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博物馆头条
倾力打造博物馆行业第一新媒体集群,是“中博热搜榜”系列榜单首发平台。拥有博物馆头条(视频号)及“文博头条”“美术馆头条”“文博发展大会”“馆长圈”“中华文博共享平台”等专业发布矩阵,每日速递文博艺术行业前沿动态、权威数据、独家访谈等内容。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每日豆瓣  ·  帮一个陌生妹子看清了她的男朋友 ·  3 天前  
每日经济新闻  ·  智能云增速26%,百度如何用AI重塑云计算格局? ·  昨天  
每日豆瓣  ·  网上精致生活看多了,来看看普通人生活吧 ·  5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博物馆头条

从玉出大江到晋见中国 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三大新展暑期开放

博物馆头条  · 公众号  ·  · 2024-07-29 09:02

正文






博物馆头条编者按:历史的河流悠悠流淌,文明的璀璨光芒在长江之畔再次汇聚!

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 ,这座承载着巴渝大地深厚文化底蕴的殿堂, 2024年7月27日 揭开三场视觉与心灵的双重盛宴——“ 玉出大江: 长江流域史前玉器特展 ”、“ 1200年那些事——打卡白鹤梁 话题知多少 ”以及“ 晋见中国: 百件山西文物中的华夏文明 ”。 三展齐发,共赴一场跨越时空的文化之旅!




玉出大江:长江流域史前玉器特展

#1


万里长江,千年文脉。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保护传承长江文化的重要指示精神,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联合四川博物院等二十家长江干流文博机构将于2024年7月27日推出重磅展览:“玉出大江——长江流域史前玉器特展”。该展览是三峡博物馆2024年度推出的代表性原创展览,展厅面积约800平方米,展线180米,共展出玉玦、玉璜、玉璧、玉琮、玉钺、玉人等各类长江流域史前玉器305件(组),其中一级文物32件,绝大多数属首次在渝亮相。




长江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是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孕育了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 玉,是华夏文明中最具代表性的文化元素之一,受到各族人民特别是汉族人民的普遍喜爱。 从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开始,长江流域陆续出土了大量史前玉器,逐渐向我们揭示出这一地区玉文化的深厚底蕴。


良渚文化神人兽面纹玉牌饰(浙江省博物馆藏)


本次展览汇集长江流域史前主要考古学文化的代表性玉器,主体分为“璞玉初现”“美玉琳琅”“礼玉煌煌”“玉归华夏”四个单元,按照起源、发展、繁荣的时间脉络,辅之以工艺介绍版块,通过一定的分类与组合展示,向观众展现长江史前玉器独特的文化、艺术乃至科学价值,并试图从玉礼制形成的角度揭示其在中华文明起源中的重要作用与意义。
距今9000~7000年,湖南澧县彭头山遗址与浙江萧山跨湖桥遗址唱响了长江流域玉文化的先声,出现了最早的玉璜形饰。
距今7000~5500年,玉器的数量在长江中下游地区迅速增长,河姆渡文化、马家浜文化、大溪文化、崧泽文化等形成了以玦、璜为主的玉饰品特色。

马家浜文化玉玦(江阴市博物馆藏)


大溪文化玉璜(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藏)


崧泽文化玉组合佩饰

(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藏)


距今5500~4300年,安徽含山凌家滩遗址成为重要的“史前用玉中心”,玉器功能开始从单纯的装饰品向礼器性质转变。以浙江余杭良渚遗址群为中心的良渚古国建立起以玉器为核心的礼制体系,将中国玉文化推向了旷古烁今的巅峰。


凌家滩文化玉人(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藏)


良渚文化玉琮(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藏)


距今4300~3800年,长江流域与黄河流域的玉器走向融合,成为中国玉文化绵延不衰的根基。


三星堆文化玉牙璋(四川广汉三星堆博物馆藏)


展览时间:2024年7月27日——2024年10月27日

展览地点: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四楼临展厅D

展出形式:免费开放


#2

1200年那些事

——打卡白鹤梁 话题知多少

6月29日,白鹤梁水下博物馆登录央视《国家宝藏》节目,其守护人许凯所演绎的国宝“前世传奇”受到了舆论的高度关注,也让白鹤梁题刻这一流传千年的国宝再一次走进大众的视野。为了回馈广大观众对白鹤梁题刻的热情,进一步做好白鹤梁题刻文化的展示和传播,我馆将以一种全新的视角带您去漫阅白鹤梁。


重庆热,是物理意义上的热,也是网络热度上的热。作为热门旅游城市,全国闻名的网红城市,重庆再热的天气也阻止不了大家打卡重庆的热情。人们到重庆打卡轻轨穿楼的李子坝,灯火通明的洪崖洞,新奇潮流的鹅岭二厂……在重庆进行着一场City Walk(城市漫游),用双脚探索、用双眼观察,进行一场城市调研,亲自感知重庆这个城市的文化和特质。

现在的人们爱到重庆打卡,而古人也爱到重庆打卡,位于重庆涪陵的白鹤梁题刻就是古人打卡留下的痕迹。今人拍照录像记录瞬间的场景,古人则刻石题名留下长远的记录。

白鹤梁题刻位于涪陵城北的长江干流中,上面题刻有文字186段,石鱼13组18尾等图像。题刻内容丰富多彩,包含了水文记录、丰收祈愿、游记题名等种种内容。

其中,记录打卡旅游的行为,“观石鱼题名”、与友人“同观石鱼”在当时成为了一种社交活动流行。“观石鱼之兆年,拂涪翁之遗迹,亦一时胜游也。”因此,在白鹤梁存在的1200年里,打卡的人络绎不绝。

在众多的打卡留名中,最有名的便是黄庭坚的题记。“元符庚辰,涪翁来”。简简单单7个字,只有时间姓名,与我们现代人的“到此一游+姓名”何其相似。


黄庭坚题刻


多如繁星的题刻中,一些人反复到来参观,留下姓名,而次数最多的是一个叫“孙伯达”的人,他交友广泛,呼朋唤友的来了四次,老友饮酒作诗的乐趣未尽,便又有新友前来相聚,每次都有一堆人作伴。按现在的话来说,可谓是一个顶顶厉害的社牛,在1125年、1129年这两年与好友刘大全、周受卿来了四次。在展览中我们也将这个社牛与友同行留下的题刻展览出来了,按时间排序分别是“毋丘兼孺题刻”、“陈似题记”、“文悦题记”、“刘公亨等题记”。去的次数多了,他所题刻内容的画风也逐渐随性,由游玩的简单记述到只有时间姓名。


陈似题记


与朋友出行是快乐的,与友同游的打卡是一件乐事。多次打卡游玩说不定是被白鹤梁题刻美丽的外表和深厚的内涵所深深吸引。

白鹤梁题刻内容丰富,且接地气,古时名胜建筑上的题刻留名,多是些文人墨客,风流人物留下,而白鹤梁却与众不同,人人都可来,人人都可题,它矗立在奔涌的长江水中,为所有人敞开了胸怀,因此白鹤梁题刻上折射出了川渝地区松弛悠闲的生活环境与历史厚重的人文氛围。

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将在7月27号开展白鹤梁题刻的专题展览,“1200年那些事,打卡白鹤梁,话题知多少?”大家可以在白鹤梁题刻的文字中,一窥当时川渝地区人们的随心所欲,轻松自在的风貌。






展览时间:2024年7月27日——2024年10月7日

展览地点: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三楼临时展厅C

展出形式:免费开放



晋·见中国

——百件山西文物中的华夏文明

#3


展览分设“远古华夏”“范铸华夏”“多彩华夏”“人文华夏”四个单元,涉及展品81件/套,其中一级文物24件/套,二级文物6件/套,三级文物29件/套。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