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个名字,你也许感觉陌生。
王大珩、慈云桂、张钰哲。
把他们并列在一起,是因为:7月21日是他们共同的逝世纪念日。
更重要的原因是:他们都是改变中国的科技巨星。
巨星?
你也许会问:他们都做过什么?我怎么不知道他们?
你也许不知道王大珩。
但,你一定知道“两弹一星”。
1948年,满怀强烈的报国之志,王大珩回到祖国。科研道路,无比艰辛。中国当时没有制造精密仪器的光学玻璃,王大绗就自己烧制,研制了我国第一埚光学玻璃、第一台电子显微镜、第一台激光器。
王大绗被誉为“中国光学之父”。
为对抗帝国主义的威胁,党中央决定发展原子弹、导弹。光学弹道测量系统,是非常重要的课题。对于从零起步的中国光学研究来说,这是非常困难的。
王大珩以极大的勇气接受了任务,开始了艰苦的攻坚战。1964年10月16日,中国成功爆炸第一颗原子弹。
王大珩成为“两弹一星”功勋人物。
今天,中国成为核武器俱乐部里的重要一员,中国的火箭军成为中国重要威慑力量。
在中国强大国防力量里,我们不要忘了,有一位老科学家。今天,是他的逝世6周年纪念日!
你也许不知道慈云桂。
但你应该知道银河系列巨型计算机。
1983年,慈云桂主持研制成功我国首台亿次级巨型计算机系统“银河—I”。
银河研制成功,打破了西方大国对中国的封锁,使中国跻身世界巨型机的研制行列!
慈云桂被尊为“中国巨型机之父”。
今天,中国的超级计算机发展,仍然高居世界首位。
中国研制的“神威”,以超第二名近三倍的运算速度夺得第一。
“神威”“天河”等超级计算机身上,有父辈不屈不挠的奋斗。
今天,让我们一起祭奠“中国巨型机之父”,纪念他逝世27周年。
你也许不知道张钰哲。
但,就因为他,我们的上有了一颗用“中华”命名的行星。
这一命名,国际组织在1928年就确认了。
那年,年仅26岁的张钰哲在美国叶凯士天文台留学。他获得一颗行星命名的资格后,为了表达对远隔重洋的祖国的怀念,他把它取名为“中华”。
张钰哲后来回到祖国,毕生致力于于小行星和彗星的观测,成为中国天文学奠基人。
为了纪念他的功绩,国际小行星中心专门命名了一颗“张钰哲星”。
“张钰哲星”还与“中华星”一起,共存在浩渺的宇宙。张钰哲老先生已经离开我们31年了!
在张老先生的逝世纪念日,让我们一起缅怀、追思。
7月21日仙逝的三位科学家,都是巨星。
从头衔说,他们都是中科院院士、工程院院士。
从科学贡献说,他们都是中国一个领域科学的开创者、奠基人。
从社会贡献说,他们为中国贡献了原子弹、氢弹、导弹、卫星、超级计算机,奠定了中国的崛起。
但是,对这些巨星,我们为什么竟然如此陌生?
以至于,甚至连他们的名字都漠然、淡忘?
他们的贡献,远大于一个歌星、影星、笑星。
但,“科学之星”的光辉为何总是如此惨淡,以至于被歌星、影星之类的“巨星”完全盖住了光芒?
我们,生活在“科技巨星”创造的强大中国、美好生活里。我们,不该淡忘他们。
王老、慈老、张老,在你们的逝世纪念日,向你们致敬,表达我们的缅怀之情。
希望,还有很多人与我们一起缅怀。
希望,这不是一次孤独的祭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