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雅理读书
读史阅世论雅理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新京报书评周刊  ·  朱丽安·摩尔的童书被列入特朗普政府的“禁书”名单 ·  2 天前  
新京报书评周刊  ·  几乎不识字的她,完成了一部关于自己的人生叙事 ·  3 天前  
蓝钻故事  ·  马斯克抓出了一群美国吸血鬼,最大360岁 ·  昨天  
51好读  ›  专栏  ›  雅理读书

【雅理译丛】冯·德莱尔《兴邦之难:改变美国的那场大火》

雅理读书  · 公众号  · 读书  · 2017-11-24 08:32

正文

 兴邦之难


改变美国的那场大火

大卫·冯·德莱尔 著

刘怀昭 译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15年5月出版



关于“三角工厂大火”最权威、最具冲击力的历史著作

一场惊心动魄的大火,唤醒了美国人的良知

灾难成就美国兴邦之史,推动一系列社会变革


这是9·11事件前纽约历史上最惨重的职场灾难

这是一个我们久已遗忘的故事,一场以生命为代价的悲喜之剧

而生命的价值,永远,重于任何财富


名家推荐


19世纪末20年代初,美国工业事故的频发让人们逐渐意识到,解放人类的劳动的力量在资本主义发展的过程中逐渐成为了禁锢、残害工人的力量。1911年的三角衣厂火灾以146条生命为代价拉开了反抗和改革的序幕,被称为“新政第一天”。大卫·冯·德莱尔细腻地刻画了火灾发生及其前后经历者的众生相,真实地还原了这段(容易被人遗忘的)工人阶级浴火重生、凤凰涅槃的历史。读史方能阅世,这是一段距离我们并不那么遥远的历史,应当为我们所阅读。

——崔之元 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


《兴邦之难:改变美国的那场大火》是一部明道醒世的著作,记录了1911年美国三角工厂一场火灾引发了一系列的工人运动以及劳动法律法规的出台,有效改善了劳动者的权益。我期盼本书中译本的出版,能引起中国读者的关注,共同寻找改变中国和第三世界劳动者的命运的道路。


——潘毅 香港理工大学教授,《中国女工》作者


在任何国家的发展中,过失在所难免;美国如此,中国如此,其它国家也概莫能外。关键是能否过则匡之、审时适变。这本书讲述了一个发生在百年前的美国故事,中国也可从中汲取经验教训。


——王绍光 香港中文大学政治系讲座教授,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长江讲座教授,《美国进步时代的启示》作者


我第一次读到三角工厂大火的故事,是在三十年前的研究生课上。教授讲述时,悲愤难抑,令我终生难忘。若干年后,我自己教美国史,也从不舍弃讲述这个故事。这是一个充满悲情的移民故事,也是一个透彻描述资本原始积累的故事,我们得以从中窥见20世纪初新旧政治经济秩序在纽约的博弈,更见证了美国人为“进步”付出的代价,包括那些被大火吞噬的女工。作者的构思精巧,文笔生动,译笔也同样出神入化。


——王希 宾州印第安纳大学历史系终身教授,北京大学历史系长江讲座教授,《原则与妥协》作者


关于作者


大卫·冯·德莱尔(David Von Drehle),美国畅销书作家,先后任《华盛顿邮报》资深记者及《时代》周刊特约编辑,主要著作有:《最卑微的死者》(Among the Lowest of the Dead, 1995)、《僵局:美国最难解难分的一场选战》(Deadlock: The Inside Story of America’s Closest Election, 2001)及《伟人之路:林肯与美国最险恶的年头》(Rise to Greatness: Abraham Lincoln and America's Most Perilous Year, 2012)。


关于译者


刘怀昭,资深翻译、编辑、撰稿人,台湾第二十七届梁实秋文学奖翻译类评审奖获得者。曾任北京《三联生活周刊》国际版编辑、香港《明报》纽约分社编辑及《星岛日报》洛杉矶分社采访部主任。其译著《起火的世界》(World On Fire, by Amy Chua)2014年由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再版,收入田雷主编的雅理译丛。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