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学习骇客
我是Leo,就是那个分享Anki方法的博主,我会继续在这里分享自己在学习上的探索,希望和你一起进步。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中工国际  ·  媒体关注|冰雪经济催生新机遇 ... ·  11 小时前  
普象工业设计小站  ·  牛逼!就因为它,已经看不上2000元的飞*浦了! ·  2 天前  
中国城市规划  ·  新春征集 | ...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学习骇客

一次科技感满满的高效率学习体验:语音记录,AI 整理,Anki 复习,更新个人专属知识库……

学习骇客  · 公众号  ·  · 2024-06-02 17:27

正文

用技术和心理学改善学习

2014~2024   第284次

xxhk.org

工具

讯飞语记 + ChatGPT

讯飞语记 是收费软件,在安卓市场直接搜“讯飞语记”然后安装,而在 iOS 应用市场则需要搜索“讯飞AI日程”,然后在 App 内找到套壳在“云便签”功能下的语记功能。

免费方案可以用 讯飞语音输入法 代替,记录到任意笔记工具里。

官方版 ChatGPT 已经可以免费使用了,但如果用量和用途上受限,目前还可以使用国产的 Kimi [1] 大模型代替。雷欧在百度、讯飞等几个国产大模型之间做过对比,在整理文字内容方面,目前 Kimi 更合个人心意。

流程

阅读与思考

可以选择纸书,也可以选电子书。

在该快的地方快,在该略的地方略,但遇到重要内容或新知识时该停下来也要果断停下来,问一问自己这里讲了什么,为什么要讲这些,对自己有何启发,等等。更多思考的角度可以参考 V5 中“思考”一节内容。

后台自动记录

每次说完一个话题,就 换一段 。在讯飞语记里,通过点击“标记”可以换行。如果想完全后台自动化,也可以说一些关键词,之后让 ChatGPT 以此为分隔线。如果使用语音输入法,就直接点回车键换行。 换行、换段落很关键 ,我们最后再讲。

批量整理

我在 ChatGPT [2] 里创建了一个专门的 GPTs [3] ,使用的指令如下:

以下```之间的内容是我的读书笔记,这些笔记来自语音记录的转录,所以可能有一些口语化、重复表述、不恰当的标点符号,甚至还会有一些错别字,请你在整体性理解的基础上进行优化。然后将笔记改写成QA笔记,问题以“Q:”开头,答案以“A:”开头,不标注序号和其他前缀标记,其中问题末尾以“??”结束。语言要简明扼要,并且不能遗漏任何段落,也不能无中生有。最后将结果显示出来,并将QA两列内容写入两列 .csv 文件里,发给我下载。你需要记住我发给你的笔记,以及处理后发给我的笔记,用于将来回答我的问题时提供参考。

这次读完一章,记了二十多段笔记,只用了一刻钟。而原来读书时,要一边读一边记,读完并记这么多笔记可能要一个小时。

把语音转录后的文字笔记发给 ChatGPT,如下图所示。如果不是用官方的 GPTs,则每次都需要随笔记一同发送指令。

ChatGPT 的处理结果,如下图所示。

快速导入

由于指令里也要求提供处理结果,ChatGPT 提供了可下载的 CSV 文件,这种格式可以直接导入 Anki 变成卡片笔记。

不需要借助任何外部工具,直接就可以从 Anki 的菜单栏里选择导入。

下图是复习的效果。

下一步计划

等到复习得相对熟练以后,在复习过程中碰到时就主动补齐多级标签,通过细分的标签搭建起 结构化的主题知识

由于是以卡片形式复习过的知识点,当再次筛选这个主题的笔记集中复习时,知识体系会在头脑中再次被强化。

因为是通过多级标签构建(参考 V5 中“碎片化输入和结构化输出”一节),因此可以动态更新。经过一段时间的间隔复习后,这些结构化专题的知识通常就能在生活中灵活调用了(参考 工人大哥考下两个一级建造师 这篇中分享的工作中感受)。


除了构建结构化主题外,下一步还打算把笔记喂给 GPTs,因为 Plus 会员的账号有记忆功能,所以有可能据此搭建起一个属于自己的个人知识库。可以与之对话,也可以向其提问,丰富练习的形式,提升学以致用的能力。

其他

写作本文的最重要目的是固化流程,并提醒自己继续完善,其次目的才是分享。

以前最担心 AI 整理笔记的问题是 信息量 问题。每次让 AI 整理问答笔记时,总有些琐碎笔记不值得学,有时候又是很多信息混在一起。这次尝试的办法是 分段记录 ,然后让 ChatGPT 针对每段整理一个问答笔记,这样就把控制笔记颗粒大小的主动权掌握在自己手中了。

不过依然存在一些问题,例如语音转录后的错别字没有完全纠正,但如果我及时复习,看书时的理解状态还在,那么这些小问题就不会影响我的理解,可以选择在复习时修改或忽略。

我有个多年的阅读经验,即一边读、一边记,然后及时复习,这样可以大大提升专注度,因为任务难度和自己的信息处理能力相匹配了(参考《心流》一书)。而在改用本文的新方案时,为了防止走偏,也要 即时 复习。这样新知及时转化为已知,新知从短时记忆转入长时记忆,不至于短时记忆(工作记忆)的负荷过大,在连续学习多个章节的新知识时,也不会因为要用到的前置知识无法从长时记忆中调用而遇到困难。

再者,不能直接照着书上的话读,如果这样操作,虽然是省了手动记录的时间,但因为思考不足,后续记忆会变得更难,省掉的时间还会在后面成倍地补回来。

对于思考变少的担心仍然存在,因此我打算在语音记录时,不仅要记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一类的问题,也要把自己的更多思考过程表达出来,例如概念的联系或比较、受到的启发、想到的其他角度等等。依然要通过记录,把当时的理解变成随时都能调用的理解。

最后共勉的一些原则:笔记的信息量大小和难度一定要适应自己的当前水平;有价值的笔记一定不是泛泛的通用描述,而是与自己有关的思考过后的特殊性知识,等。关于这个方案,我会在公众号的评论区里继续补充。

相关阅读

  1. 用 ChatGPT 辅助理解
  2. 与 ChatGTP 进行对话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