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桃桃淘电影
一份影迷带给影迷的电影小杂志,来自微博 @桃桃淘电影 。每天分享各种最新的电影信息,推荐经典或冷门电影,院线电影推荐和评论,各种电影相关的趣事。以及电影的一切……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中国市场监管报  ·  春节假期国内出游5.01亿人次;《哪吒之魔童 ... ·  6 小时前  
中国市场监管报  ·  春节假期国内出游5.01亿人次;《哪吒之魔童 ... ·  6 小时前  
无锡博报生活  ·  突然火爆!线上发货已排到3个月后...... ·  昨天  
FM1007福建交通广播  ·  刚刚,破30亿!凌晨2点挤满人…… ·  4 天前  
FM1007福建交通广播  ·  刚刚,破30亿!凌晨2点挤满人……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桃桃淘电影

不敢相信,真的见到了她本人

桃桃淘电影  · 公众号  · 电影  · 2024-12-08 09:30

主要观点总结

文章介绍了苏菲·玛索参加海南岛国际电影节的活动,包括其作为形象大使参加大师班、分享艺术创作的思考以及与青年导演的对谈等。文章还提到了苏菲·玛索的职业生涯、作品及其在电影界的地位。此外,还介绍了海南岛国际电影节的规模和活动,强调了电影艺术的无限可能性。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苏菲·玛索参加海南岛国际电影节

作为形象大使参加大师班,分享艺术创作的思考,与青年导演对谈

关键观点2: 苏菲·玛索的职业生涯和作品

介绍了苏菲·玛索的电影作品、导演生涯以及她在电影界的地位和影响

关键观点3: 海南岛国际电影节的规模和活动

介绍了海南岛国际电影节的规模、历史、邀请的嘉宾以及举办的各项活动,强调了电影艺术的无限可能性


正文

有一种美叫做苏菲 ·玛索。

她是初恋。

她的微笑惊艳了大银幕。

她让你回想起人生中第一次情窦初开、怦然心动的瞬间。

她也是热恋。

《芳芳》被誉为影史最成功的爱情喜剧之一。

这不仅仅是一部电影,更是一次体验。

每一位观众都和她一起坠入爱河,感受着横冲直撞的荷尔蒙,和无可救药的浪漫。

“每个早上,我都要离开你;每个黄昏,你都要把我追回来”

在战争、热血和烽火狼烟里,她恬静的面容让你回到古典的13世纪。

她也是诱惑、是陷阱,是让你甘之如饴的飞蛾之火。

苏菲·玛索“统治”了我们整整一代人的电影记忆。

她主演了那么多部作品,创造了那么多经典的银幕形象。

对于许多人来说,她的美是电影的一种启蒙。

正是因为爱上了她,才爱上了电影。
她的美也承载着一种时代的理想。

她的角色往往富有一种奇特的魅力,那既是她扮演的人物,也是她自己。

她的作品也让我们看到了世界,和人生的另一种可能性。

在不同的电影里,我们得以横跨银幕和人生的长度,去思考青春、爱情、欲望和自我。

她不仅定义了法国电影,更是想象中法兰西的化身,比埃菲尔铁塔和塞纳河都更加鲜活。她的美是一种理念。

时至今日,这位女演员,可称得上是一位法国“国宝”级的演员。

但我们对她的爱,并非只是为了一种情怀。

她还在续写着自己人生的传奇。

苏菲·玛索依然是当代最成功、最活跃的法国女性影人之一。

千禧年后,她执起导筒,尝试了数部题材、类型多元的作品。

作为演员,她也在拓宽着职业生涯的可能性。

2021年,她与欧容合作的《一切顺利》以一种举重若轻的轻盈口吻,探讨了老年安乐死这一沉重的社会议题,并入围了戛纳金棕榈。
今年,苏菲·玛索来到了海南岛国际电影节。

是的。
你没看错。
苏菲·玛索,来三亚了!!!
她不仅是今年海南岛国际电影节的形象大使 ,还惊喜地亮相了电影节的首场大师班活动。
12月5日上午,苏菲·玛索以主讲嘉宾身份出席第六届海南岛国际电影节大师班,在三亚凤凰岛酒店以“人生与银幕:以勇敢之心表达艺术 为主题展开深度对话,分享她银幕游历的人生经历。

能现场见到女神……

相信大多数人和我一样,唯一的感受。
只有震撼。

坦白来说,前十几分钟我都没办法专心去听她在说什么。

就,完全只顾着看她的脸。
真的太美了啊!!!!
我们听到了苏菲·玛索自身对于艺术创作的思考。

如今再提起自己年轻时的代表作《初恋》,她的语气是很云淡风轻的。

“那个时候我还不是一个专业的演员,只是一个年轻的小女生,别人让我做什么我就做什么。”

这样的懵懂与青涩,或许也正契合电影和角色所需要的状态。

然而,也正是《初恋》向她打开了电影世界这扇五光十色的大门。

出道数十载,如今再来回望自己的整个职业生涯, 苏菲也依然葆有一种纯真和热情。

“得益于演员这份职业,我有机会去往很多国家旅行,从而丰富了我的表演和人生体验。”

在电影里,她有机会演绎多样的角色,体验不同的人生。

她热爱演员这份职业,她热爱电影。

在《勇敢之心》里,她饰演法国公主伊莎贝尔,这也成为了她的银幕代表作之一。

导演梅尔·吉布森形容她“有一种属于宫廷的美,中世纪的皇族服装好像只有她穿上,才不会显得突兀。”

苏菲自己的看法是,“一旦穿上了古装,我就是这个角色。”

“我们从历史中获得灵感,也依然需要具备一种敏感性,去走进角色,感受到她的感受,在这一点上,所有的角色都是共通的。”

在此次大师班的对谈中,我不止一次地听到了“敏感”这个词。

对于苏菲来说,保持创作的敏感性,显然是非常重要的。

她的许多灵感都来源于生活,其导演长片首作《当爱变成习惯》就是一部非常私人的作品,它刻画了女性在婚姻和家庭琐事当中的真实处境。
而要进行这样的创作,最需要的就是细腻的感知和敏锐的觉察能力。

在2008年的《母女情深》中,她饰演了一名母亲。

这同样也需要苏菲的敏感性,需要她更多去发掘和调动自身的经验和情感体验。

苏菲兴致勃勃地说:“当年我演的是女儿,后来我演了母亲。这就是电影的神奇之处。”

“在演员的职业生涯里,随着自己的成长,角色也在发生改变。”

“我们在不同的年龄中感受到不同的生活,而我们自身也在成长。 每个人都会经历这样的现实,生命在不停的往前走,所有的这些故事,都会和一些议题有一个相遇。”

纵观苏菲的整个职业生涯,她在创作中一直致力于展现女性角色的成长以及深刻的情感维度,也在电影中经常探讨一些与社会现实紧密相连的主题,例如爱情、自由与个人选择。
然而,苏菲并不会因此就对“艺术”下一个定义。

对她来说,演员并不一定要与某一部电影、某一类题材相挂钩。
电影的美好在于它的开放性。

她很难去表达或是简单地回应,“艺术是什么”。

她认为,作为创作者,我们需要做的是去了解身边的人、了解这个世界,了解我们所看到的世界究竟是什么样子的。

“有时候,电影就像还没有写完的一封信,它是一种表达和对话的方式。”

不得不说,这样的比喻真的很美。
面对着日新月异的电影技术,她也并没有过多的焦虑,仍保持着相当开放的心态。

对她来说,电影艺术是一种“创作出来的艺术”。

技术对电影而言是工具,是一种可以让电影变得更加精良、卓越的工具,“但电影人不能完全依靠技术去创作电影,要对生活保持敏感,要用真实、细腻的表演,才能够打动观众。”

所以,一切还是要回归到本源,回归到对生活和创作的敏感性。

“如果那个东西不存在的话,那就没有意义。”

我们要首先“捕捉”到生活,才有可能运用技术,将它“呈现”出来。

这段话也很有力量。

另一个我个人觉得非常有意义的环节,是苏菲与两位青年导演的对谈。

是的,主办方特地邀请到了两位国内的青年创作者,作为对谈嘉宾,来到大师班的现场。

他们分别是《告诉他们,我乘白鹤去了》李睿珺导演,和《海边升起一座悬崖》陈剑莹导演(作品也荣获了第75届戛纳国际电影节短片金棕榈奖)。
明显能感觉到,两位也是女神的迷弟迷妹,在现场有种见到偶像的圆梦喜悦。

尤其是陈剑莹导演,还特意分享了自己多年前学生时代,电影节远远地见到苏菲的惊鸿一瞥。

然后,就心心念念至今。

陈导,真的不是演我本人吗!

咱就是说,这次电影节的大师班活动,我也真的会记很多年啊!!!

李睿珺导演是一位注重自身体验的导演,他倾向于从自己的成长经历和自我认知出发,来构建其创作体系。

因此,作为一位专注于幕后的导演工作者,他很好奇的是,苏菲的多年表演经历,是如何帮助和支持到了她的导演事业。

这的确也是苏菲很有表达欲的一个话题。

因为自己就是演员出身,所以她非常明白演员如何进行创作,也深深理解他们在表演时的脆弱性——这会触及到他们的内心,这需要他们全然地释放自己。

作为导演,她所能做的,就是为他们提供一个更为安全、包容的工作环境。

与演员沟通时,她会非常注意自己的言辞,尽量去肯定演员、让他们感到舒服,去保护他们,而非反其道而行。

巧合的是,在这一点上,陈剑莹导演也很有表达欲。

在另一部短片《不如再见》里,她不仅担任了导演,也亲自上阵挑战了表演。

转换视角之后,她切身感觉到一个演员在剧组所需要的,不光是技术上的支持,更需要情绪上的支持。

作为导演和编剧,在进行剧本层面的创作时,更多的是在调动自己的理性觉知。

但来到片场,作为一名演员的体验,则要感性得多。

当她真正进入到那个角色的时候,每一个行动、每一句台词,都有了完全不一样的感受。
她会更多去思考,作为一个真实的人,这样的动机和逻辑是否合理。作为一个真实的人,自己在想什么,会如何去作出反应。

这样的一种体验,无疑也会反哺到导演的创作。


这样说来,演员可以试着做导演,导演也该尝试做一回演员。两种不同的视角,都能够为自己的创作带来充足的养分。

而从演员到导演,两种身份的融合,必定会给电影创作带来很多的活力,会打开更多的可能性。

或许,这也侧面说明了,“人”对于电影创作的重要性。

演员是活生生的人,而非工具。

导演也是活生生的人,而非发号施令的机器。

电影讲述的是人的故事,聚焦的是人的情感。它调动的是人的体验,它是一群人在片场挥洒汗水、打开想象、通力合作的结果。

这个过程很美妙、会产生强烈的、爆发性的化学反应。

这是无法用大数据去计算、用技术去替代的。
人才是电影的核心。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推荐文章
无锡博报生活  ·  突然火爆!线上发货已排到3个月后......
昨天
FM1007福建交通广播  ·  刚刚,破30亿!凌晨2点挤满人……
4 天前
FM1007福建交通广播  ·  刚刚,破30亿!凌晨2点挤满人……
4 天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