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金错刀
科技商业观察家。微创新提出者。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电动中国  ·  贝特瑞2024年度盘点 ·  昨天  
电动中国  ·  贝特瑞2024年度盘点 ·  昨天  
徐州新闻  ·  全国首批试点,徐州站在列! ·  昨天  
51好读  ›  专栏  ›  金错刀

炮轰雷军的董明珠,这次有点沉不住气

金错刀  · 公众号  · 科技自媒体  · 2024-12-18 20:57

主要观点总结

本文主要讲述了小米与格力之间的商业竞争以及二者企业家雷军和董明珠的人设对比。文章还探讨了小米的多元化战略和生态链建设,以及格力在多元化道路上的困境。同时,文章也分析了小米的成功经验以及雷军的人设对小米品牌的影响。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小米与格力之间的商业竞争

两家公司之间的恩怨再起,小米和格力在空调市场上的竞争日益激烈。格力电器对小米提出了专利侵权指控,但小米回应称并未收到任何诉讼。这场争议反映了小米在空调行业对格力的威胁。

关键观点2: 雷军和董明珠的人设对比

文章提到了董明珠的“铁娘子”形象如今面临困境,而雷军的人设则相对讨喜。背后的原因是格力近年来的经营困境以及小米的多元化战略成功。

关键观点3: 小米的多元化战略和生态链建设

小米通过生态链战略成功打造了横跨多个行业的超级巨头地位。小米为生态链企业提供的不只是商标,还包括产品设计、技术支持等。这波与格力的纠纷也暴露出小米的下一步计划:自产自研家电,将小米的“贴牌家电”成为历史。

关键观点4: 格力在多元化道路上的困境

格力在多元化的道路上遭遇坎坷,如进军手机业务失败和新能源客车销量不佳等。同时,格力的负债问题也成为了一大挑战。

关键观点5: 小米汽车的发展策略及成功经验

小米汽车通过高效响应能力和生态链优势,成功打造了多款科技黑马产品。面对汽车行业的挑战,小米通过建设超级工厂和储备千亿现金来应对。


正文

文/ 金错刀频道
点击这里边听边看

蹭雷军,如今企业家的“必修课”。


主打黑粉人设的极越夏一平,在极越闪崩的前几天,还在锐评雷军“上赛道是为了摆人设”。



和雷军私交甚好的凡客诚品陈年,干脆在直播间里轮播自己和雷军的合影,直播间名字干脆也叫“are u ok~”。



但要论蹭得最狠的,非格力集团“铁娘子”董明珠莫属。


就在这几天,董明珠做客一档名为《珍知酌见》访谈节目的片段在网上疯传。



节目里,董明珠爆了不少关于格力的猛料,包括自研芯片方面的突破,以及在芯片产业链方面的布局。


她还爆了个小米的狠料,就在最近, 小米因为专利侵权赔给格力50万元。



此外,董明珠也没有忘记和雷军在十年前立下的“十亿赌约”,她表示“第一个五年雷军赌输了,但第二个五年没人跟她赌。”


一段视频,热点频出,难怪有网友评论说: “董总这是把雷军当抖+用呢。”



从那场“十亿赌局”算起,小米和格力之间的唇枪舌战,已经持续了数十年。


赌局已经结束,赢家是谁,想必市场和消费者心中自有答案。


董小姐火力全开,
却一拳打在棉花上


格力和小米向来不对付,但最近却愈演愈烈。


在今年格力的股东大会上,董明珠当着全公司的面直接向着小米开火:



最近网上谣言泛滥,小米(空调)居然敢称自己是第一,全靠厂家做产品,它到底有啥技术?谁是第一,消费者心里自有一杆秤!


董小姐怒气冲天,小米却一头雾水:我啥时候成全国第一了?


根据数据,小米空调在今年年初的时候市场占有率达到中国品牌第四名,但几乎和奥克斯、海信、华凌等品牌差距不大。



针对董明珠的火气,雷军也在发布会隔空回应道:董大姐批评我们说我们冒充第一,我们真的没冒充,真的排第四……(小米)与格力的差距还很远,还要向格力学习。


小米明面示弱,但却暗藏威胁,格力自然不依不饶,再次找上门来。


7月份,格力电器官方突然发布公告称:米家小米电器侵犯格力专利,涉案小米电器将不再被允许制造,此外小米还要向格力赔偿185万元。



有判决书作为证据,格力似乎动了真格。


尴尬的是,判决书中的主角是一家名为浙江星月电器的企业,在2013年时,这家企业曾经作为小米的供应商,为米家提供产品。


而且侵权的“专利”也仅仅是一个螺丝钉安装结构上的技术,并未设计诸如外观、电机等核心部件。


关于这次质控,小米回应简单而坚决:经查,我司并未收到任何环境电器相关诉讼。



格力来势汹汹,最终一拳打空。


有前车之鉴,不少网友发现,这次董明珠亲自下场指认小米“侵权”可能也是类似情况:供应商侵权,小米背黑锅。


不过,董明珠对小米如此上心,也侧面说明一个问题: 小米已经结结实实地威胁到了格力。


别看小米集团今年的重点全放在造车上,在其余领域,小米丝毫没有松懈。


尤其在空调行业,2024就是小米爆发的一年。


奥维云网数据显示,在线上空调市场中,米家空调在今年头26周销量同比暴增68.83%,市场占有率也来到了14.18%,已经悄悄挤进了前三的位置。



罗永浩都在直播间对小米空调不吝溢美之辞,说希望自己空调赶紧坏,完了赶紧换小米。


而格力空调交上的答卷却不甚理想:销量同比下降9.39,%,市场占有率也下降3.38%。


尽管格力仍然牢牢占据着空调领域第二的宝座,但面对来势汹汹的小米,格力不得不开始警惕。


但熟悉小米的朋友们肯定清楚,小米看起来谦逊,但狠起来可丝毫不虚。



今年11月底小米集团的财报电话会上,小米二当家卢伟冰就对家电行业的前辈们进行了无情的抨击。


他称整个行业 “固化太久,创新能力严重不足” 还认为“在整个商业模式的效率上,还有巨大的优化空间”


尽管卢伟冰没有点名任何企业,但是小米的真正目标对象已经不言而喻。


一拳打空的格力,还得提防小米后续的反击。


焦虑的董明珠,
被困在十年“赌约”里


2020年,雷军在一次直播中聊到了当年的“十亿赌约”说:


“后悔赌的是五年而不是六年,后悔招惹董大姐。那个时候我们如日中天,信心爆棚,膨胀了。”



众所周知,在2014年的中国经济年度人物颁奖盛典上,雷军和董明珠定下了“十亿赌约”。


而在2018年,2018年小米集团以1749亿元的全年营收,败给了格力集团的1981.2亿元。


没想到赌约结束后的第二年,小米就以2058亿元反超格力,也难怪雷军会后悔“没有定六年。”



尽管董明珠也没有找雷军要那10个亿,但二人的“赌约”还是延续了下去。


在这场“赌局”中被格力集团押上牌桌的,是自己多元化的野心。


2015年,格力高调进军手机业务,认为掀翻小米只是分分钟的事情。


然而7年过去,格力手机几乎无人问津,直到去年,格力才不情愿地解散了手机团队。


在小米顺风顺水的造车道路上,格力也尝试过布局。



2016年,董明珠力排众议入股珠海银隆新能源,随后银隆被格力收编,更名为格力钛新能源。


而过了8年,格力钛的总负债高达247.86亿元,主推的新能源客车年销量仅仅不到2000辆,已经成为格力集团的一个深坑。


格力在多元化的道路上坎坷不断,而互联网对董明珠的风评也发生了不小变化。


在十年前和雷军立下赌约时,董明珠还是格力说一不二的“铁娘子”。


面对市场,她雷厉风行,从底层一步步打拼成为格力总裁,是所有职场女性和企业家的榜样。



面对员工,她答应给格力员工建两室一厅,号召个税起征点要提升到一万元起、按照工资比例缴纳五险一金等,是个暖心的“好老板”。


而如今,董明珠的风评似乎陷入了泥沼。


从去年起,孟羽童和王自如风波消耗着董明珠的“亲民”人设;格力手机和玫瑰空调,也让网友开始质疑董明珠的审美。


近几次在别的大佬直播间中,董明珠偶尔展露的“铁腕霸总”面孔,也引来不少吐槽。



如今两家企业恩怨再起,从网友几乎一边倒的评论上,就能看出雷军和董明珠谁的人设比较讨喜。



其实,董明珠的人设翻车,背后还是格力近几年的经营困境。


去年8月份,格力第一次落榜《财富》杂志选举的世界五百强企业。


格力不光在手机、新能源汽车产业上颗粒无收,就连自己立身之本的空调业务,也要面临“前有美的阻截,后有小米追赶”的两难境地中。



当企业家赚钱时,他说的话就是金科玉律,一旦业务出现了问题,就要面临“人设撑不起业绩”的窘境。


困住曾经铁娘子的局,远远不止赌局一个。


为什么被针对的总是小米?

关于十亿赌约,很多网友都认为: 雷军虽然输了面子,但赢了里子。


也难怪,在董明珠陷入泥潭的同时,如今雷军可以说是风光无二,小米集团也是横跨手机、科技、家电、汽车等行业的超级巨头。



不过,别看小米今天够风光,在当年,小米可谓是最容易被针对的企业。


励志“改变中国制造”的小米,必须得像神农尝百草一般尝遍各个行业。


然而,最初的小米规模有限,只能通过 “轻模式+代工” 的方式在短时间内打入各行各业。


作为“被入侵”的家电领域,自然对小米的这套打法颇有微词。


在格力等白色家电巨头眼里,小米的所作所为就是授权给一个工厂,之后抄袭某款成熟的产品,最终再贴上小米的商标拿出去卖钱。


也难怪董明珠会一直喷小米“没有技术”“只懂营销”。


但实际上,比起单纯的“贴牌电器”,小米生态链更像是搭建了一种新型的“家族企业”。


小米为生态链企业提供的不只有商标,还有产品设计、技术支持、上下游的供应链服务等等。


在小米生态链中孵化出的企业,也不乏诞生出9号电动车、石头科技等科技黑马。


但随着小米的“家族成员”们个个羽翼丰满,各立山头,小米对自家生态打造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小米不得不准备进化,按照小米员工的话说,就是: 亲身下场,躬身入局。


这波与格力的纠纷,也自然而然地带出了小米的下一步计划。


就在前几天,小米公关部总经理王化就剧透说,小米的大家电工厂已经动工,明年就会全面自产自研小米空调等家电。



这一举动,不仅能堵住质疑的嘴,也能让小米的“贴牌家电”彻底成为历史。


在生态链打造过程时走过的弯路,全部被小米消化成了经验,全部应用在了跨界造车中。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