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子木聊房
一个专业还原事实真相的房产老司机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泉安安海在线  ·  泉州晋江国际机场最新通告 ·  2 天前  
泉安安海在线  ·  泉州晋江国际机场最新通告 ·  2 天前  
海峡都市报闽南新闻  ·  36个教学班!新增学位1800个!泉州九中城 ... ·  4 天前  
海峡都市报闽南新闻  ·  36个教学班!新增学位1800个!泉州九中城 ...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子木聊房

又是放水,楼市要变天?

子木聊房  · 公众号  ·  · 2018-07-25 20:41

正文

每一个睿智的灵魂

都置顶了「子木聊房」

正文共3500字,预计阅读时间7分钟


文丨子木




头来,中国还是没能扛过这次「刮骨疗毒」。


有意思的是,无论是1月的达沃斯,还是3月的两会,中国经济顶层设计师们还在坚定不移地向世人透漏一个信号。


2018年仍然是紧张的一年,一定要齐心协力打好攻坚战,去杠杆去泡沫,不求增速求质量!防范系统性金融危机…


然而没过半年,去杠杆这个词就被忘的一干二净。


尤其是前天上面主持的国常会上,明确指出,接下来「 经济政策由去杠杆转为稳杠杆,货币由紧变为宽松 」,更是让人始料未及。


宽松意味着又要放水,放水意味着通胀,通胀意味着什么呢?


意味着,整个经济链条的顶端又要受益,整个经济链条底端的老百姓又要遭殃。


「放水就是富人对穷人的剥削」 ,没明白的了解一下我之前写的文章《 抱歉,你的钱被时间偷走了 》。



1

迫不得已的放水



纵观这两年的去杠杆过程。也着实让人明白了中国经济的底子到底是几分货量。


从2015年去杠杆周期开始后,央行紧缩货币,停了基建,从上到下严查地方、企业、居民债务。


结果在2017年年中的时候发现,中国债务水平还居高不下,竟还达到了GDP的256%,妥妥超过了美国。


其中地方债务更甚,举债40万亿,就这隐性债务还没有挖掘出来,我相信还是个无法想象的天文数字。


我之前也讲过, 地方债务的隐性债务和国有企业中的僵尸企业就是中国经济发展路上的两个毒瘤。


这两个毒瘤也是中央的亲儿子,其最大的特点是,生活上总是 「入不敷出、寅吃卯粮」 ,事业上 「不思进取,懒懒散散」



每次中央问责,表面虚心接受,内心誓死不改。没钱了又和中央要,中央不给,就会装可怜,寻死觅活。


这次大去杠杆,中央和地方政府要钱还债,地方政府说: 工资都发不起了,哪还有钱还债啊?


至于钱去了哪里,没人知道。但我知道茅台这段时间的价格又涨起来了。


几度要债无果,气得央妈和财爸发起了飙, 怎么管的儿子?


但即使是吵架,就是打架也都无济于事。地方政府不能逼死,国企更不能逼死,因为成千上万的工职人员都靠这些机构养着。


至于这次去杠杆的结果,说实话很震撼。


1.全国以去库存的名义鼓励老百姓买房,房价一轮暴涨后,全国居民为地方政府的债务买了单,同时居民劳动力透支,杠杆率飙升,导致社会消费力跌至冰点。


2.金融去杠杆,银行资管新规落地,逐显萧条,P2P暴雷不断,万民挂横幅去金融机构讨债。


3.高负债企业接连倒闭,横跨各个行业。国企由于亲妈护盘幸免于难,但是委屈了制造业。有些很努力的企业,本身利润不高靠资金链勉强度日,结果也被连累,在去杠杆周期下纷纷倒地身亡,申请破产。


4.地方基建停工,大部分砍掉,少部分烂尾。基建一停,导致上半年社会融资增速降至9.8%,融资增速大幅下滑也拖累投资增速创下6%的历史新低。如果保持目前的状态,估算全年投资同比可能下滑至5%以下,相比去年而言投资拖累GDP增速将超过0.5个百分点。


至此,国民经济三驾马车中的「投资、消费」全军覆没。


至于另一架马车「净出口」也由特朗普盯着,情况和前面的相差无几。


要知道参加中国顶层经济建设的学者只有两个任务。 一是防范系统性金融危机,二是保证经济不失速。


按目前情况来讲,失去三驾马车的经济增速下行压力已达濒危阶段。


如果再不放水,经济失速导致社会财富收入就会缩水,还是会引发地方政府债务违约,银行破产等系统性金融风险。


所以放水是迟早的事情,可万万没想到会这么早。



2

放水暴涨?



这两天一直有人在「房产研习社」问我,此次货币宽松是否会导致房价继续大涨。


其实这个问题的关键还要看这次会议一句很重要的话。就是:


坚持不搞“大水漫灌”式强刺激,要搞小水涓滴。


这句话特别耳熟,大家可能都想到了2015年1月,总理参加达沃斯论坛时的表态就是积极财政和稳健货币,「不会搞大水漫灌,注重预调微调」。


但事后来看,15年我们5次降息、4次降准,这一轮轰轰烈烈房地产大牛市也是从15年开始启动的。


当然在历史上,大幅放水事件还有08年那一轮央行降息5次降准3次,12年那一轮央行降息2次降准3次,均引来了房价大涨。大家都开始质疑这句话的真实性了。


其实房价是否会大涨的关键就在于两个字,「降息」。


降息就是降低房贷利率,典型的鼓励买房。但是按照目前情况来讲,降息是不可能的。


一是美国引导的加息潮正在势头,降准已经造成人民币贬值加剧,如果逆趋势加息,资本外逃是拦不住的,经济会更糟糕。


二是目前利率市场化,商业银行有自主权去调控利率。而目前银行的情况不好,房贷收益相对其他业务较小,房贷利率又处于历史地位,下调利率的可能性为0。


三是我之前讲过,现在房价上涨一分,社会消费力下降一分,相互牵扯。现在社会消费力已经降至冰点了,如果房价跟着再来一轮暴涨,楼市因为有政府护盘是不会崩,但是没人出来花钱了,衣食住行各个行业就会迎来大萧条时代,这个不是开玩笑。


所以,那些期望房价大涨的人该歇一歇了,历史有相似性是需要背景的,而不是起因一样,结局就一样。然后苦瓜群众也跟着被忽悠,再敏感的神经也是需要休息的。



3

新三架马车



上文讲到,目前三架马车已经折在半路,但是中国经济需要发展,怎么办?


这时有人便开始打内需主意了,房价太高不想消费没关系,你不想吃不想穿也没关系,但你总有三个东西是不得不消费的吧!


养老、教育、医疗 ,了解一下。


而且还把这个号称为拉动经济的新三架马车,有的官媒还把这个论题转发了数次。


 


养老、教育、医疗需求虽然很大!但它不能称作为真正市场, 因为它是属于国民保障兜底项目,属于准公共福利范畴。


本来该是政府财政支出承担的,结果变为老百姓自己买单,还号称拉动内需。 我只是想说,能研究出把这个作为经济新增长点的专家,良心一定是坏透了。


试问哪个国家是靠这三个项目发家致富的?


单就养老讲。目前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超2.3亿,占总人口的10.8%,是世界上唯一一个老年人口过两亿的国家。


这是「未富先老」危机,而不是取利的市场。然而现在有些地方的确是做的太「地道」了!


网上有个段子,


1985年宣传“计划生育好,政府来养老”;

1995年变成“计划生育好,政府帮养老”;

到了2005年,成了“养老不能靠政府!”

最近还有地方出台政策,“大力支持老年人自主创业!”


老人能创什么业我没看懂,我只是看懂了地方对于责任义务不择手段的推脱,连老人都养不起的地方,还有什么发展前途?


昨天有一个学生问我,如果抛去这些概念不讲。养老、教育、医疗在政府参与补贴和监督的情况下,是否可以完全开放。


答案是不可以!因为中国真正的市场缺失的东西太多了。



4

中国经济真正缺什么?



昨天偶然翻到清华大学老教授郭于华的一段话,颇为感动。


她说,我觉得80年代是一个值得去思考的年代,那是全民启蒙的一个时代。那个时候确实有一种非常开放的感觉。



“那个十年浩劫”刚刚结束(当然这个浩劫并不是一下子终止,直到今天它的恶果还在发生影响) ,那个时候社会各个阶层都是欣欣向荣蓬勃发展,大家都心怀着希望。


其实并不是那会儿的物质条件有多好,而是大家觉得这个社会终于要开始正常了,大家都觉得有盼头了。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