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鲸新闻1月22日讯(记者 郝妍)
2025年开年悬疑剧《漂白》在争议声中成为了一匹黑马。
基于“杨树彬团伙911杀人碎尸案”改编的《漂白》因为尺度不小的“犯罪场景再现”迅速出圈,刷新迷雾剧场历史最高数据。
在基于“真实案件改编”的“吸引力”之下,该剧也卷入原作抄袭风波,“新闻作品的版权保护”问题也重回大众视野。
改编自真实案件的《漂白》成开年第一黑马
“2002年9月11日中午,吉林省吉林市船营区某居民楼的下水道突然堵塞,且不断涌出油腻的‘肉馅’,气味令人作呕。居民报警后,警方调查发现,这些肉馅是两名女性的尸体残肢……”当年的“杨树彬团伙案”轰动全国,光用文字描述就足以让读者胆战心惊,如今这些文字变成了画面。
在影视剧《漂白》第一集中,上述场景几乎被一比一还原:被碎尸堵塞的马桶、遍布血迹的罪案现场,“饭缩力”拉满。
除了场面“大尺度”,该剧的反派人物塑造也频繁被拿来与《狂飙》中的反派进行对比。由王千源、王佳佳等人饰演的“邓立刚团伙”几乎每次出场都营造了一种恐怖气氛,被网友戏称“悬疑剧四大恶人”。
“狠人+狠活”,“年度第一狠剧”热度迅速攀升平台热度值破万,开播五天刷新迷雾剧场历史最高数据,而“热度值破万”一直都是平台“爆款”的重要标准之一。
只不过和《狂飙》不同,《漂白》虽然热度颇高,但口碑层面却褒贬不一。如果套用木桶理论,那《漂白》就属于“长板很长,短板很短”的偏科型剧集。
作为仅有14集的短剧集,《漂白》并没有将开篇的快节奏维持下去,在第三集左右出现了明显的节奏放缓,对于观剧体验有一定的影响。此外,作为悬疑刑侦剧集,剧中不少段落被网友吐槽“缺乏逻辑”,“为了制造紧张感而设置”,譬如郭京飞饰演的刑警队长在发现碎尸案后第一时间并未封锁案发所在居民楼放走嫌疑人,以及后续剧情中女主角甄珍在明明可以等待救援就成功逃亡的时候,独自下楼寻求帮助再度被困……以上情节都因缺乏必要性和连贯性成为网友吐槽的“重灾区”。
不过对于剧集而言,“木桶效应”似乎适用于“长板理论”,关键部分如演技与剧情氛围感的“长板”足够突出也足以引发讨论与观剧热潮。
《漂白》卷入抄袭风波,新闻报道版权之困引发热议
只不过比起剧情的bug,《漂白》目前所卷入的抄袭风波才是剧集当下最大的危机。
1月20日,前《南方都市报》记者王猛发文称影视剧《漂白》“漂白”了自己2012年发表于《南方都市报》的深度调查报道《漂白》。该报道深度还原了“杨树彬团伙911杀人碎尸案”,记者创作时进行了为期两个多月的深度调查,走访了全国多个城市,联络了超100名相关人士,最终还原了四名逃犯“漂白”身份的全过程。但最终剧集创作团队却事先没有联系记者或南方都市报,在宣发材料中,也没有标示原作出处。
对此,《漂白》总制片人马女士在接受采访时表示,“首先我们的剧集是买自一本由作家出版社出版的、由陈枰编写的小说《漂白》,我们有小说完整的版权链。但是我们目前也在积极处理和沟通这件事,跟各个团队对比,完整的事件信息可以等官方说明。”
1月21日凌晨,《漂白》编剧陈枰发文回应称,2016年有电影制片邀请她创作一部“杨树彬团伙911杀人碎尸案”为原型的电影剧本,她随后将此故事改编成小说。其称,该小说的核心概念“漂白”来自于案件主办人员的采访中听到的“身份漂白”。同时陈枰还表示:“对所有原型的采访、案头工作我都有留存证据和证明”并“支持双方以专业法律途径和方式来解决问题。”
双方对于是否涉嫌抄袭各执一词,该事件也引发业内关于新闻报道作品影视化版权保护问题的讨论。
在编剧的声明中,“漂白”被视作公有领域概念,同时她认为《漂白》是针对同一刑事案件创作的作品,彼此享有独立著作权。但王猛在后续接受采访时却表示,调查报道的核心内容系潜逃人员如何进行“身份漂白”故标题取为“漂白”,而陈枰的书中此部分只占了极少篇幅,“甚至连我犯了一个错误笔误,他们也抄过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