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一夜美学
睡前提升审美力。 好审美,跟你一辈子。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铅笔道  ·  宁波杀出超级IPO:年入557亿,全球第二 ·  昨天  
红杉汇  ·  会议越混乱越好?来听听贝索斯怎么说 ·  2 天前  
创伙伴  ·  第二款免费红包封面:蛇年大吉! ·  2 天前  
游资研报  ·  DeepSeek的一些解读和思考:产业链的价 ... ·  4 天前  
游资研报  ·  DeepSeek的一些解读和思考:产业链的价 ...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一夜美学

MUJI Hotel、最大星巴克旗舰店,爆红的北京坊到底值得去吗?

一夜美学  · 公众号  ·  · 2018-07-02 23:02

正文



MUJI HOTEL BEIJING、星巴克中国首家多重体验式旗舰店、明星建筑师董功设计的Page One书店……这个周末,北京最炙手可热的去处除了北京坊之外似乎找不出第二个。这个以文创为主的商业建筑群被报以「北京城市封面」的厚望,至于是不是真和口号中说的那样,是 中国式生活、东方美学的新地标 ,可以先从下 面这些新鲜情报里感受一下, 这次我们有三位特派员实地考察。



MUJI HOTEL BEIJING

测评员:浅子

尽管它并不是处处完美,但我敢打包票,在北京坊这片“大红大绿前门式潮流街区”里,你会在MUJI HOTEL里遇到最佳性价比。



显而易见的当然是价格,之前的深圳店被吐槽成“升级版全季”的问题首先在这点上得到解决——550元起的价格放在天安门的黄金地段可以说超值, 要知道连隔壁全季也要620元起步。


价位的降低意味着你会放平心态,去享受一次真正的MUJI式入住——就像是原研哉强调了一次又一次的那句话一样, MUJI能给你的不多,但也许恰好是你需要的。



这次的空间设计不再由MUJI御用的设计团队Super Potato担纲,而由日本酒店设计和运营届名声颇旺的 UDS集团 负责。我们曾报道过的东京CLASKA、京都ANTEROOM APRTMENT等时髦的艺文设计酒店也都出自UDS之手。


温柔而不温驯的新旧材料冲撞与MUJI素来的作风一脉相承,充满野心的改良则呈现在各处细小的体验中。



/东京CLASKA


京都ANTEROOM APRTMENT

不同于深圳私密性更强的3楼公共区域,北京的MUJI HOTEL最大的公共区域位于一层入口处。 他们显然希望图书区和Café&Meal的部分能够不辜负前门巨大的游客量 ,商品搭成的大型装置用一种艺术的形式为自动扶梯划上重点——直通底层的MUJI卖场。对住客来说, 在近半年内要享受到“更MUJI、更完整”的清净入住配套并不可能 ——但好在其他方面有所补偿。



Found MUJI China的木长桌气势十足地坐镇大厅,和对面旧青砖垒成的台子组成正式 开场前的怀旧序章 ,都是些很普通的东西:军鞋、装香粉的半透明玻璃瓶、不锈钢茶杯、白瓷带盖汤碗……Found MUJI意在当地寻找具有本色(没有被改变过的颜色、材料和形状)的物品。



这些东西平凡,但挑选标准并不宽松,以简洁的方法展示,却催生了一些并不那么熟悉的魅力。促成Found MUJI系列企划的设计师深泽直人认为它们能帮助人们凝思时代替换中的、不想失去的美好事物。 逆流而行,也是MUJI恒久的精神发动机。


「本色(日语:素)」这个词不给人压力,天然具有说服力,你会在北京MUJI HOTEL的各处看到毫不声张的点题。每个楼层的电梯正对着原研哉团队制作的主食系列海报:面包、米、面条。 如果把纷繁复杂的欲望削到最简,只有它们是最有普遍性的生活本源。 (为了呈现食材的最佳状态,这些海报并非摄影,而都由人工手绘。)


/选书由良品计划、UDS以及接地气的中国地方书店Forest Books共同完成,一楼陈列的图书自然应景,以美食类、旅游类和日本的手作匠人图书为主

/若想清净读书,二三楼的客房区的公共空间也有沙发和图书,这部分选书则以生活气息更浓的家居收纳类、生活方式类为主

客房区域的公共空间是这次新增的亮点之一,洗衣机、沙发、书架、水池、长桌、自动贩卖机——把实用和社交功能集成进最高利用率的小空间。 削减不必要的东西、直视真正的需求,算是一种MUJI式创新吧。



但轻盈生活的考量和人们对MUJI牌酒店的高期待是种矛盾,他们在深圳店中发现许多住客不满备品不足的问题。因此这次北京店 首创了MUJI商品的24小时自动贩卖机。

/一层的自动贩卖机

自动贩卖机的内容物也各有讲究——一层靠近游客众多的阅读区,是好吃好喝的小零嘴;二三层客房区域的则更贴近衣食住的日常需求,手忙脚乱星人不用害怕忘带换洗内裤。



前台的香薰机缓缓吐出烟雾,大概是住客专享的仪式感,和大厅里挤满的拍照游客划出一条清净的界限。



阅读区的角落里写着「商务区」的玻璃门并不起眼,但推开就是住客专属私密区域,纱帘笼络温和光线,会议桌和打印机也被削弱了几分横冲直撞的商务精英气。



我们这次订的是700元的TYPE B房型。狭长的空间,水池和镜子位于桌子的延伸处,很多朋友表示这种和床放在同一个空间里的设计不太习惯。我看了550元的TYPE A榻榻米房型的示意图,虽然少了桌子,但对短期入住来说一定是性价比之王, 坏在只有3间,竞争激烈。


拉开那个著名的排风扇CD机、香薰灯开始释放天然的香气,浴衣也被妥帖地挂在了浴室门后。墙面除了之前名噪一时的硅藻土材质,还使用了别处罕见的麻布,在阳光下颜色温柔。麻是日本传统的墙纸之一,肌理天然、四季各有风味,只是因为费功夫,现在很少有人采用了。 据说整个房间的设计中,贴墙纸是最花功夫的部分之一。



/塑料一次性杯也是温柔的握感


房内的照明没有“玄关”、“床灯”等繁琐的开关,简洁的图示和数字一目了然——0~3档光线可按需调整,切换时是温柔的渐变。



美中不足是窗外风景和房里唱反调, 大落地窗正贴着隔壁星巴克炫酷过度的镜子墙面,让人有点胸闷气短,这个是这次北京坊整体建筑的一大槽点。


我很喜欢这次MUJI HOTEL4楼餐厅的设计 ,尽管因为人气太高,当天晚上未预约无法就餐,不过第二天的自助早餐也够让人满足了。透过半透明的天花板,天光被过滤成一种温柔的明亮,细工的镂空竹屏障高矮合宜,恰当地划出了入座高度的隐私空间。外面是大露台——坐拥“最北京”地风景,入夜吹风小酌一定惬意。


这次专为北京开发的餐品也值得一提。 UDS不止主攻设计,还包办了酒店的运营 ,餐品设计自然也是他们的工作之一。


自助早餐的选项里炒饭和豆腐脑自然是少不了的,连隔壁的日式炖菜也不再是清淡的奶油色,酱油口味适应北京偏好浓口的舌尖。一楼供应简餐的Café&Meal也做了改良,不同于上海和日本本土快餐自选式的点餐方式,入座下单后才开始制作。 透明厨房的窗口,一屉屉蒸笼实诚地散发着热气腾腾的既视感,以靠近北方偏好热食的胃口。

/4F餐堂的自助早餐


/1F MUJI Café&Meal


酒水菜单中的两款「京A」的啤酒很特别,在酒柜里也以蛇皮袋花纹的包装狠狠抢镜——UDS的负责人大叔说这是他们苦心寻了好久的本地精酿,是 「潮牌」 (此处突然冒出一句精准中文😂)来着。


我们把三文鱼、烤香肠、咖喱饭几款主食尝了一遍,量足也有心意,可以尝到食材的本味。等位的时候可以拿一份MUJI素之食理念的小单页,详细地解说了蔬菜、大米、咖啡、鸡蛋和茶叶的标准。 更接近天然、更诚实透明,是MUJI近几年的策略调整中最前瞻的地方。 如果看了「对身体温柔、对世界温柔」的Slogan,是不是连咀嚼大米都会更香一些呢。



/另,门口的自行车可供住客免费租用

下到楼下卖场,我觉得他们最新制作的海报很勾人。这个企划包括去东太平洋上的无人岛上发现最纯净的、仍能和人类和谐共处的生命,从现代的人工智能社会微微移开目光、凝视自然的智慧,他们甚至为此出了一本摄影集—— 就是这样一些对做生意看起来没什么意义的“绕远路”,让MUJI从80年代那个籍籍无名的百货店附属商超,变成了现在一呼百应的样子。



简素不等于粗糙,“恰好“也非妥协,这力量当然是潜藏在无印良品从诞生开始就注定的那条道路里的, 但让他们再往前迈进一步的,我想还有一种一直注视着时代的、“柔顺的反叛”吧。


/自然、当然、无印。新的宣传语意味着他们开始更加关心对土地和环境的现实问题发出理性的声音

原研哉在无印良品的书里有一席话让我印象很深:无印良品只希望顾客觉得“这东西就行”而非“这就是我想要的”,这不是欲望和胃口,而是接受,但即便是接受,也得有个适当的度。


我想他的重点在后半句,无印良品在做的事情,就是把这个“度”提得尽量高。



最后,鉴于更亲切的价格选择区间这一基础,我想我会给北京 MUJI HOTEL 打出不错的分数。如果恰好是欣赏MUJI理念的非处女座,这间新生的酒店不会让你太失望。





星巴克旗舰店

测评员:Yanci

星巴克旗舰店给人的第一观感是,嘈杂 ,并且这种感受会持续 到你临走前的最后一秒,并不会因为你待在这里时间长就有所减缓。最主要的原因是这里的天花板和墙壁都是坚硬光滑的,没有使用任何软的吸音材料。于是你和同行的人交流都要用嘶吼的方式,不然什么也听不清。服务员挂着麦克风同样喊到声嘶力竭。



另一个原因当然还是人多。 门口的队伍已经沿着星巴克大楼正面的墙一路排到转角,又沿着侧墙一路向后延伸,看不到尽头。而进门以后你会发现,年龄在1岁(躺在婴儿车里)到70岁之间的访客们装满了总面积为1040平方米的三层楼,人们同时在说话,于是到处一片嗡嗡嗡嗡。




楼层布局一目了然:一层属于咖啡,二层属于茶,三层属于酒。访客们可以选择手冲、虹吸、咖啡压滤壶等多种方法冲煮出的咖啡,可以在中式藤椅上饮茶,甜食爱好者可以选择冰淇淋咖啡,酒精爱好者可以选择精酿啤酒、葡萄酒或鸡尾酒,什么都不想喝的还可以带只杯子回去。



点餐的时候你会下意识地开始一边用手指在餐单上比划,一边观察服务生的唇语并及时点头,确保你点了你想要的东西, 毕竟你自己都听不清你自己说的话。



和人声混在一起的还有音乐,是节奏感强烈的流行乐,用鼓点和歌声彰显着它的存在感。如果你打开录音工具随机在这里录一段,之后让朋友玩一个听声音猜地点的游戏,保不准你朋友会猜这里是周五晚上的大跃啤酒。



然而实际上,这里有一整面墙的落地窗,正对着北京坊中心广场和翻新老楼,还有一组组桌椅在空间里错落排布,每四张带靠背的软椅围着一张小圆桌,这些为了长时间谈话、放松、看风景准备的窗和桌椅同大酒铺般的实际环境形成了异样的对比。



更奇幻的是,在一组桌椅后的一个空闲角落,居然还放着一套音响设备,外加一个可回收垃圾状态的塑料水瓶,这套宝贝被人胡乱用一张半透明的黑网屏风遮了遮,却依然能从各个角度被访客看见。大概因为急着开业,或者刚办完什么活动,来不及妥善地将音响藏起来了, 可真是不讲究啊。



音响后面是一块品牌板,上面写道,“始于栽培全世界最抢手豆子的农夫,他们对土地的热情,他们对每一棵庄稼的照料。”其实星巴克旗舰店里还有几面这样的品牌故事装饰墙,措辞及其朴素,核心价值观及其统一,逛完一遍绝对会给你留下“我们很在乎我们豆子的质量!”的印象。



另一种装饰元素是北京主题的,包括一副中国古画风格的装饰画,一幅据说是“京剧脸谱”的由茶包贴成的装饰画,以及一个据说是“老北京万花筒”的装置——尽管后二者实际上长得很像某种非洲图案。相比上海星巴克旗舰店的巨大汉字墙,北京这家店在中国化装饰上也是太随意了。 不过 也许,不着调的就是一种北京的调吧。





其他店铺

测评员:pipi

从挤完星巴克(嗯…是挤不是逛),到入住MUJI Hotel前,我们顺道逛完了整个北京坊。在囊括酸辣粉小店、家传 文化体验中心和Wework等一众水平层次不齐的商业空间里,筛选出了下面的几家。虽然它们不算这里的重头戏,但来了也不妨去看看。


📖

Page One


/此图来自@mars


走进Page One新店,第一眼还是惊艳的。 无论是空间大小、景观还是设计用心,都远远胜过之前的几家店。




两千平米的空间按楼层划分为三种视觉风格。一楼以黑白色调为主,除了常规书柜,还加入了“店中店”——白色展台与黑色圆形书屋。楼梯旁一面直抵三楼屋顶的巨型书墙也颇为瞩目。


/书墙与书屋




走上二楼,视野变得开阔明亮。正对着正阳门箭楼的落地窗,可以一览老北京风韵;原木色书柜兼具座椅的功能,但面对窗边驻足拍照的人潮,阅读体验可能谈不上太好。



三楼由简洁的白色书架构成,穿插咖啡馆和黑胶唱片体验区;为了契合北京坊的底蕴与定位,还专门辟出一块“老北京”区域,摆满了各种相关历史书籍。



Page One在书品选择上一向走精品路线,主打艺术设计类书籍和英文原版图书,少有标榜成功学的速食畅销读物。以北京坊店的藏书量,供书迷和艺术爱好者待上一天不是难题。



👗

英园



英园(The British House)是关于英国文化、品牌与服务的生活方式体验中心 ,第一家中国区店位于北京坊西区,屋内纯正的英式风情和屋外胡同小院相映成趣。一层是包括皇家御用和新晋设计品牌在内的选品店,逛累了可以去到二层茶室,品尝由著名百货公司Harrods出品的英式下午茶和晚间西餐。



☕️

VOYAGE COFFEE




如果来北京坊喝咖啡,VOYAGE会是比星巴克更好的选择。 且不说安静轻松的氛围和窗外百年劝业场新旧交融的风光,细腻的手冲,意式和季节精选咖啡才是吸引咖啡爱好者前来的最大动力。这次VOYAGE还特意将吧台设计成开放样式,希望在提供一杯好咖啡之余,实现与大家更多的交流分享。



🛏️

吱音ziinlife



/此图来自@mars


国内新锐家居品牌吱音的首家旗舰店也选在了北京坊(虽然我们去的时候没有其他客人,只有一个店员)。不同于过去常规的零售店,这里将日常的生活起居片段与细节串联成一个个温馨的场景式画面。吱音的经典款、明星系列和新品都会悉数登场,另外与新店同步推出的ziinlike 项目,也会在未来展开许多有趣的跨界活动。



✍️

Wework



东区广场主楼一层是大名鼎鼎的共享办公空间Wework,醒目的大红前台和略显随意的手绘让我们差点和它擦肩而过。从窗外撇了一眼这家还未开业的新店,立刻就有同事站出来,指着前台的紫色鱼缸断言 这会是最丑的一家Wework 。当然未完工就意味着存在转机,我们还是可以小小地期待一下。



关于北京坊的东方美学

测评员:浅子

最后想谈谈北京坊的整体改造。停车场入口拥挤、不好打车的问题放在这个地段还可以体谅,但如果如媒体宣称的那样,这片商业建筑群可以体现 民国气质、老北京风貌 ,那我想这种气质大概是—— 清朝吧,乾隆式的那种。



看了这北京坊露天艺廊不断重复的唯一展品大概能体会出几分:颜色 不够丰富、造型不够让人尴尬,不足以彰显我们的热情好客和飞扬个性。

人造胡同没有活气,就算披了几层青瓦飞檐,也是空有走街串巷的架势。何况你永远找不着想去的店家在何处,尽管每隔两步就有一块巨大的指路牌 。因此一楼人声鼎沸、二楼悄无声息——估计是把做生意最佛系的商家都请到楼上了。这导流的问 题,怕是作为作为街区商业体的一大硬伤。


/海报让人担心会被毕加索起诉


要是你没能在镜面拼接青砖、玻璃套红砖墙的新建筑中,找到现代与传统共 存的观感 ,还有“修复 ”到簇新的历史建筑雕花门楼精神抖擞地迎接你。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