土创新与实践。精准医疗已经驶上普及化的快车道,本届论坛公布了一系列精准医疗领域的重要成果,进一步加速精准医疗的普及化进程。


英特尔怎么能跟精准医疗联系起来了?


实际上,医疗发展到今天已经从表征症状进入了基因、蛋白质分析层面,精准医疗也孕育而生。精准医疗就是通过基因组、蛋白质组等组学技术和医学前沿技术,对于大样本人群与特定疾病类型进行生物标记物的分析与鉴定、验证与应用,从而精确寻找到疾病的原因和治疗的靶点,并对一种疾病不同状态和过程进行精确分类,最终实现对于疾病和特定患者进行个性化精准治疗的目的,提高疾病诊治与预防的效益。


不过,分析这些基因组、蛋白质组除了需要医学技术外,还要大量的数据技术,这就需要引入IT系统完成大量数据的存储、分析工作。而英特尔作为一家数据公司,在精准医疗领域具有独特价值,可以提供高效的计算、存储和传输技术。


英特尔公司全球副总裁兼中国区总裁杨旭表示:“精准医疗是数据驱动的科学,是生命科学、医学技术和计算技术融合的前沿领域。英特尔是一家数据公司,不断拓展计算的边界,提供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以及网络存储等尖端技术,促进精准医疗的大力发展。中国在精准医疗的发展走在世界前列,英特尔与产业链伙伴携手创新的空间巨大。”


杨旭:英特尔助力2020年一天内完成全基因分析


在大会演讲环节,杨旭透露很多令人兴奋的目标计划。十年前做一个基因排序需要一个月的时间,花费需要一千万美金。而到了今天是一星期的时间,费用1500美金。


杨旭表示,英特尔的期望是到2020年,完成一个人全基因的数据采集、分析和解读,花费时间降到24小时内,费用也降到500美金。


据悉,杨旭所说的愿景24小时,是指从采集基因,分析,找出病因,给出个性化的靶向药的治疗方案,全部在一天24小时完成!


杨旭还兴奋说道,其实英特尔有更激进的想法,100美金可以搞定,那当然更好,我们大家都非常期待。


事实上,英特尔早已将精准医疗列入了公司战略当中。根据英特尔规划,在中国的将会集中在八个领域,其中包括人工智能、无人驾驶、5G、VR、中国制造2025、精准医疗、体育、机器人。杨旭曾表示,英特尔要做中国高价值的合作伙伴,并要把所有的技术、积累,以及经验拿出来和中国的产业链厂商合作。


从这次大会英特尔公布的成果以及与中国合作伙伴的项目看,英特尔的战略确实已经开始在中国落地。


英特尔推动国内精准医疗发展


本次大会上,英特尔公司医疗和生命科学集团亚太区总经理李亚东做了主题演讲,详细分享了英特尔对产业的看法以及英特尔在国内精准医疗的价值。

李亚东表示,两年前英特尔与合作伙伴一起怀揣着一个梦想,希望能为中国精准医疗做点事,能够加速BT和IT的融合创新,于是BioIT论坛诞生了。过去两年,我们和产业界朋友们一起取得了一些小成绩。


李亚东现场分享目前精准医疗行业三个共同现状:


第一,全球化趋势加速来临。精准医疗从1990年诞生到2003年,13年的时间花了27亿打造了第一张人类基因图谱,当时是六个国家的科学家共同合作,体现了非常强的全球化特点。同时在全球基因组项目中一个很重要的法则“百慕大法则”,提倡基因要及时免费开放,这为现在以及将来全球化合作打下了重要基础。


第二,本土创新。外来的和尚不一定能念经,有一个朋友问我为什么中国NIPT的就诊量急剧上升。我说如果你了解中国政策就不难理解:二胎政策放开,大量的高危产妇需要做无创检测,这个推动了业务量的高速发展,这都是非常具有本土特色的。另外基因数据分析,在美国80%以上都在云上进行,在中国目前90%是在本机完成,如果忽略了本土业务特点,很难在本土得到高速有效发展。怎么样结合本土进行更有效的创新,这是非常关键的。


第三,精准医疗行业是真真正正的大数据行业。说基因洪流一点不夸张,每个人的全基因原始数据是300-500G,耶鲁大学预测到2025年,基因数据会到2-40EB,不仅数据量大,更主要的是基因数据本身需要和临床数据、影像数据共同融合,才能实现真正的临床意义。


过去几年英特尔在推动中国精准医疗上也做了大量工作。包括与博德研究共同开发了开放了GATK4的源代码,华大基因将采用最新的GATK工具,并与阿里云合作,使客户能够在华大基因在线平台上访问GATK4、博德的工作流管理系统Cromwell以及WDL(工作流定义语言)。


英特尔与上海市儿童医院宣布启动儿童健康协作云中心,这是一个开放式平台,是双方针对儿童遗传基因组研究和数据交换应用于临床的范例。在合作伙伴的共同努力下,这个最佳数据交换框架已在上海市儿童医院、联盟医院和上海交大生物医学转化中心上线。上海市儿童医院和联盟医院利用该框架,在不同站点之间对儿童发育迟缓案例进行基因变异识别和比较。


基因组一体机联合实验室宣布成立。它是英特尔精准医疗伙伴计划的下属联盟,浪潮、UEC、华大基因、聚道科技、阿里云、Falcon和安诺优达与英特尔合作,为医院和研究机构客户开发基因组学设备,以便处理本地数据分析需求,并提供更好的用户体验和出色的性能。


除此之外,英特尔还与诺禾致源宣布成立基于RSD的可扩展基因组学中心,与华大基因推出采用英特尔FPGA的基因组一体机等等。


集微网推出集成电路微信公共号:“天天IC”,重大新闻即时发布,天天IC、天天集微网,积微成著!点击文章末端“ 阅读原文 ”或长按 laoyaoic 复制微信公共号搜索添加关注。






点击⬇️ 阅读原文 关注“ 天天IC” 个人微信号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