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哈尔滨市第四医院宣传
新型沟通平台,快速发布您最想了解的医疗卫生专业知识,最新的医疗资讯动态,及时准确的医院服务信息。市第四医院全体医护人员秉承“精医崇德 护佑健康”的理念竭诚为您的健康服务。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直播海南  ·  “现役军官”爱上我?女子被骗250余万 ·  2 天前  
爱否科技  ·  华为 Pura 80 ...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哈尔滨市第四医院宣传

【儒风倡廉】廉洁故事(三十一)张闻天:“干部是人民的公仆,公仆对人民只有奉献的义务,没有索取的权利”

哈尔滨市第四医院宣传  · 公众号  ·  · 2024-12-06 20:04

正文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党风廉政建设


扎根基层 | 服务患者 | 为民解忧



为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开展党纪学习教育,深化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即日起开设“廉洁故事”专栏,号召广大党员干部向伟人学习、向廉洁模范看齐,筑牢思想防线,严守纪律底线,共同营造崇尚廉洁、遵规守纪的良好风尚。


读廉洁故事铸清廉品德(三十一)



张闻天

干部没有索取的权利








张闻天(1900年8月30日-1976年7月1日),原名张应皋,化名洛甫,上海南汇人,中国共产党的重要领导人之一,理论宣传和干部教育工作中成绩卓著的领导人之一。


“干部是人民的公仆,公仆对人民只有奉献的义务,没有索取的权利。”这是张闻天一贯奉行的原则。在他的一生中,无论身居何位,他从不为自己和家属谋私利,甚至为了避嫌而“苛待”自己最亲爱的人。

张闻天和刘英结识于长征途中,共同的革命志向和理想让他们走到了一起,不论时代和生活格局发生多大改变,二人始终艰苦朴素、甘苦与共,营造了互相照顾、互相扶持的家庭氛围,成为模范夫妻表率。刘英晚年回忆起张闻天,说他生前节约,衣服领子坏了换领子,袖子坏了换袖子,同事都笑话他:领子袖子不是一个颜色,时髦啊!到使馆上班也总是先关电灯,仓库灯亮着也去关掉,到处关灯。他还说留钱给子女亲戚没好处,给多了会腐败、乱用,他们有本事自己去挣。

张闻天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1955年,他从苏联回到北京,协助周恩来主持外交部日常工作,夫妻二人将任苏联大使期间结余的12万卢布,折合人民币7万多元,全部上交给了国家。

上世纪50年代中后期,张闻天从事外交工作,任外交部副部长。儿子张虹生当时想报考外交学院,因对外语没有十分把握,希望父亲给分管学校打个招呼,张闻天一口回绝:“你有本事就上,没本事就别上。”张虹生后来通过自己的努力考上了北京师范大学。

张闻天对人对己不搞特殊化,对待子女的严格更是近乎苛刻。古人云,心术不可得罪于天地,要留好样给儿孙。这不是他第一次拒绝儿子的请求,也不是最后一次。早在张虹生还小的时候,他看见父亲的小汽车便也想坐一坐,面对儿子的“耍赖”,张闻天宁愿走路去上班,也不让他“得逞”。后来,张虹生到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工作,由于卫生条件艰苦,没多久就患了肝炎,并发展成慢性肝炎,他写信给父亲,希望回北京治病。张闻天却给他回信:“你有什么资格来北京看病,新疆那么多职工得了肝炎,都是在新疆治,肝炎完全可以在当地治,治得好最好,治不好就慢慢来。”这样的话语让张虹生心寒,但他最终理解了父亲。正因为父亲身居高位,他更要自食其力,他最终留在农场,一边劳动一边治疗,这一呆就是15年,在那里结婚生子,没有享受任何作为高干子女的照顾。

1976年,张闻天在无锡病重,虽然经受党内极不公正的待遇,被批斗被监视,他仍一再嘱咐刘英:“我死后替我把补发给我的工资和解冻的存款全部交给党,作为我最后一次党费。”张闻天逝世后,刘英将储蓄4万元连同利息169.6元作为党费上交,未给子女留下一分一毫。

张闻天去世两个月后,张虹生才凭政策调回祖籍江苏。1979年,中组部开出调函让张虹生回北京工作,时任中央纪委委员的张闻天夫人刘英却直接把调函退给中组部:“干部子弟为什么都要回北京?”张虹生尊重母亲的意见,留在南京,后调入南京大学图书馆工作,直到退休。

张闻天始终保持艰苦朴素的优良作风,一生光明磊落,无私无畏,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也许就是“闻公立志解民忧,逆风疾雨劲更道。诲人不倦深得益,甘为孺牛照千秋。”的真实写照吧。







∣来源:院纪检监察科
∣编辑:廉皓喆

∣责编:秦梅


加强党风廉政建设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