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跑赢CPI
我们就想做好两件事:1.分享理财的知识和方法;2. 挖掘和分享最新投资机会。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跑赢CPI

对大V的质疑,愈来愈多了

跑赢CPI  · 公众号  ·  · 2021-05-19 15:22

正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文 :价值发现者

转载请注明出处

分享理财经验

追求风险可控的高收益


最近看到一个群里有小伙伴发了一段文字,内容是关于某位微信公众号大V对大V基金组合的疑惑,主要包括三点:


1. 大 V 推荐了某个投资,表示他自己买了,我就跟着买了;过几天他又推荐了某个投资,他买了,我也跟着买了。

很快,我没钱了,但大 V 还在不断推荐,仿佛他的资金无穷无尽。而且年终复盘时他的收益总比自己推荐的投资高。


2. 跟投某个组合,但几个月以后主理人又出了一个新组合,我该怎么办?跟还是不跟?

如果新组合比旧组合好,那为什么不直接调仓旧组合?如果新组合不如旧组合,那你为什么要做这个组合?

我们的本金就这么多,但主理人却可以做无穷无尽的跟投,我到底该信那个?


3. 后来我想明白了,抄别人的作业不但要关心他买了什么,更要关心他动用自己全部身家的多少比例。这个比例,才是他的真实态度,没人会拿自己的本金开玩笑。


关于这几个问题,我的理解:


1. 我没钱了,但大 V 还在不断推荐,仿佛他的资金无穷无尽。而且年终复盘时他的收益总比自己推的投资高。

解析: 多数人的可投资资金,都是无穷无尽的,因为我们只要上班就会有工资收入,就可以用来投资。如果实力出众的大V,收入来源广又高,给人无穷无尽的感觉,其实是正常的。

至于年终复盘时他的收益总比自己推荐的投资高,这个就更简单了:谁都想向别人展现自己好的一面,何况面对大量关注者的大V?当然,为了让关注者更信赖自己,大V会选择性、结构性展现好的一面,而对自己不足的方面弱化或回避。这不仅仅是大V的问题,而是人性使然。作为投资者要做的是提升自己识别大V吹牛含金量的能力,而不是要求大V改变人性。


2. 跟投某个组合,但几个月以后主理人又出了一个新组合,我该怎么办?跟还是不跟?如果新组合比旧组合好,那为什么不直接调仓旧组合?

解析: 这个问题的有些too young,too simple,是对投资行业不够了解,对需求的差异性缺乏理解。不同投资者的需求差异是客观存在的,这种差异很大程度上体现在风险承受能力的不同和期望收益的不同。大V的关注者众多,客观上需要设计满足不同投资期望、风险偏好的组合,这是对投资者需求多样性的理解、尊重和满足。不同组合之间没法直接比较好坏,就像不同风味的菜肴没法直接比较好坏一个道理。甚至,同一个投资者,也会有多样性的需求,比如有一笔钱3个月后要用,应该买低风险理财,而3年后用来买房的钱可以用来做风险较高的投资。

大V出了新的组合,适合自己的需求就买、不适合就不要买,并无太多纠结的必要。当然很多人在面临投资选择时会经常焦虑,本质上是因为缺乏鉴别能力。不同的人和大V的本金差异(包括不如大V和比大V更好两种情况)是客观存在的,没有必要把情绪浪费在暂时无法改变的客观事实上。


3. 抄别人的作业不但要关心他买了什么,更要关心他动用自己全部身家的多少比例。这个比例,才是他的真实态度,没人会拿自己的本金开玩笑。

解析: 大V投资动用身家的比例和他的态度成正比,但是这从来不是必然关系。无论是大V还是基金经理,也需要购房置业、子女教育、旅游休闲,也可以有自己的风险偏好。真正专业的投资者,是要把自己的风险偏好和管理组合所需要的投资策略区分开。比如管理规模300亿以上的顶流基金经理刘格松、傅鹏博、张清华、梁浩等,自己管理的基金不买或很少买,难道就说明他水平不行?他不买的原因可能是他比较保守,也可能是他的风险偏好更高,股票型公募基金满足不了。把投资行为和投资管理直接挂钩,过于简化了对管理人能力的评价的流程和难度。


所以,爱真的是会消失,对吗?



新版温度计数据:

老版温度计数据:

码字不易,点下“ 在看 ”,你最好看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