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江南晚报
jn88300000是江南晚报的官方微信公共账号。大家可以在这里向我们提供新闻线索,大事小情,尽管向我们报料。注意,请尽量留下您的联系方式,以便记者进一步与您联系。我们保证不会泄露您的私人信息。谢谢!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扬州广播电视台  ·  广东一地突发大火!仍在扑救! ·  昨天  
澎湃新闻  ·  免签入境新政+1,今起执行! ·  昨天  
新华社  ·  面包糕点为何不再使用这种添加剂? ·  2 天前  
新华网  ·  教育部最新发布!严肃处理这些问题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江南晚报

江苏9月1日起统一换新教材!一年级语文从识字开始,最权威的解读都在这里!

江南晚报  · 公众号  · 社会  · 2017-07-10 20:35

正文


这两天

无锡的家长群又炸了

“苏教版将停用!9月全国中小学统一使用部编教材”

该消息引爆朋友圈



真的假的?

小编第一时间

向有关部门求证

得到了肯定的答复



今年9月份江苏新入学的小学一年级和初一新生 ,将使用“部编本”的新教材,包括语文、历史以及道德和法制三门学科,原有的苏教版将停用!


关键问题来了

新教材语文科目内容有何变化?

孩子们学习有啥不同?

学校将如何应对新教材?

部编本语文教材有啥新变化?

在部编本语文教材中一年级的语文教材有非常多的显著变化,一个是 传统文化的篇目增加了 ,另一个就是 孩子们一上学不是首先学拼音了,而是从认字开


小学一年级先认简单的字

看了一下部编一年级语文上册教材,发现的确如此。新教材首先从识字开始,比如“天、地、人……”都是一些简单的象形字, 学完5课之后才开始拼音的学习。

一位语文老师说,孩子们平时在生活中多多少少都能见到一些汉字,学会认这些简单的字难度并不大,而拼音的字母对孩子来说一开始就是比较难的,“如果开学之后,家长能花些时间慢慢引导孩子去认读这些拼音,那么这个暑假就没必要紧张地先学拼音了。”

另一位语文老师说,新教材更重阅读,一开学就读几篇儿歌也是为了体现这样的原则。


传统文化的篇目增加

“部编本”语文教材小学一年级开始就有古诗文 ,整个小学6个年级12册共选优秀古诗文124篇,占所有选篇的30%,平均每个年级20篇左右。

初中古诗文选篇也是124篇,占所有选篇的51.7%,平均每个年级40篇左右。 体裁更加多样,从《诗经》到清代的诗文,从古风、民歌、律诗、绝句到词曲,从诸子散文到历史散文,从两汉论文到唐宋古文、明清小品,均有收录。

革命传统教育的篇目也占有较大的比重。 小学选了40篇,初中29篇。鲁迅的作品选有《故乡》《阿长与山海经》等9篇。

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呢?


增加语感练习,在朗读中学好普通话

首先,拼音教学上更加注重习惯,每一节课后增加音节词的拼读和儿歌练习,对于语感的训练非常重视。“这其实就引导我们教师在教学中要利用晨读、课外活动等时间,带着孩子一起朗读,汉语拼音学习是为了帮助孩子说好普通话,知识性弱化,主要体现工具性,帮助孩子增加语言感觉,课后练习中也是要寻找长句子和短句子朗读的节奏。”


写字要求降低,识字要求增加

其次,部编本教材特别关注识字,引导孩子多元化记忆汉字。解月悦老师说,新教材一年级语文中一类生字减少了很多,每一课基本只有四、五个需要书写。“一类生字是需要会书写的字,虽然减少了,但需要我们带着孩子练得更加精细。”与一类生字减少相对应的是,二类生字大大增加。“苏教版的二类生字一课基本是7-9个,现在的部编本基本是每课11、12个,对写字的要求降低,对识字的要求提高,需要我们更加多元化地带着孩子们掌握汉字的记忆方法。”


拼音进入儿歌学习,增加“和大人一起读”

同时,新教材的拼音进入儿歌学习,每个单元练习有读读背背,有成语,增加“和大人一起读”的内容。除了老师带孩子们一起读,还在倡导家长和孩子们的亲子阅读。


新教材倡导先识字,拼音是辅助孩子认识汉字的工具,新的课程标准出来以后,汉语拼音知识性逐步淡化,总的来说,新教材对汉语拼音的要求降低。



增加传统文化渗透,一年级开始学古诗文

对于部编本教材文本的解读,解月悦老师说,原来教材的文本比较长,可以挖掘的内容自然就多,而新教材一年级的课文变化比较大。“比如识字一,一共就是六个字:天、地、人、你、我、他,如何增加这简单六个字学习的趣味性,让孩子感受到学习是一件快乐的事,对我们老师提出更高的要求。


同时,新教材增加了传统文化的渗透,小学6个年级12册共选优秀古诗文124篇,占所有选篇的30%。小学一年级开始就有古诗文,解月悦老师说,语文备课组已经开始探讨如何提高挖掘文本的能力,对孩子们贯穿整个小学阶段的古诗古文学习有一个整体规划。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