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保已经是贯穿2017的话题,国内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攻坚战已经打响。 “十三五”期间环保投入将增加到12.8万亿,生活垃圾、工业固废、危险废物处理、土壤污染修复等领域有望成为下一个治理风口,其中固废市场规模大约占环保投资总额的25%。
据《中国城市生活垃圾处理行业分析报告(2017版)》数据显示,“十三五”期间环保投入将增加到12.8万亿元,其中固废市场规模大约占环保投资总额的25%。
2006—2015年间,我国生活垃圾无害处理缺口累积超过3.6亿吨。我国固废处理行业起步较晚,总体尚处于发展初期,随着国家的法律法规逐步完善,近年来固废市场发展较快,加之国家对环保的重视程度逐步加强,固废行业治理需求将进一步释放。
以中再资环为例, 1-6月实现营业收入87,505.08万元,同比增长53.98%;实现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10,384.47万元,同比增长305.94%。报告显示,中再资环主营业务废弃电器电子产品的拆解、分拣和部分深加工,上半年业绩大幅增长的关键在于整个拆解量的飞速增长。
目前,国内固废行业集中度低、护城河深,危废处理行业进入门槛较高。原因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1、国内政策支持力度不够。由于缺乏政策的支持,固废资源化开展不起来,有再好的技术也无用武之地。
2、我国固废处理没有形成有效的产业化模式。当前,固废处理、资源化利用产业链断裂,固废资源化水平较低,再生产品缺乏市场竞争力市场需求量低,使其几乎没有市场效益。
3、固废处置利用的相关标准亟待完善。标准的欠缺直接导致各种各样的违规操作,产生各种不可控的因素和潜在的风险。
为促进国内固废行业发展,2017年4月24日国家发改委、科技部等14个部门日前联合印发《循环发展引领行动》。文件明确指出,到2020年,主要资源产出率比2015年提高15%,主要废弃物循环利用率达到54.6%左右,一般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达到73%的目标。
固废处理行业细分领域众多,无论垃圾焚烧发电、危废处置还是再生资源利用等都有待深度发掘。预计“十三五”期间危废处置率的年均复合增长率为15%,2020年末处置率将达到73%,市场增量空间1075亿元。
有业内机构分析认为,未来几年,随着大宗商品的触底反弹以及具有资本和规模化优势的企业的出现,行业格局有望从小而散转为集中、规模化发展。
国内固废行业的发展有以下几个大的趋势:
精细化:这里的精细指的是资源化利用的精细。我国固废管理正处于从污染治理逐步向资源化利用转移的过程中,在资源化利用的系统构建完成,精细化将成为管理者和产业参与者共同追求的目标。
智能化:拥抱人工智能是各行业的大势所趋。固废的市政管理和企业经营的改善和发展都将因智能化有更科学的依据,现有的一些行业问题如垃圾收运量不足等也有可能凭借信息技术得到相应的解决方案。
国际化:由于近一两年集中出现的一系列天价海外并购投资,固废行业已经成为环保产业“走出去”的前沿阵地。。可以预见,从“引进来”到“走出去”,从“走出去”到“国际化”将是我国环保产业目前以及未来十年努力实现的目标。
随着我国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固废处置能力建设仍然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在生活垃圾、工业固废、危险废物处理、土壤污染修复等领域,机遇与挑战并存。预计“十三五”期间,我国固废处理行业将迎来快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