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中央广电总台中国之声
中国之声,最新闻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央视新闻  ·  你这么好,怎么会“不配” ·  昨天  
人民日报  ·  【夜读】这四种人,遇到了请好好珍惜 ·  4 天前  
江南晚报  ·  精彩!这场中国赛事,在锡开打! ·  4 天前  
人民日报  ·  “太瘦了,学校给我发钱了,泪目” ·  5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中央广电总台中国之声

“医务”与“医误”

中央广电总台中国之声  · 公众号  · 社会  · 2016-12-01 12:26

正文


前阵子,有这么一段视频走红网络,一位患有健忘症的老人就医时,足足问了17次“你是蒋医师吗?”,他对面的蒋医师也不厌其烦地回答了17次。蒋医师的耐心让许多人大呼感动,有网友感慨,这样有耐心的医生可太少了。




近些年来,在不少人的印象中,医生似乎大多冷漠脸、不耐烦,拿着高工资,却不能让病人药到病除,还收红包、给病人开高价药。人们对医生的信任越来越少,误解却越来越多。


误解一:

医生能治愈一切疾病


绝大多数人对医生最大的误解,恐怕是觉得医生就应该把病人治好,一旦遭遇惨痛的结局,对医生的态度很容易转为极度不信任乃至仇恨,类似下面这样的新闻常常可以看到:


2016年5月27日,江西省靖安县中医院里一病人突发心跳骤停,经抢救无效后死亡。患者家属将尸体摆放在医院门诊大厅,并设了灵堂,不仅在医院烧纸、放鞭炮,还叫村里一百来号人来叫嚣、拉横幅,扯着医生要求其下跪给死者磕头,并且向医院索赔24万。



在著名的医疗社区网站丁香园2014年一份针对医患关系的调查中,有97.85%的医生表示曾经被患者误会。其中认为“患者没有痊愈或病情复发是因为医生没有用心治疗”的比例高达55.55%,认为“医生能够诊断所有疾病”的比例达到53.53%,还有认为“医生只需进行初步检查,就能诊断治疗疾病”的比例也达到了47.78%。


图自丁香园网站


医生的职责是救死扶伤,但并不意味着他们能消灭一切疾病。那么医生能做的是什么?美国结核病治疗奠基人特鲁多医生的墓志铭——“有时治愈,常常帮助,总是安慰”,后来成为医学界公认的行医准则。



当然,说是“有时治愈”,也不意味着医生不会尽全力救治病人。2014年8月,上海一名产妇突发极其凶险的羊水栓塞,40多名医护人员多家医疗机构一起努力与时间赛跑,整整奋斗了24小时,将产妇和宝宝从“鬼门关”拉回来,抢救过程中光输血用掉了53袋,相当于把产妇全身的血换了一遍。


抢救产妇输血53袋  图自新闻晨报


而前阵子一部医疗纪录片《人间世》里也忠实记录下了这样一幕,医生常常面对的,都不是“妙手回春”,而是残酷的“命不由人”。有一位消化道大出血的病患送来时已经生命垂危,医生能做的,也只能是放手一搏,死扛。



病患能不能救得回来,谁也不能肯定,但可以肯定的是,在这样的抢救过程中,只要有一线希望,就没有一位医生轻言放弃。




误解二:

医生都麻木冷漠


2014年12月,一组医生在手术台上的合影在网上热传,引发一场舆论风波。



看到这些照片,网友们的反应很是激烈,将矛头对准医生质疑道,“医德去哪儿了”,“怪不得家属要抽你们了,自找的”……网友觉得医生这样做是因为对生死太冷漠。


医生真的已经不悲不喜看惯生死了吗?


上图中在手术室里拍照的主刀医生郑医生说,“我们成功避免了病人截肢,手术后的外形也处理得很漂亮。所有医生都很高兴,就像赢得了一场艰苦的战斗一样。”照片中的病人也表示“医生们拍照我知道,也同意了。医生辛苦那么久保住了我的腿,想不通为啥大家要批评他们”


尽管职业要求医生必须保持冷静客观,但摘下口罩的医生和普通人一样,他们会因为手术成功像打了胜仗一样高兴,比如,有医生在成功救治危重患者后为患者写下诗句,“你若不愿离去,我又怎敢放弃”



图自中国青年报


也有医生会因为自己的无能为力而感到沮丧难过。


《人间世》里,一位医生48小时做了三台手术,其中一个病患没救回来,他都不知道如何面对镜头。



他说,你付出感情最多的,往往是……




往往是希望最渺茫的那一个……但他哽咽着,无法说完这句话。


2003年4月30日,一名重症病人终因抢救无效不治身亡,一位医生久久地站在他的遗体前。图自中国青年报


误解三:

医生赚得不少还贪心


在2014年的那份针对医患关系的调查中,有超过六成医生曾被误会“为提高收入进行过多检查或处方高价药物”。在不少人印象中,“看病难,看病贵”是因为医生要牟利。


中国医生赚得多吗?今年9月,某医学调研机构做了一次调查,得出《中国医生薪酬状况调研报告》,关于中国医生的收入,划重点如下:


半数医生税前临床年收入在5万以下


图自健康界网站


约11%的医生会有非临床收入


图自健康界网站


医生税前年收入总和平均数为5.97万元


图自健康界网站


这是什么概念呢,2015 年我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 21966 元,上海、北京、浙江等地的人均收入约为 4至5 万元,相比起来,医生的收入虽然不算很高,但看起来也比平均水平好很多。


然而,对自己薪酬水平满意的医生比例,只有16%。


图自健康界网站


这大概是因为:


只有24%的医生年收入有增长


图自健康界网站


90%以上的医生都感到经济压力较大


图自健康界网站


平心而论,并不是医生们贪心,而是他们着实不易。本科医学生需要读5年,博士医学生需要读8年,经济成本和时间成本都很高,工作之后还要面对巨大的工作量和工作压力。因此,海外医生多与高薪挂钩。


在发达国家,医院将60%以上的支出用于人力成本,而我国这一比例只有20%左右。中欧商学院卫生管理与政策研究中心主任蔡江南教授曾指出,“在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医生平均工资一般是社会平均工资的4至7倍。” 


有长期在美国生活的社会科学学者在看到国内朋友圈里热传的中美医院对比文章时直言,做出牺牲的是大量年轻医生和护士。



那么,在这种情况下,医生看病都是为了多赚钱吗?


另一档医疗纪录片《急诊室故事》里,的确有好多医生护士问病人的第一句话是“带了多少钱?”



但也会耐心跟病人解释,需要花钱的石膏有什么区别。



有受伤的孩子,马上开通绿色通道。



对有困难的病患,能帮就帮。



作家六六在写医疗职业剧《心术》前去医院呆了半年体验生活,后来她在一篇文章中这样写道:

“我曾在手术室里看见医生一针一针缝脑膜,这是一门几近失传的手艺,因为费时又费力,大多数人都用人工脑膜贴上当补丁完事。我问他你为什么做这样的活啊!他答我:‘我练手艺,艺不压身。’后来熟了以后,我才知道这位病患来自福建山区农村,年收入都负担不起这台手术,一块脑膜要八百多元,医生用自己的时间和手艺,替他省了。


对医生的误解那么多,到底怎么破?


其实只要厘清一个概念:

病患的敌人,从来都不是医生,而是病痛。

病人和医生,永远都是一个战壕里的战友。




作者:柴婧、许晔(实习)

图片及资料来源:搜狐网、今日头条、新浪网、腾讯网、毒舌电影、东方卫视、中国青年报、健康界、潇湘晨报、新闻晨报、丁香园、IT之家、凤凰网、网易新闻、和讯网等

微信编辑:付慧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