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作为人体中运输营养物质和代谢废物的载体,只有它流通顺畅,全身脏器才能正常运行。
近期,美国贝勒医学院官网发布提示,血液循环不良若
不加以控制,
可导致脑梗、心梗等一系列问题。
一个血液循环差的人,到底什么样?怎么改善血液循环情况?
血液循环,是指血液从心脏出发,通过动脉输送到全身,再借助静脉回流心脏的过程。
血液循环不良指血流量减少、血管堵塞等障碍。
大血管处的血液循环不良,可能由血栓堵塞、心脏泵血功能不足等引发,会导致重要器官缺血。比如,
脑部大血管血液循环不良,可能是缺血性脑卒中;
四肢动脉循环不良,可能是动脉闭塞症等。
小血管处,同样会出现
血液循环不良,如“
糖尿病足
”就是周围小血管循环不良的后果。
血液循环不良早期迹象不明显,因为人体存在代偿机制。如果小血管堵塞,身体会开辟新的分支血管迂回过去,也叫“
侧支循环
”。
小血管堵塞较多,超出人体代偿能力时,会出现明显循环障碍,常见症状如下。
比如,
手脚皮肤温度比身体其他部位的温度更低;
久坐时脚趾灼痛;行走后大腿、小腿或臀部疼痛,休息后疼痛消失等。
这是因为四肢的肌肉活动,必须依靠微循环供应血氧。如果微血管不通,就容易出现麻木、冰冷、酸痛,严重时甚至出现跛行或肢体坏死溃疡。
微循环如果缺血,还可能出现一系列低血压症状,比如皮肤苍白、尿量减少、出冷汗等。
胃肠道血液循环差,会导致营养不良、食欲下降、腹胀、便秘等。
当大脑、心脏缺乏充足的血液供应,轻则失眠多梦、头晕
心悸
,重则脑萎缩、脑梗、心梗等。
受伤后伤口愈合变慢,皮肤色素沉着等,也提示血液循环不佳。
营养不良会严重影响血液循环,人体可能出现免疫力低下、血管脆性增加、精神状态差等表现。
高血糖会导致血液黏稠度变高,引起血管内皮损伤,血管基膜增厚,红细胞聚集,血小板黏附在血管内膜下,最终形成微血栓或微血管闭塞。
合理锻炼可扩张外周血管,增加血氧含量。上班族长时间坐着工作,老人总坐着看电视,都可能导致末梢氧含量降低,血液循环变差。
长期穿紧身衣服,可导致血液循环变差,出现四肢麻木疼痛、神经损伤等问题。最好
少穿
紧身衣物
,回家就换回宽松衣服,解放一下身体。
长期吸烟容易导致血液中的有害物质,如烟焦油、尼古丁堆积,引起血管收缩,导致循环变差。
研究表明,吸烟者的冻疮几率明显高于不吸烟者,这说明吸烟会严重影响血液循环。
长期处于高度紧张状态,可导致人体内分泌调节机制失常,迷走神经兴奋,引起血管收缩,导致末端血液循环变差,出现注意力不集中、头晕、头痛、手脚冰凉麻木、心悸等问题。
改善血液循环,有两个总的原则,一是控制原发疾病,二是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具体来看:
血液循环受阻,与其说是病因,不如说是原发病症的结果。
比如,糖尿病可引发身体多处的微循环障碍,当问题出现在眼部,会导致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当血液受阻于肾脏,则会患上糖尿病肾病。可见,控制血糖水平才是解决循环障碍的根本。
同理其他病症,如果原发疾病找不到,仅改善微循环障碍,只能是治标不治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