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智享
智库灯塔旗下微杂志,主要分享强有力的设计作品、产品咨询、动态,是设计师及产品经理的智慧分享平台。设计是信仰,产品是追求,请将您想推送的图私信发给我们。智库灯塔专注于产品经理和UI设计培训。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乌鸦预告片  ·  《哪吒2》冲击145亿!单挑阿凡达3! ·  昨天  
叶子猪游戏网  ·  三法都能秒伤百万!这枚大话2水炮为何如此暴力 ·  3 天前  
l 看齐 l  ·  成龙,突传消息! ·  3 天前  
l 看齐 l  ·  成龙,突传消息!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智享

你听播客吗?聊聊最近大火的声音经济

智享  · 公众号  ·  · 2021-05-11 16:00

正文

本文作者:王海

本文来源:产品经理大百科(wanghai-pm)


---BEGIN---


播客,节目,电台,访谈。


我们听播主的幽默才华,听异业的碰撞聊天,听大佬的见解访谈,听自己的内心情绪。声音经济,是正在被争夺的注意力焦点。


最近有朋友陆续在小宇宙开通了音频播客,五一旅行的路上我尝试听了几天。但听了一段时间后,发现跟心理预期有些许落差。


为什么会产生落差,是我的打开方式不对吗?借此问题,我就站在产品的角度聊聊对声音经济的看法。



- Part 1 -


我是在以价值的维度听播客,但音频的价值并没有文字高。

一是价值的产生层面。音频偏向于临场及时的反应,文字则是深度思考的输出。两者各有利弊,但从价值层面肯定是有条理的文字输出更有价值。


音频在于灵性、机智,是铺垫之后的快速反转,好比郭德纲夸完于谦之后的“你信吗?”。文字在于条理、结论,是娓娓道来的阐明观点,好比刘润文章的“观点+论点”。


二是获取的效率层面。文字的效率最高,其次是视频,最后是音频。


文字很好理解,我们可以详读、略读、边思考边读。视频的效率在于可视化的快进跳跃、找到热播时段。但音频是一个脱离了控制的背景声音,识别后续时长中 high 点成本较高。


三是吸收的共鸣层面。好的内容能引起共鸣,我们在看到听到后能有所反思,反思我们遇到的问题,回想现在的工作形式。


但音频比视频更让人不要思考,只需填鸭式吸收即可,比如听书「结论+故事」的表述,简明达意才能达到听了就是看了的节目效果。



- Part 2 -


我是在碎片化的时间听播客,碎片化就代表着集中度不够。

跑神,是我面临的最大问题。听着听着就不知道听到哪了,也回想不起前面听了啥。这是背景音必须面临的尴尬。


用户似乎不会专门预留时间来「听」。我们在开车的时候听电台,在睡前关灯的时间听情感,在上班摸鱼的时候听于谦,在下班走路的间隙听樊登。这都是背景音的存在,我们还有主轴的事情要做。


一个需要辩论的问题是,在碎片化的时间听书学习、听访谈涨见识的人是勤奋还是懒惰呢?没有答案,但时间会告诉我们答案。


我已经忘了五一期间诸多播客的论点,在听的当时觉得好有道理,但事后似乎并没有给我造成些许的思维转变。


听播客或音频也成为缓解焦虑的形式了吗?作用生效在听的当下,不是诗和远方。


于是,我就明白了,碎片化无法等于价值,我的出发点在一开始就错了。



- Part 3 -


以价值效率的维度听播客是不对的,问题错了,答案肯定也错了。


播客的核心是故事。别人的故事,你我的故事,网易云音乐的评论故事,微博热搜的风口故事,知乎该如何看待的故事,脉脉匿名爆料的故事。


播客表达的是情感。我们自己的情感寄托,深夜形单的温馨陪伴,追逐大佬的灌顶仰望,动感音乐的人性摇滚,梁建章的人口隐忧和周国平的哲学神往。


在「听故事」的过程中寄托情感,姿势就对了。这个时候才能正确的看待播客电台,声音真好听、嘉宾真有趣、选歌真好听、观点真新颖、辩论好激烈、性格好活泼。


不要尝试理解他,而是用心感受他。诺兰信条的这句话也适用于播客,我们要放下偏见感受这股潮流。


基于此,我们才会爱上播客,那什么样的播客值得我们期待呢?



- Part 4 -


一期一会的播客才值得用户期待。


播客不适合连续剧。一个观点不能划分几期来讲,要让用户所听即所得,这个「得」主要在情感层面,开心、满足、了然的诸多情感。


播客不适合思考。不要抛出问题,要解决问题。用户没有时间思考,不能集中精力,一期就做一个说教。


好的播客类似西游记,采用章节+主线的艺术形式,一个个小故事串起来主线剧情,每一集每一段都精彩。举个恰当的例子,罗翔说刑法就特别适合做播客,声音就够了,在故事会中夹带主线刑法的私货。


一期一会。用户分心也好,忙碌也罢,让用户倾听背景音都能够快速沉浸,知道现在「听」的意义。


更进一步的播客是一期中营造更多的一会,并用故事呈现。对用户来说,一个播客几十分钟就是一个「总分结构」,听总有感受,听分有感受,听节点故事也有感受。


除了上述播客结构的形式,播客也要必须世俗化、大众化,聊聊家常,听听互动的个人故事,猎奇有趣才能给忙碌的生活一丝宽慰。


但如果播客产品真的破圈,面对的竞争有哪些呢?



- Part 5 -


没有未满足的需求,只有替代的需求,这是产品剩余的年代。


我们在什么场景听播客?显而易见是声音场景,喜马拉雅的相声,腾讯视频音频播放,网易云的音乐,微信的浮窗。播客发展要拥抱部分平台,竞争部分平台。


第二个竞争在碎片化场景,焦点在注意力和用户时长争夺。声音视频化,视频声音化。战争硝烟,在眼睛到不到的地方,形态转换、精彩纷呈。


第三个竞争是走向情感,走向用户的使用感受。缓解焦虑的产品,带来快乐的产品,获取新知的产品,这些产品之间相互竞争又相互配合,组成了我们存在的有机生物体。


我们产品经理肯定会参与这场战争。听播客就是参与,关注播主就是推力,传播APP就是战斗。资本之下,没有一个产品经理是无辜的。


我只是有点担忧被洪流裹挟罢了。


------------ End ------------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