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短剧作为近年来兴起的一种新型视听内容形式,至今保持着极高的市场热度和增速。
有数据统计2023年中国短剧市场规模已经超过370亿,也逐步经历了从新兴到崛起、小众到大众,粗放到有序的发展历程。
但随之而来,内容同质化、品质提升空间受限、商业化不通等问题也逐渐显现,成为制约微短剧进一步发展的瓶颈;同时,微短剧也迎来了新机遇,随着技术的进步在虚拟拍摄、AI技术等的应用上带来更多创新的可能性,在与文旅、法治、品牌、传统文化等领域的融合发展方面,也展现了巨大的潜力。
微短剧行业正处在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未来的方向也正变得越来越清晰。有业内人士认为,“进入2024年,微短剧2.0时代已经开始了,这是从业者的普遍共识。”
9月3日,第二届北京网络视听艺术大会网络微短剧主题研讨在北京举办。站在当下的发展节点,政府与主管部门、平台、创作者从行业政策到内容创作导向、科技赋能和跨界融合等方面提出了哪些最新的思考凝练?
01
以融促新、以质促融
探寻微短剧精品化路径
国家广播电视总局网络视听节目管理司副司长杨铮在致辞中表示,“微短剧的发展后劲在于‘精品化’。”
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发展研究中心主任祝燕南则将下一步的微短剧的发展总结为“四个维度”,其侧重点也与微短剧的精品化发展息息相关:
1.“抬头看”,与时代相伴而行。要找到情怀所在;
2.“低头看”,立足自己的传统文化和现实生活中的人民真正的需求;
3.“向内看”,内核上要有正面价值引导和鲜明的思想;
4.“向前看”,拥抱新质生产力,提高微短剧这种文艺形式在现代的创作、
传播和语境表达,以技术手段加以赋能。
从微短剧平台方、从业者的角度来说,不同的产业角色的具体理解显然各有侧重,微短剧精品化路径究竟有哪些?本次主题论坛主题为“以融促新 以质促融:开拓‘微短剧+’多产业跨界融合长赛道”,精品化路径重点或许就有品质、融合、创新。
抖音短剧业务负责人王晨表示,辰星计划上线8个月以来,已经联合合作伙伴推出了超过40部精品短剧、其中超过15部短剧播放破亿,千万爆款率达40%。王晨还提到了抖音短剧剧场厂牌化运营的新规划,他表示未来将携手更多合作方推出精品剧场,如玫瑰故事剧场,极夜剧场等,包括《无法抗拒的你》《大话大话西游》《朝阳初升》等一线主创、经典IP等精品微短剧。
抖音精品短剧负责人钱立立则提出微短剧精品化的一个关键点——短视频强调节奏、强调信息量、强调情绪点;剧强调的是故事价值,而用户对影视内容不变需求其实就是对故事的需求。她希望短剧下一步的发展能够“从情绪价值往故事价值演变” 。
现场,有多位与会者都重点提到了“微短剧+”的巨大前景。快手星芒短剧业务负责人王海月总结快手对于 “微短剧+”的理解是四个字——“以人为本”。“所有的微短剧最终都是在讲人的故事,不管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人的成长,还是人的面面观,最终所有的落点都会回归到人,所以我们对于精品微短剧的定义是“微短剧+”一切。”
王海月提及,快手在奥运期间尝试了热血青春风格的微短剧+体育题材微短剧,也在“微短剧+”普法、文旅等多元领域进行了大量扶持和尝试。“针对‘微短剧+’文旅、‘微短剧+’普法等正向有传导价值,且对用户有比较收益的内容提供专项流量支持,会提供3000万-6500万不等的流量扶持。”
完美世界集团高级副总裁曾映雪从IP和全产业链角度分析了微短剧的价值,探讨了微短剧与影视、动漫、游戏等领域的联动。点众科技执行总裁李江则表示,微短剧可以通过“+”的方式进入千行百业,这给整个微短剧市场打开了新的可能性和空间。
的确,从今年“跟着微短剧去旅行”创作计划引爆文旅短剧热潮的现象中出发,“微短剧+”的产业叠加新模式让微短剧赛道有了更多的想象空间,微短剧+文旅、法治、品牌、科技、教育、乡村振兴、非遗传统文化……“微短剧+”模式正逐步成为推动文化产业创新发展的重要引擎。
02
AIGC、虚拟制作
如火如荼,
科技赋能微短剧
微短剧的精品化路径离不开内容创新以及跨界融合,也与科技赋能的关联日渐紧密。2024年, AIGC短剧《山海奇境之劈波斩浪》《三星堆·未来启示录》《中国神话》等接连上线,大大加速了AIGC直接应用于短剧生产的探索进度,而在微短剧产业链的更多环节里,科技的影响力都在变得越来越直观。
其中,《山海奇境之劈波斩浪》5集的小体量获得超过5000万播放量,有大量用户对于AIGC画面特效感到十分惊艳。还通过技术迭代实现了视觉效果的显著提升。“ ‘微短剧+’新科技,不仅在产能效用、画面的呈现上,包括在题材的拓展创新上,都给了我们更多的想象空间。”快手星芒短剧业务负责人王海月在论坛中表示。
据悉,快手还为AIGC创作者提供了“星有灵犀AIGC微短剧专项计划”会开放面对所有用AIGC进行短剧创作的合作伙伴,快手会提供给大家第一阶段比赛现金激励,在第二阶段与创作者签约和后续的内容共同发行。
尽管AIGC技术在微短剧中的应用前景广阔,但不少行业人士也清醒地认识到,技术本身并不是目的,而是手段,AIGC技术可以提高创作效率,丰富内容形式,但它无法替代创作者的创意与情感表达。
“我们不是为了AIGC而AIGC,不是为了人工智能而人工智能,要让它成为创作者最好的伙伴和工具。”点众科技执行总裁李江说。
除了AIGC外,虚拟制片在微短剧制作中的运用也发展到了更为成熟的阶段。国内首部虚拟制片微短剧《柒两人生》抖音累计播放量达到5.5亿,不仅情节紧张刺激,而且通过虚拟制片这一制作方式,加深了悬疑故事本身所具备的剧情张力。
《柒两人生》的主演慧慧周在现场介绍了虚拟制片的拍摄方式。“(虚拟制片)是将原本应该在拍摄后进行的麦喷、建模、渲染、合成等后期流程放在拍摄时,在现场就能获得所拍即所得的效果。” 慧慧周说,“相比于传统的绿幕拍摄,虚拟制片与拍摄的结合对于拍摄团队来说能很好地提高效率。”
科技的力量日益凸显,AIGC、虚拟拍摄等前沿技术的应用不仅极大地提高了微短剧的制作效率,也为内容创新带来了新的可能性。正如论坛中所提到的那样,创作者和平台方应保持对前沿技术的高度敏感性,积极探索科技在微短剧创作中的应用,才能在微短剧产业的高质量发展中占得先机。
03
“首亮微光”扶持计划2.0
继续激发行业蓬勃活力
在微短剧的精品化发展过程中,政府部门与各大平台的扶持政策一直是推动内容创作者不断精进的动力之一,也为微短剧内容创作的类型题材方向、多元领域融合方向提供了示范和引领作用。
本次论坛上发布的“网络微短剧‘首亮微光’2.0扶持计划”尤为耀眼。“首亮微光2.0”由北京市广播电视局发起,北京各区委宣传部、中国电视剧制作产业协会青年工作委员会,以及抖音、快手、点众、红果短剧、优酷、爱奇艺、百度、微博等重点平台参与。集合了主管部门、市属区县、行业协会、播出平台、制作机构形成了“五方合力”。
在2.0版本中 “首亮微光”计划进行了全方位的升级,包括市区两级联动、政府企业协同、优化营商环境、创新合作模式等四大方面。
各大平台也都拿出了“真金白银”:
抖音为优质微短剧补贴10%—20%平台广告收益,取消部分免费小程序30%平台分成;
快手为原生微短剧投放机构提供1.5%基础返点,星芒短剧每千次有效播放量最高分账可达25元;
点众直接分账比例提升至最高2:8,保底金额最高50万元;
红果短剧对优质微短剧提供千万流量保底;
优酷直接分账比例最高100%,保底金额上不封顶,超出保底后最高100%分账;
百度独播项目保底制作费50%,100%分账;
微博对优质项目提供十万流量保底。
“首亮微光”扶持计划2.0的内容涵盖了资助、培训、培育、播出等多个环节,涉及到政府、平台、创作者、产业等不同角度,从政策支持到服务保障,相信能够有力引导市场资源向精品内容倾斜,推动微短剧产业向高质量发展迈进。
从本次论坛所呈现的行业动态来看,微短剧的确在2024年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精品化已成为共识,但这不仅需要内容的深度挖掘和艺术的创新表达,也需要科技赋能和产业的跨界融合,并非一日之功。但只要稳步前行,微短剧作为一个日渐成熟的新物种,有很大潜力继续拓宽内容边界与商业化路径,厚积薄发,为更多产业领域注入新的发展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