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支纪年:丁酉年 辛亥月 辛丑日
立冬是秋冬季节交替之时,温差较大,空气质量下降,加上此时人体免疫力相对较低,会导致呼吸道疾病多发。冬季的居室既要注意暖和时的通风,又要注意寒冷时的密闭,防止透隙寒风侵体,不可冒触寒风,老人尤甚,恐寒邪感冒,染寒风则多为嗽逆、麻痹、昏眩等疾。下面是避免身识感受风寒患病以及风寒伤肾的六种方法:
提高免疫力
预防风寒为病,最根本的就是加强锻炼,及时增加衣物、被褥。忌寒极时方加棉衣,应当逐步加厚,不能够一次添加过多,以没有寒意为适当。保暖过度时,免疫力反而会下降。现在有些父母经常给孩子乱添衣服,他们不知道孩子们体内是阳气正盛,需要稍稍冻一冻的,不能够过暖。否则就会引起免疫力下降,反而会感冒。把孩子们放在保温瓶里养,长此以往,体质肯定是越来越差。
此外,每日早晚还应当坚持用冷水洗脸,浇点冷水拍一拍自己的百会,这叫“冷冲”。这样可以增强面部的血液循环,提高抗病耐寒能力,从而预防感冒的发生。
《云笈七签》曰:“冬夜卧,被盖太暖,睡觉即张目吐气,以出其积毒,则永无疾。”又曰:“冬卧头向北,有所利益。宜温足冻脑。”也就是说,因为冬天睡觉时候盖的被子太暖和了,在躺下睡觉之前应当张开眼睛,想着体内的所有浊气到了口腔里,然后往外吐。吐几口以后再躺下来睡觉。不能捂着这些浊气睡觉,否则,被子里太暖和,这些浊气在体内反而容易扩散开来,影响臟腑而生病。睡觉的时候头朝向北方有所利益。脚应该保温,但是脑袋要冻着,冷一点没关系。
“寝卧之时,稍宜虚歇,温暖衣衾,适其寒温。不得频用明火烘炙。”电热毯不能够通宵达旦地开着,过热和电场的干扰是尤其损人的。如果电热毯从夜晚开到天亮,就容易造成肾的损伤。天冷的时候在睡觉之前开半小时电热毯就足够了,因为人体都是有体温的,倘若贪暖伤了自己的肾,反倒得不偿失。
“冬夜不宜以冷物铁石为枕,或焙暖枕之,令人目暗。”不要用石头枕头或者生铁、铸铁类枕头,也不要焙暖枕头后再枕上去,这些会使人的眼睛越来越昏暗。
“冬月夜卧,叩齿三十六通,呼肾神名以安肾臟,晨起亦然。”用形名呼唤的方法呼唤肾神之名,可以增强自己的体质,保护命根和性根。
保持空气清新
立冬后,人的衣着过少过薄、室温过低,极易感冒而耗阳气;而衣着过多过厚、室温过高则腠理开泄,阳气也难以符合潜藏之道,寒邪反而易于侵入。所以,室温应保持恒定的适当温度,保持开窗换气,保证空气流通、阳光射入。在感冒流行时可用陈醋熏蒸室内。
避开邪风感染源
少去公共场所活动,减少感染机会。尤其是在流感流行期间,要尽量避免去人多拥挤的公共场所。不要共享餐具、毛巾等日常用品。对于防范能力较弱的小孩子,大人要格外当心,平时要让孩子多喝热水,天冷外出时,要给孩子们戴上帽子和口罩。
泡脚温阳提升免疫力
人体的双足是命根的须根,又称之为支根,肾经附着其中而直达涌泉,故有“人老先从脚下老”之说。冬月阳气在内,阴气在外,老人多有上热下冷之患,不宜过多地淋浴。阳气内蕴之时,若加汤火所通,必出大汗伤津。但由于“寒从脚下起”,睡前泡脚则是良好的冬季养生方法。《金匮要略》:“冬夜伸足卧,则一身俱暖。”有的人睡懒觉时习惯蜷缩成一团,结果是越缩越冷,这是因为下肢蜷缩过久则气血流通更加缓慢,反而不易暖和。不如干脆伸直,坚持一会儿,就会通体舒泰,暖烘烘的。
图1-17足浴
人体五臟六腑的功能在脚上都有相应的穴位,睡前泡脚就可用热水或药煎水刺激脚部的太冲、隐白、太溪、涌泉以及踝关节以下各穴位,从而起到滋补元气、壮腰强筋、调理臟腑、疏通经络、促进新陈代谢以及延缓衰老的功效,可以防治各臟腑功能紊乱、消化不良、便秘、脱发落发、耳鸣耳聋、头昏眼花、牙齿松动、失眠、关节麻木等症。这些症实际都是肾气衰微的表现。民间有“睡前一盆汤,赛过人参汤”的说法,是很有道理的。
修身文化中也有一个“冷冲热盥”的方法。早晨用冷水洗洗脸、冲冲头,晚上就一定要用热水泡脚。当然,泡脚的水和药方也是挺有讲究的,要避免乱创、乱用。现在市面上有些一切向经济利益看的商家,只是把一些药方中记载的药物堆在一起,就提供给人们泡脚,而没有将四季护臟的重点作为其中的根本,值得商榷。
手与足都对应于心,因此不可以用火直接炙手,而引火入心,火的燥气侵入心里会使人烦躁不安。另外,大雪中跣足做事,应注意不可直接用热汤浸泡、洗浴。因为触寒以后再用热水,就会把寒气逼回体内,寒滞于体内,必然致病。
揉耳增肾阳御风寒
肾开窍于耳,总体属水,双耳又内蕴丙丁火,人体有病时会在耳廓上出现反应点。耳朵上浓缩着全身的信息,而且通四肢百骸,因此中医的耳针疗法就是在耳廓的一定部位,特别是反应区进行针刺或埋针,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针刺耳穴图上相应的“肾”的部位,可以起到强肾健身的作用。对于因肾气不足所引起的失眠、头痛、头晕、记忆力减退等状况,自己经常去搓揉按摩耳廓,疗效也是相当好的。虽然动作小,但是却要自己坚持去做,才能见效。
艾灸助阳御风寒
肾是先天之本,脾胃是后天之本。脾肾一虚,正气则虚,邪气则盛。因此扶养正气贵在温补脾肾。中医认为,温补者,莫过于灸法,灸者,乃艾之火攻,能壮人阳气,益人真阴。艾灸有6大功效:通经活络、行气活血、祛湿逐寒、消肿散结、回阳救逆、防病保健。古人云:“针所不为,灸之所宜。”自己在家中亦可小心操作,温灸补脾与肾。
摘自:《中华传统节气修身文化·四时之冬》 更多精彩内容请点击阅读原文来购买此书!
推荐 | 新书《中华传统五德修身文化•信》
推荐新书 | 德解《弟子规》 一次“德解”的尝试
立冬不端饺子碗 耳朵冻掉没人管——民俗篇
立冬的饮食调养重在养阴,以“虚者补之,寒者温之”为原则——口识养生
早卧晚起,与太阳的升起相应 ——立冬的正善治养生
水始冰 地始冻——立冬物候
农耕文明所诞生的文化,是天人合一的文化——立冬简述
北方人一般不如南方人耐冻吗?——立冬天气气候
中国是以农耕文明为基础而建立天人合一的农历历法
“德解弟子规” 不只说“规矩” ——德解《弟子规》的教育意义
如何让孩子自觉抵制非德的行为和非德现象——什么是“德”?
五德与身心健康以及命运顺遂——“德解弟子规”不只说“规矩”
《德解弟子规》与《弟子规》的巨大差别 ——“德解弟子规” 不只说“规矩”
说“弟子” 谈“规矩”
掌握“规矩”背后“以德修身”的内涵——“德解弟子规”不只说“规矩”
帛书《德道经》与通行本《道德经》诵读效果的天壤之别——启动先天肾气!
为什么古人说“修道者多如牛毛,成功者凤毛麟角”——揭秘帛书《德道经》与通行本《道德经》的能量差异
《德道经》是无上瑰宝
大人都读不懂经典 为何要让孩子诵读?
经典诵读是中国古代教育学习的根本方法
“可”字,在古代就是开口诵——老子德道经中的“可”
“国学” 这么热!你选对了吗?——学“国学”要寻根
帛书《德道经》,是当仁不让的首选慧性经典诵读教材
何谓“健康”?
黄帝内经中的作息与人们的健康
东西方文化的区别就像我们吃中西餐一样
老中医告诉我们该什么时候起床和睡觉——一日之四时与生命健康
原来“经典”是有层级之分的——哪我读的是经典吗?
孔子问道于老子——是对道德文化的实践与求索
古代教师节是哪一天
“教师”的古今称谓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教师修身明德是教育的本质要求
如此逼着孩子们辛苦……真是有点悲哀!——慧与智同步开发是民族教育的根本
用经典中丰富的精神营养,滋养孩子们久已饥渴的慧识和智识——慧与智同步开发是民族教育的根本
引导孩子掌握全面而准确的诵读方法
如何解决诵读与学习冲突?
赚钱别忘了身体要健康——伏羲黄老思想的养生方法
传统文化是国家的命脉
真诚的孝心是做人的根基(吴致知)
“孝”与“老”——析“孝”字,寻孝道文化之根
孝不孝是次要的问题吗?——孝道思想的根本
抛弃德的孝道,是无根之木———如何立体式的践行孝道文化
你发现细胞内的善粒子了吗?——孝道的能量来自善
明孝道层级之分,做真诚至孝之人
经典诵读开启心音——掌握生命能量的三种元素
脾胃信土之气是后天之本
人体生命有三种能量——21世纪以后是一个“音”的运用时代
孩子注意力严重不集中怎么办?——脾胃信德土的培养是关键霜降,
古代中国的数学水平高深莫测——不可思议的“善数”技艺
教育不是灌输而是点燃火焰——中国的文化说到底就是一个德育文化
为什么人们脾气会变坏?——先天仁慈不足应该怎样补足(一)
怎么才能有一个好脾气?——先天仁慈不足应该怎样补足(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