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不是大家都认为,学经济学的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做各种经济决策都能游刃有余?
我是一个北京985大学经济学专业的大四学生,但我发现,即使学了传统经济学,现实生活中有好多事情不是它能够解释的。
这让我相当苦恼。本以为学完传统经济学就能当一个理性的经济人,在现实生活中长期获利、不再吃亏。可是事实却不尽如人意,那些大家都跳的坑,我一个不落,该跳的还是跳了。
举一个很简单的例子。今年刚开学的时候,我立下FLAG,做一个勤勤恳恳的大学生,一定要控制住自己,绝不再熬夜煲电视剧。为了鼓励我,我的男票甚至答应我,只要坚持两个星期,就送我一支小胖丁(口红)。
我坚信,以我自己的毅力,应该可以轻松实现这个不远大的目标的。而且我学过传统经济学,理论告诉我,因为我给自己设立了奖励,只要是一个有脑子的人,都会为了最后的奖励(口红)坚持下去,实现自己的利益最大化。
然而我的深夜不刷剧计划还是失败了。而失败的理由,仅仅是因为《纸牌屋》最终季一天内资源全部放出,而我没有控制住内心想看剧的洪荒之力。
我百思不得其解,明明学了最懂得为自己“谋利益”的经济学,为啥还是不管用了呢?
直到我接触到了戴俊毅老师的
理性思维决策课程
,我才恍然大悟。
在现实生活中,我可能永远无法做到传统经济学所认为的理性人,因为行为经济学告诉我,人们都具有非理性的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