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一公,潘建伟,许晨阳。
刚刚,这三位科学家分别摘取2017年未来科学大奖生命科学奖、物质科学奖和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奖,各自获得100万美元奖金。
施一公的获奖评语:表彰他在解析真核信使RNA剪接体这一关键复合物的结构,揭示活性部位及分子层面机理的重大贡献。
施一公1967年生,博士,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施一公主要运用生化和生物物理的手段研究细胞调亡的分子机制、重要膜蛋白以及细胞内生物大分子机器的结构与功能。
去年的未来科学奖的两位得主分别是生命科学奖得主香港大学教授卢煜明、物质科学奖得主清华大学教授薛其坤。
未来科学大奖是中国大陆第一个由科学家、企业家群体共同发起的民间科学奖项。今年除“生命科学奖”、“物质科学奖”,增添了“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奖”,旨在奖励在大中华区取得重要原创成果的科学家。
潘建伟的获奖评语:奖励他在量子光学技术方面的创造性贡献,使基于量子密钥分发的安全通信成为现实可能。
潘建伟1970年生于浙江东阳,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常务副校长。
潘建伟长期从事量子光学、量子信息和量子力学基础问题检验等方面的研究工作,是该领域有国际影响的学者,特别是在量子通信、多光子纠缠操纵和冷原子量子存储等研究方向上做出了系统性创新贡献。
2017年,未来科学大奖科学委员会,由过去的9人增加至15人。新增委员均由现任委员提名、投票产生。目前科学委员会委员主要研究领域兼顾“未来科学大奖”奖项设置的三大学科,生命科学领域的委员包括何川、骆利群、饶毅、王晓东、谢晓亮;物质科学领域的有丁洪、季向东、文小刚、杨培东、余金权;数学与计算机领域有李飞飞、李凯、励建书、田刚、夏志宏。
监督委员会由清华法学院教授高西庆先生与毕马威团队共同担任,全程监督评审的每一个步骤和程序,以确保整个评审过程的公正、公平、公信力。
许晨阳的获奖评语:表彰他在双有理代数几何学上作出的极其深刻的贡献。
许晨阳,1981年生于重庆。2013年成为北京国际数学研究中心教授。2008年,获得普林斯顿大学博士学位。现从事代数几何研究。
许晨阳 资料图
据未来大奖秘书长武红女士介绍,未来科学大奖采取提名邀约制以及国际同行评议制度。未来科学大奖候选人由科学委员会邀请的提名人提名产生,不接受个人申请与社会推荐。
科学委员会的成员不参与提名,在任职期间及其后两年,也不能被提名,以保证大奖的公正与公平;国际同行评议,是科学评价的重要方式,公正高效的同行评议是保证科学质量的基础,更是代表了未来科学大奖的高水准。
“港独”分子们,省省吧!
男子刮除二维码私吞共享汽车 面临3-4年有期徒刑
笑着打开,看到最后却哭了
(人民网微信 ID:people_rmw,综合人民日报客户端、澎湃新闻)
主 编丨杨鸿光 编 辑丨蔡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