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一篇全球人文与地理
微信公众号:地球知识局
NO.2695-战略重镇青藏高原
文字:伯玥
制图:果栗乘 / 校稿:朝乾 / 编辑:果栗乘
拉萨、林芝、墨脱、格尔木
,这是你
熟悉的青藏高原
。
玉龙、甲玛、多龙、马攸木
,这是你
陌生的青藏高原
。
我们知道他巍峨壮丽、广袤荒凉,知道他是
世界第三极
,是
七条大河的源头
,是
东亚季风的发动机
。
但很少有人,准确地说,是根本没人知道,
青藏高原地下埋着多少超级矿藏
。
中国有很多战略物资都依赖进口
,比如铜、金、铁、镍、铬,国内的储备要么
品位不行
,要么
开发殆尽
,巨大的进口量养肥了澳大利亚这类矿山大国。但在中国西部,其实
还有一片相当于小型澳洲的矿藏处女地——青藏高原
。
俗话说,
有山才有矿
,青藏有的是山,家里也确实有矿。
地质工作者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就开始
勘探青藏高原
。
1966年,西藏第一地质大队在昌都江达县的玉龙山,首次发现铁铜矿,历经10年勘查,将其确定为一座
以铜钼为主,包含铅锌等多种资源
的特大型矿床。
此后发现的
世界级大矿
一个接一个:2002年的
驱龙
、2007年的
甲玛
、2016年的
多龙
。
但注意这个定语——
高海拔
,在青藏高原上挖矿的难度是普通人难以想象的,目前实际能开发的只是很小一部分。
所以,青藏高原上有多少矿?
高原挖矿为什么这么难?
首先,我们要知道地球上什么地方容易出矿,尤其是超大规模的金属矿?
当前,比较热门的矿床类型有两种:
斑岩型矿床
、
蒸发沉积矿床
。
通俗来说,前者就是在两个板块的汇聚地带,俯冲和碰撞
把地壳和地幔深处的金属物质带到地表
;后者就是在一个古盆地里,水流不断把周围的金属运移汇聚,
在长期蒸发沉积后形成的盐类矿床
。
而青藏高原
恰好兼备这两层buff
,他本身就是
亚欧板块和印度板块碰撞
的产物,在高原上还有柴达木这个聚宝盆,外加一大堆类似大柴旦、色林错这样的
盐湖盆地
,无论在理论上还是事实上,青藏高原都有很多很多矿。
比如前面说的昌都江达县玉龙铜矿,预估铜金属量至少600万吨,拉萨的驱龙铜矿,甚至在千万吨以上。此外还有甲玛、雄村、普朗、朱诺……等等,要知道我们全国的铜探明储量也才3500万吨。
除了铜,青藏高原还有:龙格尔、恰功、尼雄、祁曼塔格山的
铁矿
;崩纳藏布、马攸木的
金矿
;夏日哈木的
镍钴矿
;帮浦、龙马拉的
铅锌矿
;柴达木盆地的盐湖里还有大量的
钾和锂
,察尔汗盐湖的
钾镁资源
多达500亿吨。
以上,也只是青藏矿藏的一小部分,往大一点说,只是“
特提斯成矿域
”的冰山一角。
这是一条东西延伸10000多公里的
巨型成矿域
,和
阿尔卑斯-喜马拉雅造山带
实属一体两面——从地中海世界的比利牛斯山、阿特拉斯山经过亚平宁半岛、巴尔干、小亚细亚、伊朗高原、兴都库什山、青藏高原、横断山脉,直到苏门答腊。
这一路上基本都是
不缺矿的地方
,尤其是铜矿,非常多,阿富汗艾娜克和我国西藏的多龙、驱龙都是典型代表。
艾娜克铜矿是阿富汗乃至世界最大的铜矿之一
估计储量达6.9亿吨,铜品位为1.65%
(图:壹图网)▼
这条巨型成矿域在高原上又分成三条支脉——
冈底斯成矿带
、
玉龙成矿带
和
班公湖—怒江成矿
带
,目前的勘探程度还严重不足,尤其是条件严酷的班公湖—怒江成矿带,完全还在勘查初期,但这也意味着
机会空间巨大
。
在中国地调局最新的找矿行动里,
西藏的铜金矿
是重中之重
,有望大大扩充我国在
铜、金、铁、铬
方面的储备,还有一个重点是
大力度探查
青海的盐湖资源
,主要找锂、钾、铍、铜、镍、晶质石墨等战略矿产,锂是电池行业的必需品,钾则是紧缺的化肥来源。
如果这些矿都能开出来,那就是妥妥的“小澳大利亚”,只可惜现实非常冰冷,即使是已经探明的大矿,其中
能开采、能满采的也是寥寥无几
。
这里
最大的障碍就是海拔
,比如藏北高原的阿里、那曲。普遍4000m以上,温度常年在0℃左右,氧气只有海平面的60%,其实
不适合人类生存
,面积相当于四个广东的土地上,人口才60多万,出了县城就是荒原。
位于阿里腹地的
多龙矿集区
,作为中国第一个“世界级超级铜矿矿集区”,论储量不亚于阿富汗的艾娜克,但
完全位于无人区
,距离最近的改则县城也有100多公里远,何况改则只是个两万人的小城,要通铁路最快也要20年后,甚至可能无法实现。
这就揭示了高寒地带的另一个问题——
很难搞基建
。
这么多矿,无论是设备进去还是矿产出来,没有基建,那就
只有储量没有产量
。这其中,不算厂房、生活设施这些,光是高原修路就非常棘手。
众所周知,同样修一段路,贵州比江苏要贵得多,而西藏高海拔地区,比贵州还要贵。
何况青藏高原的人口基本集中于拉萨、林芝、昌都、河湟等几个区域,物资人力都要从这些地方出发。
即使是比较近的驱龙铜矿,距离墨竹工卡县城的直线距离只有20公里,但
投入仍然十分巨大
,从铜矿洞口到甲玛乡公路12公里长的交通线,耗时
一千多天
才打通。
至于那些远在无人区的矿产,除非价值极大,否则投进去就是
血本无归
。
所以西藏这三大成矿带,冈底斯成矿带和玉龙成矿带至少离大城市比较近,
勘查和开发还比较便利
,更靠北也更荒凉的班公湖—怒江成矿带,去一趟外勤就跟“远征”一样。
现代化矿山对人力的要求不高,但这些设备全都是
能耗巨兽
,矿山的扇风机、提升机,选矿厂的球磨机、浮选池,都是耗电大户。要从电力产区拉线过去就要穿越高山、峡谷、冻土、沼泽,还要
考虑气象和地质灾害
,难度极大。
而且矿山选矿还
离不开水源
,如果旁边没有河流,就直接无解了。
所以我们会发现,像驱龙、玉龙这种
河谷地带的矿
还比较好开发,毕竟海拔较低、也不缺水电。
北边青海的柴达木盆地条件更好:临近人口密集区,旁边有现成的交通线可以打通,著名的
尕斯库勒油田
已经开采了45年,
察尔汗盐湖
已经是我国最大的钾肥生产基地。其他盐湖如东台吉乃尔湖、大风山等盐类矿床,勘查开发也只是时间问题。
甚至旅游与开采还可以并行
(茶卡盐湖盐矿开采 图:图虫创意)▼
反观藏北阿里地区的多龙、青草山、马攸木、尼雄,
空有巨大的储量
,但从发现至今
都不能形成生产力
,连道路规划都还在图纸上。
其中最可惜的还是“多龙矿集区”,它包括了多不杂、波龙、荣那等多个铜金矿床,铜矿储量超过2000万吨,金矿储量超300吨,
但是平均海拔在5000m以上,冬季夜间温度能到零下40℃
。人受不了,设备也扛不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