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6日下午,由中国文联电影艺术中心主办,中国电影家协会电影文学创作委员会、后浪出版咨询(北京)有限责任公司共同承办的学术专著《韩国电影100年》专家研讨会在京召开,众多学者专家出席会议。
与会专家学者就专著《韩国电影100年》,从学术价值、选题意义、行文风格、史料价值、国别区域研究和导演艺术研究等多个方面对该专著进行探讨,充分肯定该书对于及时填补我国在相关国别区域研究学术空白的意义,尤其是作者借用中国特色的电影史研究方法论令读者耳目一新,《韩国电影100年》是一本同时具有时间概念和空间概念,兼具学术价值和大众文化意义的著作。
中国文联电影艺术中心常务副主任宋智勤表示,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提出要着力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促进文明交流互鉴。韩国电影正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刻的社会洞察成为世界电影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通过这本书我们可以更加深入与全面地了解韩国电影发展历程、成功的经验以及经过面临的挑战和机遇。因此,希望借举办《韩国电影100年》专家研讨会的机会,深入探讨韩国电影的发展的历程,为我国电影发展进一步发展提供有力借鉴的路径。
中国影协电影文学创作委员会会长张思涛提出,研究外国电影是为了发展中国电影。这本书让我们更好地思考改革开放后关于当代中国电影的发展和我们对外国电影的研究关系。从深度挖掘苏联影片,到跟进伊朗和韩国电影的发展,中国影坛不断汲取外电影之精华。《韩国电影100年》反映了中国电影业向国际电影学习的开放姿态及其多元化分析的趋势,在激发中国电影产业的繁荣发展方面是具有现实意义的。
中国传媒大学戏剧影视学院副院长张宗伟认为,该论著建立在作者多年的学习与研究基础上,且语言能力扎实,掌握了大量新鲜丰富的文献资料,这对于写史极其重要。加之本书以有中国特色的电影知识方法论——世代谱系为独特切入点,对百年韩国电影史从创作群体和产业进程分别进行梳理与研究的突破与成绩也值得肯定。
中国艺术研究院原副院长贾磊磊认为,这本书是跨文化学术交流的卓著成果,受到了韩国业界的高度认可。韩国文化部前部长李沧东导演、釜山国际电影节前理事长李庸观先生为其作序,以及26位韩国电影界资深人士的宝贵采访资料,这对于一位中国学者的外国电影史研究专著来说,是很难得的事情。并且,书中对中国电影史的“代际研究”方法有借鉴有发展,本书中的“世代划分”主要着眼于韩国电影世代间的叙事策略和银幕美学的变迁,而非从创作者们的身份角色入手,展现了研究的创新性。此外本书作者从世界电影史的脉络中尝试提出韩国电影是一种“第四电影”的新概念,为全球视野下韩国电影的未来研究方向奠定了基础。同时,《韩国电影100年》,反映了中国当代学者身份的多元化以及他们对跨界文化学术交流的深入投入。
中国电影评论学会会长饶曙光表示,这本书具有女性学者独特的感性笔触和开放包容的互动性,书中史无前例地对韩国电影的女性创作群体进行了历史和美学梳理,独具意义。此外,书中对韩国电影深入地剖析和思考,能够为中国电影批评所用,具有很大的借鉴意义。希望通过对《韩国电影100年》的研讨,不仅为本土读者提供深入观察韩国电影产业的窗口,也为两国电影文化之间的交流搭建了桥梁,最终推动中国电影走向高质量、可持续繁荣发展的电影强国建设。
北京大学艺术学院教授陈旭光表示《韩国电影100年》令他想到了大卫·波德维尔的《香港电影的秘密》。这本书对于国内读者而言,也是一本解密韩国电影辉煌成就的读物,具有一定的大众可读性。他提出希望接下来作者还能笔耕不辍,再从韩国电影的工业体制出发,对韩国电影的产业机制进行研究。这些成体系的研究将对我们从电影大国走向电影强国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中国电影资料馆研究员李迅从韩国电影的发展背景出发,对书中全面分析韩国电影的崛起给予肯定。他认为,这本书的着眼点在研究导演群体,而大量的导演采访和业界紧密相关的资料是研究电影所必要的。做学问不是闭门造车,尤其影视艺术与创作实践密不可分,《韩国电影100年》真正综合了创作和学术研究,既明白易懂,又不失学术深度。当前的学术研究与业界创作有分界,而本书的出现从某种程度而言,正是连接两者的桥梁,这本论著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研究示例。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尹成奎再次强调了这本书的史料价值,电影史研究其实就是每个电影人创作的历史,范小青以她独到的视角与存世电影人进行了有意义的对话,在这种互证基础上建立观点,增强了书籍的学术和史料价值。本书不仅为读者深度解析了韩国电影的发展历程,也为学术界呈现了丰富的历史资料,已成为学生和研究者了解韩国电影不可或缺的资料。《韩国电影100年》不仅是一本书,更是连接中国与韩国电影文化交流的纽带。
中央戏剧学院教授高雄杰表示,这本书是作者研究韩国电影二十多年的学术呈现。范小青不仅从创作群体的维度出发,剖析了电影制作背后的创作逻辑,还将更深层的社会因素、文化因素、地理因素等作为电影生产的一环做了详实分析。这样一本可读性极高的具有学术价值的著作,不仅能够帮助电影学子们搭建起学术框架和逻辑,还能让对韩国电影感兴趣的影迷们受益匪浅。
中国电影家协会电影文学创作委员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张弛指出,这本书是应运而生的。我国导演也在往外走的路上摸索着,因此我们需要这样一本以中国作者身份的中国视角去看待韩国电影是如何走出去、如何培养出一众优秀电影导演的论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