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欢乐颂 2》热播,虽然制作水准下降,但依然是现阶段最火热的节目。它的意义除了消遣,大概在于它真实地记录和反应了让人深感无力的现实:
阶级差异难以打破,阶层固化严重,“金钱和出身决定命运”的价值观让草根的大多数唏嘘不已。
其中有一个问题令人印象深刻:“站在樊胜美的起跑线上,有可能跑到跟安迪一样的终点吗?”
经济学里面有一个概念叫“马太效应”,简单来说就是强者愈强,弱者愈弱。投胎好的人,拥有的财富、地位、人脉、教育等资源也更多。他们可以用更多的筹码去置换自己想要的东西。
相信小时候的樊胜美,可能也幻想过长大后通过自己的努力,能够过上安迪或者是曲筱绡那样的生活。长大后,她明白自己太天真。
跳出阶级,难吗?很难很难。
BBC 有一部纪录片,曾用 49 年的时间,追踪记录了 14 个来自不同阶层的孩子的生活,到最后却发现了一个残酷的事实,穷人的孩子依然是穷人,富人的孩子依然是富人,这种阶层是很难打破的。
跳出阶级可能吗?不是不可能。
其中就有个例外,14 人中有一个农夫的儿子,叫 Nicolas,考上了牛津大学,成为了美国名校教授,成功打破了阶层的天花板,从晋升为精英阶层。按照纪录片的说法,超越出身,打破阶级壁垒,成为精英阶层的概率,是 7%。
这个 7%,是我们真是存在的,能够凭借个人选择与自我实践,去拓展人生道路的可能性的证明,也是无数个夜晚,无数个瞬间,无数次燃起“我能变好”、“我在努力变好”、“未来会更加美好”的力量之源。
但也是这个数字,让许多本希望活成安迪的女孩,活成了樊胜美。
大多数人的想法是:“算了,现在社会就是这样,我也没办法”。把阶级固化、赢家通吃当做自己不思考、不改变的挡箭牌,于是深陷生活的漩涡。
反观周围,我们仍然不乏“屌丝逆袭”的先例:出身于单亲家庭的甲骨文软件公司老总 Larry Ellison、去年的第一网红 Papi 酱,等等等等。我曾在 5 年内面试了超过 1000 位求职者,他们中的佼佼者不乏背景平平的普通人。
➤ 是什么让人脱颖而出?
我半年前招过来的小姑娘,大学学的数学,却在一次和大佬的对话中,把场子罩的很好。我观察她每个问题都问到很小的细节,映射到对方的得意之事,让大佬滔滔不绝。人家可是身价 500 亿呀,小姑娘一家全年的收入都比不上对方一天的零头。
后来我想,大多数人说一个人成功,会归纳到一个人情商高,聪明,会来事儿。小姑娘跟我说,她以前一直信奉一句话,让每个人都觉得受到重视,就能拉近彼此的关系。所以她一直在实践,最后发现,问对方得意之事的细节,最能让人感受到重视。
正是这种大家说不出来的暗能量,造就了她能与不同阶段的人交流的特质。这种大家看不透,点不明的特质,才是一个人在一群人中脱颖而出的关键。无关背景,无关资历,无关智商,我管它叫赢家特质。
樊胜美说,一个人的家庭就是一个人的宿命。她说的对,不愿意思考、处在舒适区的大多数人,家庭的高度决定了他们的高度。只有少数掌握了赢家特质的人,才可以跳出原有的阶层,实现阶级跃迁。
而这些赢家特质,学校不修,老师不教,很多是一些特别优秀的年轻人,行业高管,商界大佬只做不说的道理。
➤ 去哪里能学到赢家特质?
2015 年李克强总理到访 3W 咖啡,掀起了互联网创业的高潮。我作为 3W 咖啡和拉勾网的创始人,得以用独特的视角观察行业。
在互联网的圈子 3W 咖啡,见过了形形色色的创业者与投资人,在他们身上看到了很多成功者的做事习惯,行动的思维和成长背后的逻辑。
因为拉勾网上就有 20 万家互联网公司注册,我也得以和 HR 同行不断交流,了解年轻一代的现状。我发现很多人刚进入职场的前几年,都有过工作乏味,看不清未来的困顿。
剩下手里可盘算的,就是比较一下薪水、是不是每天能学到一点儿新东西。而这种精神上的困顿,通常是很难描述清楚的。越是对自己要求高的人,越是容易陷入其中。
正是这种结合了职场终点与起点的认知,让我知道一个想在人生最好的年华,做最好的打算,想看到更大的世界,希望跑赢同龄人的人,最需要什么样的特质。
➤ 如何让大咖成为你的智囊团?
应喜马拉雅的邀请,我把这些赢家特质收录在音频节目《学习区:个人成长 8 分钟》里,之所以叫学习区,是因为人有 3 种认知区域:舒适区、学习区和恐慌区。
马云说:“很多人输就输在对于新生事物,第一看不起,第二看不懂,第三赶不上”。说的就是大部分处在舒适区的人。
而陷入恐慌区,会让你感觉焦虑和无力。
想要保持成长,拥有别人拿不走的能力,就把自己的状态永远处于学习区中。
你要相信,总有人用更好的方式去做你现在做的事,你唯一需要做的,就是找个过来人,在成长关键的几个坎上,给你一些点拨。
我们都知道,自己现在遇到的坑,早已经有无数人掉进去。我会在喜马拉雅的音频节目《学习区:个人成长 8 分钟》,告诉你赢家们都是怎么过来的。
戳文末阅读原文
订阅音频栏目《学习区》
伴随你一无所有到年薪百万的的成熟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