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促成了国内电视剧产业井喷式的发展,这不仅体现在传统电视剧行业,在互联网大潮的冲击之下,网络观剧的用户群体愈发壮大。并且电视剧无论在观众覆盖人数还是观看时长上都遥遥领先电影和综艺类节目。因此,电视剧也成为了各大视频网站着力拼杀的主战场。为了瓜分这块大蛋糕,多家互联网视频平台从最初的版权争夺到如今纷纷布局自制IP剧甚至超级网剧,虽然一片繁荣景象,但从用户的角度来讲,让人难以接受的还是剧中的五毛特效...
“五毛特效”之说其实由来已久,而百度百科给出的定义就是不值钱的特效。五毛特效表现在一些国产电视剧的制作上,因为特效的效果不被观众接受,于是被批评为“不值五毛”。最近,一些国产影视剧仿佛又集体让观众出戏,某热播剧还深陷主演抠图拍戏的旋涡之中。观众纷纷吐槽其对手戏太少,感觉演员就像被复制粘贴到背景之中。
我们总是能看到一些国产影视剧在宣传时号称巨资投入,重金聘请专业团队,但实际上却是西瓜汁质感的血浆,“切水果”一样的断臂,以及手撕鬼子等被广大网友吐糟了很久的渣特效。笔者的朋友圈里也是各种不能忍的心情。这样的特效在国产剧中不客气地说比比皆是,难道是观众没有习惯还是真的不用心呢?
在这个国产影视剧最好的年代,我们不奢望可以看到媲美好莱坞那样特效逼真制作精良的影视剧,但至少不是让观众看了目瞪口呆,古装剧变科幻片尴尬情境。“五毛特效”从字面意思理解来看,就是低成本,投资方不舍得花钱,影视剧在后期制作过程中投入太少。其实这也只是其中一个原因。下面我们就来聊一聊国产影视发展至今为何还是不如国外,何时才能让观众看得舒心?
其实影视剧的特效并非大多数人想象般那样简单,其实特效制作是一项繁琐复杂的制作过程。从资金、周期、人才、流程、沟通、设计每一个因素都十分重要,缺一不可。很多道具、造型、场景其实都是跟特效紧密相连的,但一些国产影视剧特效部分往往只是作为后期制作的一个环节,把特效环节视为补锅匠,现场解决不了的问题就甩给特效去补锅。
切水果式的断臂经常出现
反观主流的欧美影视特效在各方面都要成熟、严谨很多,不论后期制片管理还是技术上来看,他们已经有了一个很好的工业流程。我们先不说国外像好莱坞出品的电影作品有多么好,可能会有朋友说电影跟电视剧的特效制作根本不是一个量级的,那就来说说美剧。
美剧《权利的游戏第六季》一集耗资达1000万美元
国产剧的特效为什么会渣渣,经费是一大因素。其实特效制作一直都是一个烧钱的行当,美剧平均制作成本是一集200万美元,而热播美剧《权利的游戏》第一季每集制作经费就高达600万美元,而第六季一集耗资竟然高达一千万美元,这是什么概念?这相当于在国内可以拍几部中等成本的电影,几乎可以拍一整部《甄嬛传》了。
并且美剧在特效投入上占总投入的占比非常大,而一些国产剧在特效上的投入最多也仅仅为五六分之一,一些号称上亿元投资的剧作,在宣传时往往会说特效投入比重大,观众们大可放心,但最后往往把钱都花在了聘请明星身上,明星片酬是一部影视作品最大的花销,一些大牌明星一集电视剧的片酬往往高达几十万甚至上百万。国内一些制作方相信,只要明星到位,播出前再炒作一下,不怕没人看。
在国产影视剧中,大多以古装、仙侠为题材,这就对特效的制作量要求非常巨大,并且特效量与电视剧的制作周期极其不对称。都说慢工出细活,如果想要细节丰富逼真的特效画面,那么制作周期必定要长。可是要命的是,时间一长,花的钱就越多。所以在缺钱的国内影视行业,一部剧短短几个月的特效后期制作是远远不够的。
特效需要各个环节话费大量时间来完成
而且还要配合演员和播出档期,后期特效制作团队必须疯狂的追赶工期,“慢工出细活”完全无从谈起。特效制作从前期的布景、道具,再到渲染、灯光、合成,其中需要技术人员花费大量时间完成,如果想在时间要求内提高效率,除了增加人力,还要依靠硬件设备和软件程序的提高。这就对国内特效制作团队有着相当大的考验。
特效行业在国内起步晚,与国外发展几十年的特效技术相比,想要达到好莱坞式的特效产业模式还很难。国产影视剧在后期制作时,往往把特效制作外包费多家“小作坊”式的公司来做,水平参差不齐,加上人才储备甚少,许多特效师甚至边学边做。路都走不稳,还想学人家跳高,想摆“五毛特效”又何从谈起呢。
不奢望能够追赶上好莱坞,但求用心
国产电视剧仿佛一直活在美剧的阴影之中,笔者在这里不是贬低国产,活在阴影之中,卧薪尝胆、一鸣惊人何尝不是好事?不可能一口吃个胖子,人家好莱坞也是一点一点走过来的,我们怎么就不行呢。如今国产剧可能正在从不成熟走向逐渐完善的道路,我们也希望能够看到更多惊喜。常年被观众所吐糟,究竟是坑了自己还是坑了观众,我想可能是两败俱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