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艺博家庭教育
100万粉丝信赖的平台,每天5点30分准时推送亲子教育、学习方法类干货内容;10大家庭教育专家成为驻平台作者,不仅让你学习到知识,还能及时互动,一对一解决孩子成长中的个性问题。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艺博家庭教育

※专家分享|“丁一自杀,英子抑郁”,为什么父母的“爱”让他们不再热爱这个世界

艺博家庭教育  · 公众号  ·  · 2019-08-21 19:00

正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爱是精神的不是物质的

爱是不带条件的

所有带条件的爱都是阴谋

父母爱孩子

不是要让孩子为了您的爱而付出所有


《你会爱孩子吗》

本视频取自

艺博家庭教育翻转课堂

戴东老师 八大智慧


昨天,热播剧 《小欢喜》 中的孩子们 高三 时光 过半, 对于高考志愿父母也与孩子基本达成了共识。
但是, 宋倩虽然支持英子学航天专业,却死活不同意英子去 南京大学 没有意识到, 不能去南大这件事让 英子的心理 压力到达了奔溃的边缘。

乔英子的成绩很好,一直是年级前三名,但是她的妈妈仍然对她很严厉。
她妈妈总是在批评完英子,给英子做完决定之后再去安慰她,但是这种长时间 “打一个巴掌,给一个甜枣” 的方式,在英子不能按照自己的心愿去南京大学之后,彻底的失去了效果。

英子每次诉说自己压力大的时候,她的妈妈总会说 “我压力不大吗?”“我为了你,我这么多年一个人容易吗?”“妈妈也爱你呀”,然而,这些言语并没有给英子带来任何的安慰,反而让她不敢再说出自己的想法,将自己的所有需求都压在心底,以“妈妈安排的任务为主”,慢慢地变得迷茫、压抑、没有自我,开始整夜整夜的失眠。


直到丁一自杀,宋倩开始紧张英子,试图跟她沟通,然而这个时候的英子已经不在乎自己是否开心,是否能够去南大,丁一的自杀甚至让英子找到了同伴,她知道自己正在经历跟丁一一样的事情,所以她理解丁一。


也许会有父母觉得,电视剧演的都太过于极端,我们家根本就不是这样的。但是,这不就是您独断的表现吗?您知道孩子是怎么想的吗?您了解孩子的精神状况吗?
一项调查显示: 上海有 24.39%的中小学生曾有一闪而过的“结束自己生命”的想法,认真考虑过该想法的也占到15.23%,更有5.85%的孩子曾计划自杀,并有1.71%的中小学生自杀未遂。
另外一项调查发现将近1/3的在校大学生曾有过自杀念头。北京大学生自杀率在9-24/10万之间,即自杀死亡已占至大学生非正常死亡的61.38%。

这些看似冷冰冰的数据,让我们意识到青少年自杀其实一直在我们身边徘徊,孩子日常的学业压力、父母的不理解、遭遇挫折、被逼接受自己不喜欢的东西、情绪冲动、父母不和等等小小的因素,都是造成孩子放弃希望的重要一环。
很多时候,父母都会觉得,作为孩子他们没有接触社会,不知道什么才是最有用的,所以一味的按照自己想法告诉孩子一定要努力学习,逼着孩子戒掉自己的爱好,为学习腾出时间;逼着孩子吃所谓营养的食物,只为了不生病不耽误学习。

父母所谓的 “我是为了你好,你要好好学习”“你压力大,我压力就不大吗? ”“你要多体谅妈妈,妈妈都是为了你好。 ”“你现在还小,爸爸觉得你还是留在近的地方读书” 等等都是爱孩子的条件,是父母以爱为名的道德绑架,而这种种带条件的爱会让孩子喘不过气,会让孩子感受不到一点来自父母的爱,而这些看似日常的积累,都会让孩子的内心逐渐变得压抑。

这世上没有父母不爱孩子,但是如果爱的方式不对,如果您的爱带着条件,如果您的爱变成了道德绑架,那么您的爱就会变成压垮孩子最后一根稻草,身为父母,我们真的愿意自己付出了一切去爱的孩子最终变成这个样子吗?

所以,从今天开始,请放下所有一切您爱孩子的条件;
请将所有 “您以为”“您觉得”从孩子身上拿掉;
请不要再以爱为名对孩子进行道德绑架;
请不要以“我为了你付出了多少”要求孩子去做您想让他做的事情;
请尊重孩子的原则、愿望、爱好。

(来源: 艺博教育 / 编辑: 品牌宣传部)


本视频取自

艺博家庭教育翻转课堂

《高效能学习系统》


帮助孩子轻松高效获得好成绩

快来艺善享书苑学习吧!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