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菠萝
(一)
最近中国制药界很热闹,接连发生了几件大事儿:
-
《我不是药神》的火热上映,让很多人知道了世界上有个东西叫仿制药。
-
长生疫苗案震惊全国,厂家生产记录造假,随意改变工艺流程,导致疫苗质量出现风险。
-
漫长等待后,著名的PD-1抑制剂类肿瘤免疫治疗药物(O药和K药)终于在中国大陆获批!
这三件事儿看着不相关,但其实有一些关联,因为每件事之后,大家都会问一个类似的问题:
仿制药(包括疫苗),到底和进口的原研药有啥区别啊?
比如,国产疫苗如果没造假,和进口疫苗一样么?国内生产的PD-1抑制剂,和进口药物一样么?
都是好问题。
简单答案:
不能因为药物靶点相同或类似,就
简单地
认为它们效果一样,必须看各自的具体数据,仔细判断。
比如,科学家都知道,市面上不同公司开发的PD-1抑制剂不少,听起来差不多,但其实从疗效,到副作用,每一个都是有区别的。
(二)
要讨论仿制药物问题,有两个重要概念大家首先得明确。
第一个重要概念,是
进口药物大致可以分成两类:化学药和生物药。
化学药
,顾名思义是通过化学合成的办法生产的药物。它的活性成分比较简单,分子比较小,所以也叫小分子药。口服的药物基本都是化学药,大家去印度买的仿制药,包括易瑞沙,多吉美,或者电影中的格列卫,也都是化学药。
生物药
,是需要通过生物为载体来生产的药物。它的活性成分结构复杂,无法人工合成。重组蛋白(比如胰岛素),抗体药物(比如PD-1抑制剂),各种疫苗等,都属于生物药,也叫大分子药。
下图就是化学药和生物药的活性成分对比图,能明显看出两者在大小和复杂程度上的差异。
第二个重要概念,是无论仿制化学药和生物药,无论是胶囊还是药片,活性成分都只是一小部分,里面还有很多别的没有直接药效的东西,叫做辅料。
所有的药物都是活性成分+辅料的混合产品。
辅料是干嘛的呢?它可以调味,比如小孩吃的止咳糖浆为什么是甜的?就是因为加了甜味剂作为辅料。
但
辅料最重要的功能,是控制药效
。
虽然辅料本身没有药效,但它却对活性成分发挥疗效至关重要。主要辅料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活性成分在体内如何被吸收,如何被排出。比如,很多口服药的活性成分都需要在小肠被毛细血管吸收,但如果直接吃,药可能在胃里遇到强酸被分解而失效。怎么办呢?可以开发一种辅料工艺,包裹住活性成分,保护它能顺利通过胃部,到肠道再释放。
这绝对是个高科技,难度很大,每个大药厂都有一批科学家专门负责研究辅料和活性成分最佳搭配,这个专业叫做制剂学(Formulation)。
图:药物的外观和体内吸收方式,都和制剂有关
(三)
明白了这两个重要概念,我们就可以开始讨论为啥不同药物之间会有区别了。
简而言之,两者可能出现差异的地方有两大块:活性成分不同,制剂工艺不同。
如果把做药比作做菜,那就是主料可能不同,调料也可能不同。这两者只要有一个不一样,出来的菜,无论是色香味,还是营养,可能都完全不同。
化学药是科学家在实验室用化学方法合成的,活性成分比较单一可控,因此难点和区别主要在制剂上。很多印度仿制抗癌药的制剂工艺和原研药是不同的,因此不能说它完全一样。
而相对化学药, 要生产效果一致的生物药难度要高N倍。
因为连活性成分都很难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