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玛嘉烈医院出现产志贺毒素大肠杆菌感染群组,导致三名肿瘤科医生感染,其中一名医生不幸离世。感染源头及离世原因尚未确定,但医院干燥环境降低了病菌存活率,大规模传播风险较低。市民日常生活中也可能接触到这种病菌,需保持警惕。
三名医生相继感染,其中一名医生离世。感染源头和离世原因尚未确定,但医院干燥环境降低了病菌传播风险。
三名医生都曾在医院6楼休息室进食,办公室内的共享洗手间可能是关键传播途径之一。此外,既往也有类似感染个案,包括一名女性和一名男童。
该大肠杆菌能产生强烈毒素,引发食物传播疾病,任何年龄人士都有可能感染。潜伏期一般为3至8天,市民需食用完全煮熟和干净的食物,注意卫生清洁。
卫生署卫生防护中心正就事件进行流行病学及环境调查,会尽快向公众交代详细报告,大家无需过于恐慌。
这两天,香港玛嘉烈医院被爆出现
产志贺毒素大肠杆菌
感染群组,三名肿瘤科医生相继感染后,其中一名
年仅30多岁的医生不幸离世!
3名医生过去一周先后出现腹泻、发烧等症状,而不幸离世的医生在2月4日出现病征,2月6日入急症室求医,最终在2月7日离世。
本次个案属实特别,一般较少成年人在感染
产志贺毒素大肠杆菌死亡,而死者
在
入院
不足24小时内去世
,
病情发展之快,让人震惊!
(图源:港府新闻公报)
目前,对于感染的源头以及离世原因依旧成谜,港大微生物学系传染病学讲座教授袁国勇表示
情况罕见和不寻常
,不排除任何的可能性。
目前最新调查发现,三名医生并没有进食相同食物或曾到同一家餐厅,但都在医院6楼休息室进食,而办公室内的共享洗手间,可能是关键传播途径之一。
这就意味着有可能出现食物感染和环境交叉感染,将继续追查感染源头。
(图源:香港01)
从港府数据来看,相关的感染
产志贺毒素大肠杆菌个案已不是首次出现。
24年4月,一名健康记录良好的32岁女性被证实感染含
产志贺毒素的大肠杆菌;8月,一名2岁男童也感染了相同的病菌;10月,一名在跑马地养和医院饭堂工作的中年男子,感染了
产志贺毒素大肠杆菌,情况稳定无需住院。再到11月,一名一岁女童,经证实感染病菌后情况稳定,无需入院。
所以,从以上幼童到中年男子的个案中再次证实,一名健康医生在短短几天内感染去世,这种发展速度极为罕见......
虽说是在院内发现病情,但医院的干燥环境大大减少了病菌存活率,大规模感染、再传播给病人的机会很低
。在生活中,市民同样有可能在
日常生活中接触到这种病菌!
大多数大肠杆菌菌株都不会造成伤害,但
产志贺毒素大肠杆菌就不一样了,它能产生强烈毒素,还会引致严重的食物传播疾病,而且任何年龄人士都有可能感染。
一般情况下,产志贺毒素大肠杆菌的潜伏期是3至8天,一般是3至4天,一旦出现严重腹泻时,最重要的是补充水分和电解质,抗生素不应用来治疗此类疾病,还有可能增加溶血性尿毒综合症的风险。
根据食物安全中心资料显示,牛肉、农产品
(蔬果)
和乳制品是较常见的产志贺毒素大肠杆菌感染源。同时,该病还能通过“粪口途径”在人与人之间传播以及动物接触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