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新智元
智能+中国主平台,致力于推动中国从互联网+迈向智能+新纪元。重点关注人工智能、机器人等前沿领域发展,关注人机融合、人工智能和机器人革命对人类社会与文明进化的影响,领航中国新智能时代。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宝玉xp  ·  GitHub Copilot 现在也支持 ... ·  12 小时前  
机器学习研究组订阅  ·  16张H100训26分钟,超越o1-prev ... ·  昨天  
黄建同学  ·  2025 AI ... ·  2 天前  
爱可可-爱生活  ·  【Claude和o3 ...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新智元

无人车大战打响!美国萝卜日爆8000单破纪录,中美对决已到关键转折点

新智元  · 公众号  · AI  · 2024-11-08 12:11

主要观点总结

本文主要报道了中美在自动驾驶领域的竞争,特别关注了Waymo和特斯拉等公司在旧金山的无人车服务单量的增长,以及全球人工智能的竞争趋势。同时,文章也介绍了中国自动驾驶企业百度旗下的萝卜快跑在国内的发展情况,包括其规模、技术优势以及面临的挑战。文章还讨论了自动驾驶对就业结构的影响,以及政策在推动自动驾驶发展中的作用。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Waymo在旧金山的无人车服务单量超越出租车,标志着美国自动驾驶发展达到新的里程碑。

Waymo的8月份日均服务单量已经超过8800单,远超同期出租车的平均每日工作量。这一历史性的转折意味着美国市场对无人车的接受度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关键观点2: 全球人工智能竞争在自动驾驶领域进入决胜时刻。

随着Waymo和通用旗下Cruise等公司的快速发展,以及全球其他主要科技公司的持续投入,自动驾驶领域的竞争已经变得愈发激烈。美国和中国正在进入决胜时刻。

关键观点3: 萝卜快跑是国内唯一一家能够实现规模化、常态化测试的企业。

凭借多年的研发投入和对行业的敏锐洞察,萝卜快跑已经覆盖全国10+个城市,并提供了大量的无人驾驶出行服务。其最新Q2财报显示,单日订单量已经突破万单。

关键观点4: 自动驾驶领域的政策环境有待进一步完善。

尽管我国已经将自动驾驶作为新型产业发展的重点领域,并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战略和规划,但政策体系仍然需要进一步的完善和创新。这需要加强国家层面的立法顶层设计,并加快法律文件的出台。

关键观点5: 自动驾驶的发展将推动就业结构的升级。

虽然自动驾驶的普及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对传统驾驶员的需求,但同时也会催生出新的就业机会。如传感器制造、算法研发、系统集成等产业将蓬勃发展,为就业市场带来新的机遇。


正文



新智元报道

编辑:编辑部 HYZ
【新智元导读】 中美「萝卜赛跑」,已进入历史转折点!美国旧金山的日均无人车服务单量,已经超越出租车,洋萝卜来势汹汹,中国无人驾驶的巨大市场岂能拱手让人?这场中美之战,已经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了。

就在刚刚,数据显示:自动驾驶汽车Waymo 8月份在旧金山的日均服务单量已超8800单,远超同期的出租车工作日日均6307单。

工作日出租车平均单量(旧金山交通管理局)

这一历史性的转折时刻,意味着美国自动驾驶发展已经达到了新的里程碑——传统出行方式,已被自动驾驶的入场彻底变革。

这也标志着美国市场无人车接受度,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这也会进一步坚定资本市场和政策层面对自动驾驶的看好——

市场认可带来的连锁式效应下,投资机构将更坚定加码自动驾驶领域,各企业都将获得更多资金,用于技术研发、测试和规模化生产;政策上,相关法规也会加快完善,为企业提供更宽松、开放的环境。

双重推动力下,美国的自动驾驶技术将快速迭代、保持全球领先。

同时,这一事件也再次将全球人工智能的竞争推向高潮,在自动驾驶领域,中美两国正在进入决胜时刻!

这场「输不起的战役」,如今已经分秒必争抢。全球竞争格局,已经愈发白热化。

这是因为,「洋萝卜」们已经悄悄开始围追堵截了。

全球人工智能决战自动驾驶

今年3月起,Waymo在旧金山半岛扩大了服务范围。紧接着6月再次获批,在旧金山全域开放无人驾驶出行服务。

出人意料的是,其服务规模快速增长,单量半年内翻三番,从每周5万直接飙升至每周15万单。

与此同时,通用旗下Cruise宣布,将在今年晚些时候恢复全无人驾驶服务,计划2025年初重启收费服务。
这也是美国今年,针对Cruise的第二次政策松动。4月Cruise获批在亚利桑那州凤凰城以少量人类驾驶车辆恢复运营。
到了9月,Waymo正式官宣与Uber合作,推动无人车队大规模落地,加速商业化布局。
不仅如此,谷歌母公司Alphabet还在加大对Waymo投资,为进一步扩张,研发自动驾驶技术注入新的动力。
就在半个月前,这家公司刚宣布完成56亿美元的C轮超额认购融资,这也是Waymo迄今为止筹集的最大一轮融资。
目前,估值超450亿美金。
若说美国自动驾驶领域十月大事件,便是马斯克官宣推出无人驾驶出租车CyberCab。
他在Q3财报电话会议中透露,已面向内部员工开启了CyberCab的测试,有望在明年正式开启服务。
而且,CyberCab将在2026年实现大规模量产,年产量有望达200万,最终增至400万辆。
而且,在那场We,Robot会上,特斯拉还首次演示了旗下包括Model Y、Model S等所有车型,未来都将配备全自动驾驶的能力。
也就意味着,未来的私家车,也可以上路接单。
这一步步举措,可以预见的是,一旦特斯拉无人出租车投入使用,在全球扩张的速度不容小觑。

「洋萝卜」来了,蛋糕谁能吃?

因为综合了人工智能、通信、半导体、汽车等多项技术,并且涉及产业链长、价值创造空间巨大,自动驾驶已经成为各国汽车产业与科技产业跨界、竞合的必争之地。
纵观全球,美国已经为自动驾驶大开绿灯,科技巨头间合纵连横,纷纷加码布局。
德国、日本、英国等多个传统汽车制造商,也已下场无人驾驶。从国家战略层面上,他们就立法动作不断,希望通过抢占「制度高地」发展先机。
而在国内,无人驾驶出租车市场如今仍是一片蓝海。
这块蛋糕我们自己不去吃,自然会有谷歌、特斯拉这类「洋萝卜」去吃。

全球自动驾驶出租车市场规模在2024年约为27.7亿美元,预计到2034年将达到约1889.1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60.03%
随着「洋萝卜」前后夹击,全球人工智能已经到了决出生死的关键时刻,在自动驾驶全球竞争的最前沿战场,萝卜快跑就是「萝卜抢跑」。
全球自动驾驶企业数量最多的两个国家是哪两个?答案就是中国和美国。
谁能率先跑通、建起产业链,谁就能定义赛道、向其他国家输出技术产品。
谁先抢占先机,谁就能占据主动权。
其实,全球自动驾驶行业的爆发,离不开人工智能和大模型技术的应用和推动。
这是因为,自动驾驶是视觉大模型重构物理世界的典型应用。
而这背后,必然是一场事关钱袋子的比拼。
比如,特斯拉今年就会投资100亿美元用于AI的训练和推理,推理主要用于汽车。
马斯克甚至还有这样一句名言:任何支出达不到每年100亿美元水平或者无法高效部署的公司,都无法在市场上竞争。
现在,全球顶尖科技公司都在加大AI领域的投资和布局,国内岂能输掉先机?
好在,国内玩家中,已经有一位「上桌」了!
没错,它就是百度旗下的萝卜快跑。

1天1万单,「土萝卜」正成为通勤首选

凭着对行业异常敏锐的嗅觉,百度自2013年,就一直在坚持压强式、马拉松式的研发投入,在人工智能和自动驾驶领域累计研发投入近1700亿元。
也是因为这多年的积累,让萝卜快跑成为国内唯一一家能够做到规模化、常态化测试的企业。
从技术创新到落地应用,萝卜快跑正打造中国自动驾驶领域的新标杆。
截至目前,萝卜快跑已覆盖全国10+个城市,并在多个城市提供了无人驾驶出行服务。
最新Q2财报交出了最亮眼的成绩单:1天1万单,累计服务超700万次!不仅如此,单季度订单创新高,增速依旧加快。
土萝卜能够取得里程碑成就,是十年磨一剑的结果。在人工智能和自动驾驶超1700亿元的投入,已经转化为实实在在的技术优势:
2022年,率先发布无方向盘的无人驾驶汽车。
2023年10月,正式宣布用大模型重构自动驾驶。
5月,发布全球首个支持L4级自动驾驶大模型Apollo ADFM(Auto-Driving Foundation Model),率先实现大模型在自动驾驶领域技术应用突破。
Apollo ADFM能够做到同时兼顾技术安全性、泛化性,安全性超越人类驾驶员10倍以上,实现城市级全域复杂场景全覆盖。
不仅如此,百度累计获5000+自动驾驶专利,高级别自动驾驶专利数量全球居首。萝卜快跑始终将「安全」放在首位,截止今年6月,在超1亿公里实际道路测试里程中,实现0重大伤亡事故。
而且,每辆无人车/乘客配备保额500万元保险。另有过去两年数据显示,实际车辆出险率仅为人类司机1/14。
据称,百度即将面向全球用户,发布Apollo自动驾驶开放平台10.0版本,将搭载自动驾驶大模型ADFM。
可见,不论在技术投入,还是研发层面,萝卜快跑有信心、有实力,与Waymo、特斯拉等外企全面比拼,甚至毫不逊色。
虽已拿下10城,但随之而来的问题是,萝卜快跑如何能在全国大范围铺开?

时间紧迫,急需突破卡脖子困境

与洛杉矶和旧金山半岛允许Waymo全区域全天候商业化运营不同,我国大部分核心城市对Robotaxi的开放力度仍显不足——多为限定区域和时段的小范围应用。
不知不觉间,中外自动驾驶的差距可能就会这样拉开。
因此,如今的时间已经很紧迫,我们必须在政策上迎头赶上。
其实早在今年两会期间,就有多位代表委员呼吁,鼓励地方先行先试,在深圳、北京、上海等地对自动驾驶大力支持,探索更大范围、更广空间和更多场景应用。
显然大家都已看出,今日中外自动驾驶的竞争,不但包括技术竞争,比拼的也是政策创新,以及政府支持企业的决心。
汽车产业规模大、先进技术集成度高、产业关联度强,已经是美国、中国、日本、德国等制造大国的重要支柱产业。
而颠覆性技术无人驾驶,则直接关乎各国汽车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和全球产业分工格局。
现在,美国在联邦和州政府层面已经发布了一系列法规,逐步对自动驾驶向更高等级发展进行松绑。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