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要给大家推荐的这部电影,多少有些姗姗来迟。
因为从时间上算,它其实是一部去年12月的电影。
而影单猫直到今天才给大家推荐的原因,
是因为它太震撼了!
震撼到影单猫足足消化了一个月,才敢把这部电影推荐给大家。
它是一部战争片,
但却比影单猫以往推荐过的任何战争片,都要更直面战争的本质。
它是一部纪录片,
但在形式上,却比影单猫以往推荐过的任何纪录片都要独一无二!
它在豆瓣上的评分已经高达9.0,许多人都留言表达了自己对这部片子的叹服之心!
它,就是传奇导演彼得·杰克逊,为纪念一战结束一百周年而拍摄的纪录片
——
《他们不再变老》
。
恐怕没有哪个导演,比彼得·杰克逊更有战争情结。
无论是《指环王》三部曲里的魔戒圣战,
还是《霍比特人》三部曲里的五军之战,
彼得大帝在电影里所展现的那些气势恢宏的战争场面,
无一不给观众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
事实上,彼得·杰克逊很小的时候就对战争题材情有独钟。
八岁那年,他拥有了人生的第一台相机。
于是他用这台相机,拍出了自己的处女作,
一部3分钟的短片:《二次世界大战》。
影单猫猜,那时的彼得·杰克逊,或许就跟每一个用玩具兵玩打仗游戏的小男孩一样,
对战争有着一种盲目的向往与崇拜。
然而,
当这个小男孩终于成长为蜚声国际的大导演,
也终于拍出了《指环王》《霍比特人》这样有着恢弘战争场面的史诗级电影后。
他却开始重新思索战争的意义。
而他选择的方向,正是被很多人都忽视的,
第一次世界大战
。
这一思索,就是整整四年!
在这四年里,他和他的团队听了200个一战老兵,长达600多个小时的访谈。
仔细观看了一战留下来的几乎所有影像资料。
并耗费了难以想象的人力,将当年那些用16帧拍摄的早已失真模糊的黑白影像,
一点点补全成画面更加流畅,色彩更加饱满的24帧彩色纪录片!
光是这一点,在整个纪录片领域就堪称是石破天惊的突破!
更厉害的是,彼得·杰克逊还找来唇语专家,
为这些无声的影像配了音!
做完这一切的杰克逊站在镜头前说:
我想穿越时间的迷雾,让他们来到当代。
这样,他们会再次成为活着的人,而不是像黑白电影中那样的“古董”。
于是,历史尘封的那一角被重新掀开,
那些宛如幽灵般的黑白画面,令人震撼地栩栩如生起来。
而我们则跟随着彼得·杰克逊的镜头,身临其境般地踏上了那场潮湿而泥泞的征途。
而这条征途的尽头,正是1914年,宛如梦魇般的欧洲战场。
花何时会开,季节会告诉你。但战争什么时候会来,却没有人知道。
事实上,对于一战时期的年轻人来说,战争是突如其来降临的。
一位英国老兵回忆说,
1914年8月4日的一天,他们正和德国人打完一场橄榄球赛,并兴致勃勃地开起了派对。
这时,一个伙伴冲到餐桌前,给大家带来了一个爆炸性新闻:
战争爆发了!
公告上赫然写着:对德国开战!
英国的年轻人望着身旁的德国球友,陷入了懵逼。
咋办?
拿餐刀捅死他么?
这显然是不可能的。
经过一番讨论,双方一致决定:
既然战争明天才正式开始,当务之急还是先开派对吧!
这或许是这两群年轻人,最后一次聚会。
因为到了第二天,大部分英国年轻人就纷纷选择去参军。
但让影单猫惊讶的是,他们居然都是主动报名的!
很多毛头小伙子才15、6岁,但当时的服役标准是19岁。
为了参军,他们甚至虚报了年龄!
战争让他们感到新奇。
在荷尔蒙爆炸的年纪,这些小鬼们对战争的残酷一无所知!
他们就这样在1914年那个凉爽的秋天,告别了故乡,
和伙伴们打打闹闹、推推搡搡、说说笑笑,一路奔向了远方的战场。
但当他们来到前线,住进战壕,才终于品尝到战争的滋味。
战壕里,一到雨季便全是烂泥。
不远处的铁网上挂满了尸体。
没厕所、没手纸、没食物、甚至有的年轻人都没有防毒面具。
当黄绿色的毒气在天空蔓延时,他们只能把脑袋泡进尿罐里。
而由于战壕里都是水,有些士兵的脚被泡烂感染。
于是,在还没有见到敌人之前,他们很多人的生命,便戛然而止。
当举世闻名的索姆河战役打响时,
仅仅第一天,英军就死掉了整整6万人。
而这场战役,持续了漫长的4个月。
战场上,抬头就是炮弹,低头就是尸体。
年轻的英国士兵,在冲锋时遇到奄奄一息的战友,会拔出手枪亲自给他们一个痛快。
这就是战争。
它和《指环王》里那些波澜壮阔的传奇故事不一样!
这里没有英雄,没有尊严,更没有退路。
但让影单猫难以置信的是,
其实,在不打仗的时候,英国士兵和德国士兵一度相处得十分友好。
德国俘虏会和英国士兵一起干干杂活,还会主动帮他们搬运伤员。
两队人马在休战期间,甚至会彼此打招呼,如同老友一般亲密地开玩笑。
这哪里像是在打仗?
一位英国老兵多年后谈起在战场上的德国年轻人,声音里透着满满的遗憾,
他说:
我情愿他站在我这边,也不愿他站在我的对立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