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财经上帝视角
传播真能量,另类视角看世界。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凤凰网财经  ·  《哪吒2》,全球TOP29!被偷票房损失几千 ... ·  昨天  
数据宝  ·  DeepSeek带飞AI,4只核心潜力股获机 ... ·  2 天前  
央视财经  ·  DeepSeek公开辟谣! ·  2 天前  
国资报告  ·  新春走基层 见证新“动能” | ... ·  3 天前  
互联网那些破事  ·  公告!苏宁集团破产重整 ·  3 天前  
互联网那些破事  ·  公告!苏宁集团破产重整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财经上帝视角

危险的信号——印度人口将于2027年左右超越中国

财经上帝视角  · 公众号  · 财经  · 2019-06-23 12:08

正文

联合国经济和社会事务部于6月17日发布了2019年《世界人口展望》报告称,全球人口预计在未来30年将再增加20亿人,从2019年的77亿增加至2050年的97亿;到本世纪末,全球人口将继续增长至110亿左右。未来30年印度、尼日利亚、巴基斯坦、刚果、埃塞俄比亚、坦桑尼亚、印度尼西亚、埃及和美国将贡献50%的人口增长。

同时,联合国经社部人口司人口事务官员张广宇表示,大约在2027年左右,印度人口将会超过中国人口,成为世界人口最多的国家。“印度和中国的人口大概都会超过14亿,但是印度人口在继续增加,中国的人口在缓慢地减少。”

此前,联合国发布的2010年《世界人口展望》报告曾在中国国内引起一轮关注热潮。之后中国国内的学者研究讨论中,很多都应用了这份报告中关于中国人口发展预测的结论。根据那份报告的预测,中国人口将于2030年左右出现拐点。

如果追溯联合国对于世界人口的预测,其结果正呈现出上升势头。早近几年的人口预测中,对于中国人口发展变化越来越趋向收缩。

  • 联合国发布的2006年《世界人口展望》报告显示,在2050年之前人口总数可能将突破90亿。

  • 联合国发布的2010年《世界人口展望》报告显示,世界人口将在2050年前超过90亿,并到本世纪末突破100亿大关。

  • 联合国发布的2012年《世界人口展望》报告显示,2050年世界人口将达到96亿。印度的人口总数预计将在2028年赶上并超过中国,从而成为人口第一大国,并在2100年达到15亿至16亿人;中国的人口届时则将减少至11亿人。

  • 联合国发布的2015年《世界人口展望》报告显示,2050年世界人口将达到97亿,并在2100年达到112亿。联合国经社事务部人口司司长威尔莫斯称,“到2022年,印度的人口预计将超过中国。”

  • 联合国发布的2017年《世界人口展望》报告显示,2050年世界人口将达到98亿,并在2100年达到112亿。并且,印度将在2024年首次超过中国,成为世界人口最多的国家。

纵观联合国一直以来对于世界人口的预测,未来全球人口还将保持一个稳定增速。但人口增长的引擎将主要依靠非洲与部分新兴市场,发达国家中只有少数像美国那样的国家能够保持人口稳定增长。

中国和印度作为全球两大人口大国,人口占比分别为19%和18%。两国未来在较长一段时间将依旧是全球人口大国。但两国的人口发展方向截然不同,印度人口将呈现出加速增长势头,而中国人口将缓慢减少。

综合联合国之前的预测,世界人口第一大国的位置将于2030年前发生交接,中国人口拐点也将于2030年左右出现。

人口即决定劳动力,也关系到市场需求。中国的经济发展暂时还离不开人口红利。无论是制造业升级也好、经济转型也罢,人口红利还是支撑底层经济的重要因素,否则也不存在“稳就业”这种说法了。

2018 年,我国就业人口7.76亿人。其中,城镇和乡村就业人口分别为4.34亿和3.42亿。农村就业人口中,有2.8亿是进城求职的农民工。

分产业看,第三产业就业比例的确在增长。但第三产业中有部分业务依赖于第一、第二产业,属于这些产业的衍生业务。如果粗略估算的话,与第一、第二产业相关的就业比例应该超过三分之二。

国内扛起就业大旗的依旧是传统手工劳动密集型产业。而这类行业正面临技术革命带来的大变革。

根据联合国2016年公布的研究报告《Robots andindustrialization in developing countries》显示,未来约有三分之二的发展中国家工人将下岗。如果机器人被视为是一种资本,是低技能工人的一个亲密的替代品,那么他们越来越多的使用减少了人力劳动的总生产成本的份额。

同时,联合国预测,未来中国将成为全球使用机器人最广泛、最多的国家。根据上图数据显示,截止2015年,日本还是机器人的主要需求国。但到2018年,中国对于机器人的需求将远远超越其他国家。

而实际上,2018年,诸如富士康等著名的大工厂已经上线了自动化机器人,生产线上劳动人员大幅减少。

由于中国的劳动成本不断上升,国内劳动力市场的廉价优势已经不在。机器人取代底层劳动人员将成为企业主无需犹豫的选项。反倒是东南亚一批新兴市场,人口红利带来的低成本优势正在显现。在AI技术尚不成熟的情况下,东南亚新兴市场的低成本优势还能够低于机器人带来的生产效率提升冲击。所以,目前国内出现的“工厂外迁”现象以及机器人替代人现象都属于时代发展潮流下的不可逆现象。

但是,这种现象虽然令人无奈,却成为了一种巨大隐患。产能转移、供应链转移尚且不论。工厂外迁后,减少的就业岗位将是大问题。

早前,Vivo和金立已经分别在德里附近的大诺伊达区和安得拉邦开设了自己的生产线;三星也在诺伊达区建有生产线;小米、摩托和联想等厂商也纷纷在印度设厂;TCL董事长兼CEO李东生甚至认为在印度工业基地,有利于进入当地市场以及发达国家市场。他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发达国家从巴西、印度进口的关税,低于从中国进口的关税,所以海外基地还有助于品牌厂商进入发达国家市场。

国内在启用调查失业率后,5%这个被国际社会视为失业率红线的标准已经在中国出现了。去年6月24日,笔者在《算一算那些消失的失业者及即将因AI而消失的失业者》一文中估算出另一组失业率数据,并且还计算了AI技术成熟后还将新增多少失业率。而且,今年的练会政府工作报告中,“稳就业”成为了头等大事。千言万语汇总一句话——国内就业形势非常严峻了。

一方面是人口即将走到历史拐点处,另一方面是就业形势严峻。两个看似矛盾的问题在当前这个时间点反而形成了对于经济的共振。

国内经济对于消费的依赖与日俱增,眼下,56%的GDP来自于消费。但是,消费的基础是人口和收入。

在出口贸易不景气的大环境下,消费成为了新引擎。表面上看,消费在不断增长,但实际上,国内的消费结构非常奇怪。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