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好读  ›  专栏  ›  Python编程

一种更优雅书写Python代码的方式

Python编程  · 公众号  ·  · 2022-11-25 09:36

正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来自公众号: Python大数据分析

本文示例代码已上传至我的 Github 仓库https://github.com/CNFeffery/DataScienceStudyNotes

1 简介

大家好我是费老师,一些比较熟悉 pandas 的读者朋友应该经常会使用 query() eval() pipe() assign() pandas 的常用方法(相关知识详见我的 pandas 专题教程 https://www.cnblogs.com/feffery/tag/pandas/ ),书写可读性很高的 「链式」 数据分析处理代码,从而更加丝滑流畅地组织代码逻辑。

但在原生 Python 中并没有提供类似 shell 中的管道操作符 | R 中的管道操作符 %>% 等语法,也没有针对列表等数组结构的可进行链式书写的快捷方法,譬如 javascript 中数组的 map() filter() some() every() 等。

正所谓“标准库不够,三方库来凑”, Python 原生对链式写法支持不到位没关系,我们可以使用一些简单方便且轻量的第三方库来协助我们在 Python 代码中大面积实现链式写法,今天的文章中费老师我就将带大家一起学习相关的知识技巧~

2 在Python中配合pipe灵活使用链式写法

我们将使用到 pipe 这个第三方库,它不仅内置了很多实用的 「管道操作函数」 ,还提供了将常规函数快捷 「转换」 为管道操作函数的方法,使用 pip install pipe 对其进行安装即可。

pipe 的用法非常方便,类似 shell 中的管道操作:以你的数组变量为起点,使用操作符 | 衔接 pipe 内置的各个常见管道操作函数,组装起自己所需的计算步骤即可,譬如,我们筛选输入数组中为偶数的,再求平方,就可以写作:

import pipe

list(
    range(10) | 
    pipe.filter(lambda x: x % 2 == 0) | 
    pipe.select(lambda x: x ** 2)
)

因为 pipe 搭建的管道默认都是惰性运算的,直接产生的结果是生成器类型,所以上面的例子中我们最外层套上了 list() 来取得实际计算结果,更优雅的方式是配合 pipe.Pipe() ,将 list() 也改造为管道操作函数:

from pipe import Pipe

(
    range(10) | 
    pipe.filter(lambda x: x % 2 == 0) | 
    pipe.select(lambda x: x ** 2) |
    Pipe(list)
)

在上面的简单例子中我们使用到的 filter() select() 等就是 pipe 中常见的管道操作函数,事实上 pipe 中的管道操作函数相当的丰富,下面我们来展示其中一些常用的:

2.1 pipe中常用的管道操作函数

2.1.1 使用traverse()展平嵌套数组

如果你想要将任意嵌套数组结构展平,可以使用 traverse()

(
    [1, [23, [45]], 6, [78, [9, [1011]]]] | 
    pipe.traverse | 
    Pipe(list)
)

2.1.2 使用dedup()进行顺序去重

如果我们需要对包含若干重复值的数组进行去重,且希望保留原始数据的顺序,则可以使用 dedup() ,其还支持 key 参数,类似 sorted() 中的同名参数,实现自定义去重规则:

(
    [-1000123] | 
    pipe.dedup |
    Pipe(list)
)

(
    [-1000123] | 
    # 基于每个元素的绝对值进行去重
    pipe.dedup(key=abs) |
    Pipe(list)
)

2.1.3 使用filter()进行值过滤

我们最开始的例子中使用过它,用法就是基于传入的 lambda 函数对每个元素进行条件判断,并保留结果为 True 的,与 javascript 中的 filter() 方法非常相似:

(
    [1432568] |
    # 保留大于5的元素
    pipe.filter(lambda x: x > 5) |
    Pipe(list)
)

2.1.4 使用groupby()进行分组运算

这个函数非常实用,其功能相当于管道操作版本的 itertools.groupby() ,可以帮助我们基于 lambda 函数运算结果对原始输入数组进行分组,通过 groupby() 操作后直接得到的结果是分组结果的二元组列表,每个元组的第一个元素是分组标签,第二个元素是分到该组内的各个元素:

基于此,我们可以衔接很多其他管道操作函数,譬如衔接 select() 对分组结果进行自定义运算:

2.1.5 使用select()对上一步结果进行自定义遍历运算

这个函数是 pipe() 中核心的管道操作函数,通过前面的若干例子也能弄明白,它的功能是基于我们自定义的函数,对上一步的运算结果进行遍历运算。

2.1.6 使用sort()进行排序

相当于内置函数 sorted() 的管道操作版本,同样支持 key reverse 参数:

上述内容足以支撑大部分日常操作需求,你也可以在 https://github.com/JulienPalard/Pipe 中查看 pipe 的更多功能介绍。


以上就是本文的全部内容,欢迎在评论区与我进行讨论~

--- EOF ---


推荐↓↓↓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