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腾讯
腾讯公司唯一官方帐号。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白鲸出海  ·  前百度高管创立的AI搜索引擎完成1亿美元融资 ... ·  11 小时前  
白鲸出海  ·  PixVerse再推新模型,生成能力跻身第一梯队? ·  11 小时前  
腾讯  ·  腾讯元宝「日更」: ... ·  3 天前  
百度智能云  ·  百度智能云xDeepSeek:单机可部署满血 ...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腾讯

我用AI缉拿“视力小偷”

腾讯  · 公众号  · 科技公司  · 2020-01-22 12:14

正文

写在前面


这是一次特别的推送。腾讯新闻王牌纪实栏目《中国人的一天》创办十周年之际,我们特此联合栏目方向大家呈现以腾讯人为蓝本的中国互联网人的故事。


过去十年,《中国人的一天》记录了许许多多普通中国人的生存状态和喜怒哀乐。这一次,故事的主角是腾讯普通员工,你会看到,他们在现实世界中的一举一动,可能影响着数字世界的千千万万人……


“发现患了青光眼,病人自己可能需要几年时间,医生需要十来分钟,而人工智能只需要几秒钟。”
点击视频,观看《我用AI 缉拿“视力小偷”》
“张老师失明了,从此离开讲台,离开了他的两百多名孩子,当时他才40多岁。”
在北京同仁医院,刘含若博士给初春燕讲完这个故事后,面对面的两个女人,都叹了一口气。
张老师,贵州省长顺县一名高中数学教师,中国7551万视力障碍者中的一员。
视野里出现的黑色区域,困扰他多年后,终于在刘含若这里得到确诊——青光眼晚期。这意味着,未来的日子,他将在黑暗中度过。
“青光眼在早期难以察觉,不疼不痒,也没有眼压升高等症状。当出现视野缺损或视力下降,很多已是晚期。那时,医生能做的,只能是在一定程度上延缓失明。”
而如果能早点筛查出来,张老师本可以得到有效治疗。
刘含若是一名医生,而初春燕是腾讯觅影的产品经理,原本不相关的两个人,因为一个相同的目标走到一起—— “帮助更多人免受眼疾之苦,享受光明人生。”

刘博士与初春燕交流

初春燕第一次接触AI算法,是在十年前。彼时,她是西安交大的一名研究生。
“我的导师开了一门课,人工神经网络在医学中的应用。”这让初识AI的初春燕备感惊奇,“当时觉得,这是颠覆性的技术,它无需复杂的人工建模,而是通过对数据的训练,经过海量运算模拟,达到最优化模型。”
读研时,初春燕的课题方向是医学信号处理。让她最为头疼的,就是研究一个疾病和一种特征的关联时,建模的过程。
“医学信号是非常复杂的,有各种各样的噪声,还有不够明确的特征。如果要把这些特征提取出来,就可能需要建模。这个工作计算量特别大。”
因此,初春燕对AI技术在医学影像领域的应用产生了浓厚兴趣。
然而,受限于当时的硬件能力、医疗数据的规范化程度、网络技术条件,AI技术尚未在医疗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
毕业后,初春燕去了一家国内顶尖的医疗影像设备公司。但工作内容和她的理想有很大出入,“很多时间都在出差,不是在国内拜访客户,就是在国外交流推广。”
难得闲暇,她喜欢在国内外的相关网站上,浏览AI技术应用于医学影像领域的前沿动态。
2015年,EyePacs团队公开了八万多量级的眼底照片数据集,让全世界都关注到了AI技术在眼科上的应用。
“加上云计算、5G、以及硬件能力指数级的提升,AI技术在医疗领域里的前景一片看好。我有预感,我和当年的理想,将会再次相遇。”
2017年,科技部公布首批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开放创新平台名单,明确依托腾讯建设医疗影像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开放创新平台。
“AI在医学领域的应用,对技术和资源整合的要求特别高。在好的平台上才可能做成事。这是腾讯吸引我的最大原因。”
2018年初,初春燕加入了腾讯医疗健康团队,成为了腾讯觅影的产品经理。作为医学类产品的产品经理,她扮演的角色,是技术团队与临床医生需求之间的桥梁。
而腾讯觅影,是腾讯首款将AI技术运用到医学领域的产品,它的青光眼筛查功能可以辅助医生进行诊断,准确率超过了95%。

初春燕与优图实验室的同事开会

多数时候,初春燕的一天是这样度过的:
早上8点前赶完医院,与医生沟通,如果过了这个时间,医生就要去接诊;
之后赶到公司,与觅影的各个团队反馈意见,讨论改进方案;
晚上回家,总结问题,为第二天早上与医生沟通作准备。
“在传统的医学影像公司,产品一个季度或者半年迭代一次。在我们这,产品迭代的速度按周或者月计。”初入互联网公司的初春燕,感叹它的高效,也承受着随之而来的压力。
“觅影的青光眼筛查功能上线那段时间,我真处于身心俱疲的状态。”
“有一次,忙了一天,一心想回家躺着。结果赶上深圳大堵车,试了各种交通方式,都搭乘不上。站在人群中,我突然有一种走不动的感觉。”
被初春燕称为“视力小偷”的青光眼,是全球排名第一位的不可逆致盲性眼病,世界范围内第二大致盲病因。西方发达国家青光眼的检出率约为70%,中国只有10-20%,75%的青光眼病例在初诊时已经处于中晚期。
另一个数据是,预计到2020年,中国将有2100万的青光眼患者,产生近630万盲人及超过1000万的视觉残障人士。
而造成这种现状的一个重大原因,是基层眼科医生严重不足、水平良莠不齐。
“在眼底照片的诊断中,青光眼与其他眼疾,如高度近视等,如何判别,对于没经验的医生很有难度。“
腾讯觅影通过人工智能,可以深度学习建立诊断模型,通过眼底图片的辅助参数,只需几秒钟,即可初步判断被检者是否存在眼底疾病,给出诊断意见——而在正常情况下,专业的眼科医生,需要花费3-10分钟。
初春燕的底气,来自外部和内部对她的支持。
专家团队丰富的诊断经验,弥补了觅影团队医学经验不足的问题,比如,国内顶尖的医学眼科团队——同仁医院的王宁利团队,就是智库之一。
“我们一旦在系统设计上遇到难题,他们总能凭借丰富的临床诊断经验帮我们解答。没有这些专家,我们的产品在专业性上一定有所缺失。”

优图实验室的工程师在编代码

而在腾讯内部,与初春燕一起并肩作战的,还有优图实验室医疗AI组的同事们。
腾讯优图实验室是腾讯旗下的机器学习研发团队,医疗AI组的目标则是训练机器成为医生们诊断的助手。
“AI技术能真正应用到医学的实践中,而不只是停留在实验室的阶段,这是我们的共同目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