湊湊火锅降价也卖不动了,去年不断关店,一年亏损超3.5亿元。
据大众点评APP显示,
凑凑火锅在深圳有14家门店,但其中来福士广场店和壹海城店已歇业关闭。
图片来源:大众点评截图
3月27日,呷哺呷哺公布了2024年财报。财报显示,2024年,呷哺集团实现收入47.55亿元,同比下跌了19.65%,
净亏损为4.01亿元,其中关店及减值带来的损失达2.62亿元。
2024年,湊湊新开餐厅13家,关闭餐厅73家,门店数净减少60家,截至2024年年底,湊湊门店数为197家。这也是湊湊餐厅数首次出现年度负增长,同时也是其闭店数最多的一年。2023年,湊湊关闭15家餐厅,新开48家餐厅;2022年,湊湊关闭3家餐厅,新开44家餐厅。
值得注意的是,
在
2024年呷哺呷哺净亏的4.01亿元中,来自湊湊餐厅的亏损就接近九成。
2024年,湊湊餐厅收入同比下跌了26.55%至19.48亿元,经营亏损为1.82亿元,
净亏损为3.53亿元,
人均消费从142.3元下滑至123.5元,翻台率从上一年同期的2.0次/天下降至1.6次/天,同店销售额下跌32.0%。
自2022年起,湊湊就陷入亏损的局面,但是在2023年,湊湊的营收止跌回升,而且亏损与2022年接近。
2022年~2023年,湊湊分别实现收入22.05亿元、26.18亿元,净亏损分别为9309.2万元、9837.8万元,而2024年,其净亏损大幅上涨260.20%。
实际上,在发布2023年财报时,呷哺集团就承认湊湊还是卖贵了。其指出,消费的改变对湊湊相对较高的客单价定位影响较大,即使推出小份菜等措施,其客单价相对于市场内其他竞争对手而言仍然处于较高的水平。
数据显示,湊湊近年持续调整价格策略,人均消费从2021年的140.6元攀升至2022年150.9元峰值后开始回落,2023年降至142.3元,2024年进一步下调至123.5元。然而市场反馈表明,
单纯的价格调整并未能有效提振消费者对品牌的青睐,降价策略收效甚微。
呷哺呷哺已经沦为仙股,截至3月28日收盘,其股价报0.86港元,市值为9.34亿港元。
自2019年开始,呷哺呷哺净利润开始出现负增长,2021年公司更是首次出现年度亏损。
2021年、2022年及2023年,公司分别亏损2.93亿元、3.53亿元及1.94亿元,三年累计亏损达8.4亿元。加上2024年亏损4亿元左右,呷哺呷哺4年时间亏损超过12亿元,
平均每年亏损超3亿元。
伴随着业绩的下滑,呷哺呷哺股价也开始跳水,在2021年2月创下25.75港元左右的历史高位后掉头向下,2024年9月公司股价一度跌至0.68港元的历史新低水平。
今年以来,公司股价多数时间低于1港元,已沦为“仙股”之列。
2016年,呷哺呷哺推出高端品牌“凑凑”,首创火锅+茶饮新模式。然而,凑凑不仅没能给呷哺呷哺业绩带来多大帮助,反而拖了公司后腿。在2023年财报中,呷哺呷哺将亏损的一部分原因指向了湊湊带来的亏损。2024年,公司再次将亏损的原因部分归罪给了湊湊。
2022年9月,呷哺集团又推出高端烤肉品牌“趁烧”,聚焦于“烧肉+酒+茶”,价格定位在250元以上。“趁烧”在上海、广州等地合计开了8家门店,但两年左右陆续闭店。
深圳商报
·
读创客户端记者查询发现,消费者关于呷哺呷哺的投诉居高不下。在黑猫投诉平台上,截至3月15日,
累计有710条包含“呷哺呷哺”搜索词的投诉信息,投诉内容包括畅吃卡虚假宣传、吃出异物、吃后腹泻等。
有消费者表示,畅吃卡限制多多欺骗消费者。其在店员宣传畅吃卡周三会员日半价后办理了,结果2025年2月24日去连锁店消费了解到天津所有店都取消了该优惠且没人告知。
本稿件可能引用或转发互联网上已公开发表的内容。如您对相关内容的版权问题存有异议,请您与我方版权管理部联系,我们将及时处理。联系电话:0755-83518718,邮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