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色草莓是转基因食品”
“个大的草莓是激素草莓”
......
如今
网络上存在不少
对激素草莓的担忧和讨论
真相到底如何呢?
近日
山东省消费者协会联合
山东省农业科学院
为广大消费者答疑解惑
有消费者认为“个头大的草莓肯定是打了膨大剂”。
农业专家表示,
目前草莓上氯吡脲(膨大剂)没有取得我国农药登记,不可以在草莓种植过程中使用
。所以,草莓大小与品种、栽培技术等多种因素有关,
不能以草莓的大小作为膨大剂使用判定的标准
。为了更好地满足市场需求,市面上的草莓都是经过育种专家精心培育的优质品种,它们变得更大,味道更甜,产量更高,如红颜草莓、丰香草莓、红柚添香等。
有消费者认为“畸形草莓是激素所致”。
实际上,
这样的草莓无毒无害,不仅能吃,有的可能还会更甜。
农业专家表示,温度、品种特性、栽植密度及施肥不当等都能造成草莓畸形。一是在开花授粉期,温度<10℃或>40℃,均不利于授粉,会产生各种畸形果。二是开花期氮肥偏多而缺硼,有两朵以上的花同时分化,致使2—3枝花梗同时开花而形成鸡冠形果、双头果或多头果。三是草莓靠昆虫传粉,由于施药不当杀死了传粉昆虫,或花朵中花蜜和糖分含量低不能吸引昆虫,都会影响授粉、受精而产生畸形果。往往一株苗上第一个果,是最容易畸形的。
有的消费者说这是转基因食品。
农业专家表示,白色草莓的培育主要依赖于育种技术,利用植物自身的遗传变异来达到改良目的,而
非转基因
。此外,白色草莓的果糖含量会高一些,吃起来更甜,但在其他营养价值方面,白草莓与普通草莓的区别并不大。
有消费者认为草莓是农残率最高的水果。
农业专家表示,草莓在种植过程中为防治病虫害,主要在育苗期使用农药,开花后很少用药,因为大棚里有用于授粉的蜜蜂,
一旦用药不当,容易对蜜蜂产生伤害,得不偿失
。并且,我国对于每种作物在农药使用种类及剂量要求上都有明确的国家标准要求。同时需要强调的是,
有农药检出≠农残超标≠有害,农残的危害跟摄入量有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