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古文观止
最大的古文观止研究者和爱好者社区,我们以书交友,以文会友,奇文共赏,不亦快哉!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古文观止

以诗意支撑人生: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古文观止  · 公众号  · 古典文学  · 2017-02-19 08:00

正文


第二季《中国诗词大会》里,白茹云的出场让很多人感动得潸然泪下。一个得过癌症的人,住院期间,静静地翻阅着诗词鉴赏。面对着贫苦的生活,病痛的折磨,诗词就像一盏温暖的心灯,照着她走着艰辛的人生历程。


她说,自己从诗词中,“体会到了人生的喜怒哀乐”。的确,她用顽强的生命诠释了真正的诗意,又以真正的诗意支撑着顽强的人生。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也许,很多人第一次真正明白这两句诗的含义,是白茹云诠释的。



由此,我不禁想到了一个人。一千二百多年前,一位迟暮的老人,漂着一条小船,耳聋,眼花,右臂偏枯,患有严重的消渴病。正值严冬,朔风凛冽,冷雨不断,小船被困在水上。饿了好几天的老人,趴在簸荡的小舟上,展开皱巴巴的纸张,垫在枕头上,写下生平最后一首诗。


他想到这个国家战乱不止,千疮百孔,人民流离,遍地流血,不禁写道:“战血流依旧,军声动至今。”他想到自己将不久于人世,一身莫保,却不能安顿好家属,愧对家人,又写道:“葛洪尸定解,许靖力难任。”


国家的不幸,家人的颠沛,自身生命的垂危,当一切无可奈何的痛苦催逼而来时,他选择了用诗来记录最后的生命,而这首诗最后的一句却是:“无成涕作霖。”生命不堪回首,临终泪如雨下。



他是杜甫。他用生命诠释了真正的诗意。可能,很多人眼里的杜甫总是悲苦而脆弱的形象。我不这样认为。


他也有幽默、自我解嘲的时候。比如当他饥饿,无米备炊的时候,写道:“翠柏苦犹食,明霞高可餐。”他说翠柏虽苦,犹可进食。明霞高挂天际,不妨想象入餐。餐霞食柏是古书中记载的修仙修道之术。


杜甫觉着自己潦倒无食,倒可以修仙入道了。这是“黑色幽默”,无非窘迫之极,自我调侃而已。


有人要问:“那他为什么不去借米而在这里一味写诗呢?可见迂阔之极。”你怎么知道他在窘迫的时候,没有借过米呢?他曾经栖居成都草堂,向人借米,有两句:“强将笑语供主人,悲见生涯百忧集。”——百般屈就,陪尽笑脸,依然一无所获。



他也有可爱的时候。比如当他历尽丧乱,九死一生回到自己的破茅屋。儿女们很好奇父亲的经历,就争相拽着他的胡须,问东问西。杜甫一一解答,不但不生气,反而充满了欢欣。他说:


问事竞挽须,谁能即嗔喝?

翻思在贼愁,甘受杂乱聒。



他看到妻子、儿女都穿着用零头碎布缝补而成的、打着很多结的衣服,日子真是辛苦。妻子和孩子都很憔悴。给她(他)们带回了被褥、床帐、衣物以及化妆品之类。他说:


粉黛亦解包,衾绸稍罗列。

瘦妻面复光,痴女头自栉。



“我”打开包裹取出化妆用的粉黛,被褥和床帐也稍稍张罗铺陈。瘦弱的妻子稍微打扮一下,脸上又见光采,痴痴的女儿自己梳理头发,并且学着母亲打扮自己。——这就是生活,这就是第一等的好诗,多朴实,多真切。


杜甫夫妻之间,相濡以沫的深情,根本不需要去用那些华丽的辞藻去涂抹,平平淡淡写来,就足以动人。


你看他,不独是悲苦的,也有可爱、幽默的一面。而在我看来,杜甫更是一位有大勇的人物,绝不脆弱。我们可以对比同时期的诗人,几人能有这样正视、承担苦难的勇气?



苦难是上天加之于诗人的,而正视、承担并记录这样的苦难,则是诗人自觉的选择。有人说杜甫,在苦难面前,“使自己从来都被苦难压扁的目光撑出一片树荫,苦苦地去为别人遮风蔽雨。”这样的勇气,李白、王维没有,岑参、刘长卿也没有。


假如没有杜甫的诗句,谁会听到白帝城外的荒村,有一位不知名的寡妇被赋敛盘剥得一无所有,在那里失声痛哭?(哀哀寡妇诛求尽, 恸哭秋原何处村。


假如没有杜甫的诗句,谁会知道夔州瀼西之地,有一位孤苦无依的老妇人,靠偷打别人的枣子充饥?(堂前扑枣任西邻,无食无儿一妇人。


假如没有杜甫的诗句,谁会看到一位垂暮的老人在子孙战死之后,还要拖着老迈的身躯前去打仗,与老伴生离死别之际,强颜欢笑安慰老伴的惨景?(老妻卧路啼,岁暮衣裳单。孰知是死别,且复伤其寒。



有多少人选择了背过脸去,无视这样的情景。而他选择勇敢地正视,在记录“积尸草木腥,流血川原丹”的惨象,抒发“乾坤含疮痍,忧虞何时毕”的情怀,感慨“不眠忧战伐,无力正乾坤”的无奈。


白茹云说,自己从诗词中,“体会到了人生的喜怒哀乐”。而杜甫不但体会到了,更用诗词完整地记录了“人生的喜怒哀乐”,从而使后人也从他的诗词里体会到了这种种喜怒哀乐。


很多人从杜甫的诗里看到了愁苦,而我看到了坚韧。正如我从白茹云的故事里,看到了生命的顽强一样。大家觉得白茹云、杜甫是不幸的、痛苦的,焉知在他们自己的心底,用生命去诠释真正的诗意,这样的人生历程,不曾有过无数美好和幸福的时刻呢?


杜甫简介:


杜甫(公元712年-公元770年),字子美,汉族,本襄阳人,后徙河南巩县。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


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


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


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杜甫创作了《春望》、《北征》、《三吏》、《三别》等名作。


759年杜甫弃官入川,虽然躲避了战乱,生活相对安定,但仍然心系苍生,胸怀国事。虽然杜甫是个现实主义诗人,但他也有狂放不羁的一面,从其名作《饮中八仙歌》不难看出杜甫的豪气干云。


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


杜甫虽然在世时名声并不显赫,但后来声名远播,对中国文学和日本文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杜甫共有约1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大多集于《杜工部集》。



版权声明:文章源于诗词世界,如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投稿信箱:[email protected](欢迎您原创投稿)

责任编辑:安良(微信号:15710831809)


不向静中参妙理,纵然颖悟也虚浮!

明代大儒王阳明

 

▲长按二维码“识别”关注

荐语:阳明心学集儒、释、道三家之大成,是500年来中国人最精妙的智慧。王阳明为什么能成为中国历史上唯一没有争议的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的圣人?为什么能成为曾国藩、梁启超、蒋介石、稻盛和夫等中外名人共同的心灵导师?一起走近大儒王阳明吧~

诗词大会粉丝团

荐语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关注诗词大会,独享江南塞上之诗韵,逍遥唐诗宋词之远方。

明朝那些事儿

荐语:汉家江山,朱明风骨!不和亲、不赔款、不割地、不纳贡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


网友推荐好文

回复“数字关键词”,可看对应热文,例如:

【1】季羡林:对我影响最大的10本书

【2】《增广贤文》全文注释

【3】奇文观止:通篇只有一个读音的中国古文

……



青梅煮酒待知音,点击『阅读原文邀您谈古论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