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数人为之屏息凝神到心跳都要停止、感动到泪流满面、爱慕到繁星满眼的18年前传奇影片:『角斗士』(梦工厂出品)。
在这部影片中、主演罗素·克劳向观众展示了符合所有人心目中古代罗马角斗士印象的标准体型:肌肉健美、人鱼线发达、筋骨强悍、充满魅力。这部影片、我自己看了至少五遍、直到今天只要联想到剧中情节依然会感到血脉喷张。罗马角斗士的男性健美魅力、毫无疑问能够秒杀横扫一切。
燃鹅、津婉的蕨经接下来要告诉你的真相可能会打破很多人的、尤其是女性们被传统罗马题材历史剧灌输出来的美好想象。。。
这一切、都是因为科学研究。确切来说、是考古学研究。考古学研究表明、实际上当时罗马角斗士的膳食生活因为以碳水化合物为主、所以实际体型和影片角斗士中所展现的出入相当之大:
人鱼线并没有、腹肌并不明显、腹部和胸部都被厚厚的皮下脂肪所覆盖着。
↑https://journals.plos.org/plosone/article?id=10.1371/journal.pone.0110489
↑https://www.atlasobscura.com/articles/what-did-gladiators-eat
那么、罗马角斗士实际上当时到底吃的是什么呢?考古研究认为、
当时吃的最多的是大麦、其次是豆类、食谱中心是不折不扣的碳水化合物、动物性蛋白质摄入量相当之少、
甚至绝大多数还都是素食者——素食、不等于就瘦。
而众所周知、今日至少发达国家的士兵以及专业运动员在日常食谱中大量摄入肉、鱼等动物性蛋白质。
这一考古研究是由奥地利维也纳医科大学的医学人类学者团队实施的。团队调查了位于土耳其以弗所(Ephesus)的一处角斗士坟地(请注意:这和瑞典斯德哥尔摩林间墓地不同、这里是中文语境中不折不扣、如假包换的真正的坟地、绝非胡闹!)。坟地中埋葬了角斗士67名以及他们的配偶1名(貌似是女奴)。墓地里盖着的大理石板上精美地雕刻着角斗士在决斗中的场面、非常传神。
68具遗骨没有一具是完整的、都已经零落。然而遗留下来的腿骨腕骨、头盖骨以及牙齿等、足以给到专业团队足够多的线索(譬如基于遗骨中含有的钙与锌等元素)以窥知当时角斗士的膳食营养状况。团队于是运用了考古学中非常强大的工具:同位素分析法进行了洞察。
结果表明:
①当时角斗士们很少吃动物性蛋白质、几乎不吃。
②倒也并不缺钙。
③膳食以碳水化合物为中心、也包括相当丰富的豆类植物。
事实上、早在将近2000年前由罗马人普林尼(Gius Plinius Secundus)所著的『博物志』一书中、就
把角斗士称为Hordearii、意思就是吃大麦的人。
可见今日研究所提示的结论和当时罗马人给到的称谓非常符合。
角斗士不吃肉这一点当然很容易从较低的社会地位(奴隶身份)等出发去理解、但这样的观点事实上是有所偏颇的。这是因为角斗士不仅仅是电影角斗士里所展现的奴隶、还有战争俘虏、死刑犯、甚至还有服刑结束后急于想赚点钱而自愿成为角斗士的。若是奴隶的话日常吃不到好东西还能理解、那么为什么自愿去当角斗士的人也大量食用碳水化合物呢?对此、研究团队认为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在角斗中保护自己的身体』——
虽然在电影中肌肉健美的形象很能够帮助提升票房、但在真实的格斗场上、被较厚的皮下脂肪所覆盖的人体、能够提供较好的保护:
同样负伤出血、看上出触目惊心的情况下、皮下脂肪层较厚的角斗士因为脂肪的护佑往往伤口相对较浅、也更有能力坚持战斗下去。
至于为什么古罗马笔画上角斗士的体型都如此健美、道理其实很简单——人都有美化的欲望、而当时很遗憾、没有Photoshop、无法美化、只能美画。
当然这不能说当时角斗士因为膳食生活以碳水化合物为中心、所以就一定是不健康的、也不能说当时的待遇就是恶劣的。相反、考古研究表明角斗士训练场上为冬季训练充分准备了温热地板、浴室澡堂、医务室以及水道系统、就算角斗士出身是奴隶或死囚、所能享受的医疗水平还是当时一流的。这一点从对于伤口的处理水平上也能看出来:相比当时一般庶民、角斗士的伤口处理的更加干净漂亮。而且、角斗士还有营养补充剂吃:把植物烧成炭灰、或者动物骨烧成骨灰之后吃下去补钙的习惯、或许也令角斗士的骨钙水平比一般人高了很多。甚至、当时罗马精英阶层有时还会召开盛大宴会来款待角斗士。燃鹅、角斗士或许因为深知自己毕竟不过是一场娱乐中绽放后就会逝去的焰火、
脑子里永远要考虑如何在实战中生存下来、因此他们始终注意在膳食中以碳水化合物为中心、坚持奉行。
而到了和平、富有、普遍吃得太好太多的现代社会里、
碳水化合物、以及更加精致的惊叹水、就酿成了一场全球肥胖的灾难。
看看当时的角斗士、这一切再好理解不过了。
完。
补充阅读:有关精碳水(惊叹水)的系列既往蕨经文章→
肥胖肇因:不在脂肪在于糖。
尤其对中国人而言:减少膳食中的碳水可能比减少脂肪更重要!!——柳叶刀最新研究提示。
膳食糖分与容颜老化 | 花大钱砸高级化妆品前先冷静反思自己的吃、才是明智之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