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前些天,一个学生家长给我打电话,声音听起来像刚哭过。
她说孩子又冲她发火了,以前只是摔门,这次把家里砸了个稀巴烂。她也有很耐心地和孩子沟通,但取得的效果却令人心寒。
在我决定要找这位学生好好聊一下之前,我开始反思过去的自己,重新审视那些叛逆冲动的少年时光,以便和学生交流的时候多一点代入感。
心理学上说,人们大多数只对有安全度的人发脾气,因为在那个安全度之内,你潜意识知道对方不会离开你。
对老板发脾气会丢了工作,对客户发脾气会丢了生意,对其他人发脾气多多少少都有些副作用,甚至对老婆发脾气都能少了银行存款。所以最容易发脾气的人是父母,因为你知道他们会无条件原谅你。
胡闹有时候是一种依赖,跟家人发脾气最安全,获得原谅的成本最小。因为关系非常亲密,所以很容易就失去了平常心,忘记了父母也是一个独立的寻常人,忘记了包容、忍让、引导和理解。
往往我们最容易伤害的人,是最爱我们的人。
02
生而为人,我们都是孤独的个体,但也避免不了要和他人产生联系。
和朋友、同事、陌生人话不投机可以选择不说,大不了彼此拉黑漂流瓶联系,互相影响不大,所以也就没那么在乎。
经营好一段关系,需要双方的共同努力,破坏掉一段关系,往往一方就够了。和家人的亲密关系里,一言不合能做到不互揭老底就不错了,很难真正做到恭敬礼让。
况且大家都觉得,矛盾是因为沟通不够,就会越说越多“毫无保留”,希望把自己的心翻出来让对方理解自己从而认同自己。
然而人注定是无法彻底被了解的,矛盾的状态下说得越多,伤害越大,翻脸越彻底。就算忍着不说,单方面冷战、彼此冷战,到底都是互相伤害。
很多父母处理事情的方法比较简单粗暴,就算有矛盾,也是占着父母的身份,总是要求孩子认错。如果孩子拒绝认错时,就施压,甚至动用暴力。
迫于压力,孩子可能会妥协,但是心中必定会积压不满。当这种不满累积到一定程度时,就会爆发,我们不妨把这个爆发的阈值设为A。
过了一阵子,孩子的不满达到了A,终于忍不住爆发了。同样地,他也再次遭受镇压。渐渐地,他对环境适应了,他的阈值提高到了B,再次遭受同样的刺激时,他学会了忍受。
动次打次,动次打次,这个阈值总会到达一个顶点,我们将它设为N。这次他不再妥协,决定硬抗到底。被逼无奈,父母作出让步,冲突又一次迎来了稳定。但不同的是,这次是孩子的第一次胜利。
孩子一旦取得胜利,就会在今后的冲突中,一次次把自己的阈值从N降到A。
03
当然,有时候就算父母开明,我们也会恃爱妄为。
我们没有意识到自己对亲人的期望过高,在面对“别人”时之所以有耐心,是因为我们假设“别人”是不了解我们的,要取得“别人”的了解和配合是需要充分沟通的。
而面对家人时,我们的耐心就很有限,一旦自己的想法不被亲人了解和支持,就会忍不住想火,“别人不懂得配合我支持我也就罢了,怎么你也不懂我呢?”
我们面对亲人的要求和期望,也会感受到更大的压力,成绩、工作、婚姻……很多时候,这种压力我们并不自知,但它真真实实存在,随着一件一件事情渐渐增长慢慢积累。
单拿某一件事来看,可能并非要死要活,但当最后一根稻草压上去时,我们可能就会一下子爆发暴发出来,这是压力的瞬间过度现象。
所以,有时候,在别人看来,我们只是对某一件不起眼的事情发火,但其实是对长久以来累积在身上的重重压力的反抗。
对于这种情况,我还是建议无论如何先深呼吸把怒火降下来,避免说出一些气话伤到家人。遇到矛盾先从自己身上找找问题,并设身处地为家人多考虑。
告诉自己,家人的出发点是好的,如果实在无法调和,也可以本着我不下地狱谁下地狱的原则,在自己这一代把苦果吞下,并在教育自己子女的时候极力避免。
当我们在外面积累了太多压力时,可以选择一些合适的泄压方式,比如去旅游、去运动、去狂欢,但千万不要将身边的亲人作为压力宣泄口。
04
美剧《随性所欲》里有一句台词:“我们花一辈子的时间,等待父母给我们道歉,他们花了一辈子的时间,等待我们说谢谢。而我们都得不到想要的。”
关系亲密的家人之间,是一个相对包容的环境。有时,我们在外面受了委屈,承受了压力,没有途径宣泄,只好回到家中进行宣泄。
然而,我们没有意识到,其中的成本由我们的亲人替我们承担了。最后,我们的压力得到释放,却对家人造成了伤害。如果家人对我们的伤害进行反弹,家庭冲突就会愈演愈烈,良好的家庭氛围就毁在了我们的放肆上。
对自己的亲人发脾气,是最懦弱,也是最愚蠢的行为。无论如何,我们都要时刻提醒自己。
言语的暴力胜过一切枪支弹药,带来的伤害胜过一切跌打损伤。如果亲人给我们太大的压力和期望,可以开诚布公地和他们谈谈。万一有时不留神向他们发了脾气,请记得事后一定要道歉。
作者:衷曲无闻,简书签约作者,文章曾被薛之谦留言评论,刘同微博转载。理性与感性融和,时而风趣幽默,时而引人深思。微信公众号“衷曲无闻”(ID:zhongquwuwen)
End
高太爷,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擅长心理学,尤其是认知心理学和学习心理学理论的学以致用。推荐爱心理、爱学习的童鞋关注。微信公众号:高太爷(gaotaiye0504)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知乎19W粉关注大V
心理 | 学习 | 认知
长按二维码扫描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