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
年
5
月
12
日下午,浙江师范大学第三届国际青年学者论坛非洲研究院
(
非洲区域国别学院
)
分论坛顺利举行,来自海内外知名高校的
4
位青年博士作学术分享报告,浙江师范大学非洲研究院院长刘鸿武、副院长徐薇、纪委书记李雪冬、学术副院长张巧文、
“
双龙学者
”
特聘教授周倩、非洲政治与国际关系研究所副研究员肖玉华
出席论坛,
非洲研究院师生代表
20
余人参加。
浙江师范大学第三届国际青年学者论坛非洲研究院分论坛顺利举行
刘鸿武院长代表学院向远道而来的青年博士表示欢迎,介绍了非洲研究院的基本情况以及学院在学科建设、人才培养、智库服务、国际交流等方面取得的突出成效。他表示,区域国别学对于服务国家对外战略、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推动共建
“
一带一路
”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具有重要意义,建设区域国别学正当其时,非洲研究院致力于为青年才俊搭建广阔的发展平台,希望各位青年博士立足时代之基,回答时代之问,科学谋划,做有组织科研,助力区域国别学科高质量发展。
刘鸿武院长代表学院向远道而来的青年博士表示欢迎并致辞
4
位青年博士围绕各自的研究领域进行了精彩的学术分享。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的韩祥芝分享了题为《摩洛哥与欧盟的移民政策互动
——
以
<
重新接纳协议
>
谈判为例》的研究成果,报告首先介绍了摩洛哥在欧盟移民政策中的独特地位,随后以双方的《重新接纳协议》谈判为例,深入分析了摩洛哥与欧盟的移民政策互动过程,突出摩洛哥在谈判中的主导性地位,总结了摩洛哥和欧盟在后续政策中的互动前景。
韩祥芝作《摩洛哥与欧盟的移民政策互动
——
以
<
重新接纳协议
>
谈判为例》学术报告
来自上海外国语大学的李典典作题为《当代埃及
“
隐性联盟
”
战略的理论与实践研究》的学术报告,报告指出,埃及的
“
隐性联盟
”
战略是不结盟原则与事实结盟实践之间的折中,是结盟与中立之间的
“
灰色地带
”
。埃及
“
隐性联盟
”
战略具有实用主义底色,其调整结盟对象受各种内外部、主客观、历史记忆与现实利益、体系和单元等因素的共同影响,其中,利益因素和认知因素是主要变量,价值因素是次要变量。
李典典作《当代埃及
“
隐性联盟
”
战略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学术报告
来自中国农业大学的雷雯作题为《钢铁雄心:坦桑尼亚现代建材铁皮瓦(
mabati)
的诞生与演变》的学术报告,对坦桑尼亚广泛使用的铁皮瓦(
Mabati
)建材的文化意义与物质生产的工业化进程进行了系统梳理。报告认为,该材料最初出现在
20
世纪
50
年代达累斯萨拉姆市的自建房中,纵观
70
余年的文化意义与物质生产演变过程,铁皮瓦作为本土现代建材的文化意义已经深入人心,但令人遗憾的是其本地化生产进程仍未完成。
雷雯作《钢铁雄心:坦桑尼亚现代建材铁皮瓦(
mabati)
的诞生与演变》学术报告
来自美国佛罗里达大学的邓哲远作题为
《非洲本土视角下的
“
全球伊斯兰
”
》的报告,该报告重点关注了
19
世纪末起源于南亚的全球伊斯兰组织
Ahmadiyya
,以西式教育事业为例,梳理了在三个历史阶段(
20
世纪
20
和
70
年代以及
21
世纪初)尼日利亚
Ahmadi
穆斯林创造性地利用全球宗教组织资源服务本土社群对西式教育的需求,提出
“
应从宗教基础设施建设的角度关注本土视角
”
。
邓哲远作
《非洲本土视角下的
“
全球伊斯兰
”
》学术报告
“
青春逢盛世,奋斗正当时
”
。参与本次分论坛汇报的
4
位青年学者有深度、有态度,展现了新时期有志青年扎实的学业基础与广阔的学术视野。在研讨环节,非洲研究院参会师生与青年学者就相关学术观点进行了深入交流和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