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暗无疆
| 二代目神风型驱逐舰“追风”(Oite)
潜水员在“追风”舰内发现的佛像和骷髅,
图片来自 Kevin Ye,微博“机迷社凯文”
下文由
小宁
基于中国大陆创作共用协议3.0之署名-非商业性使用-相同方式共享(CC BY-NC-SA 3.0)编辑发布,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全频带阻塞干扰》经授权转载。
反吃瓜阅读
警告
本文内容针对军事历史爱好者或沉船技术潜水员。如您在阅读中出现胸闷、气短、嗜睡、精神萎靡、知觉狭窄等症状,请终止阅读,立即吸用纯氧15分钟/3次,并与您的医师联系。
折断的命运
二代目神风型驱逐舰“追风”(Oite)
距离楚克中心区域遥远的北水道附近,潜水员们在数十只鲨鱼和金枪鱼群的簇拥下,来到了一艘段为两截的驱逐舰残骸开始探索。当他们穿越到了后部甲板下边的一处舱室时,在这里发现了一件意想不到的物件——一座巨大的铜质舰钟。舰钟应该是挂在军舰舰桥上的标志物,为何在这艘不大的驱逐舰内部会藏有额外的一座大号舰钟呢?
由于没有找到足够质量的潜点图,笔者小宁绘制了这幅“追风”沉船的示意图供大家参考。小宁跟我说他看了三段 Youtube 视频就画出来了,同样都是灵魂画手,我觉得自己弱爆了
驱逐舰“追风”战争后期状态的线图
1944年2月16日。楚克的黎明,一如既往的安静。远方晨雾中的微红模糊了海与天的界限,让一切都变得似乎空无一物,没有一丝嘈杂,没有挂念,仿佛也没有战争。
老式驱逐舰“追风”正在缓缓驶出楚克泻湖。遥想当年,还是日本近代历史上破坏最严重的“关东大地震”的“异像”预示了她的降临,以及......以及她平凡的不能再平凡的一生。平凡到她在1928年以前甚至没有舰名,只被称为“第十一号驱逐舰”。她壮年的服役经历中唯一一次见诸记载的“光荣”历史,就是在1937年侵华战争中为航空母舰“加贺”护航时,在恶劣的天气里给姊妹舰“疾风”的舰体开了个口子。如果不是太平洋战争的爆发,她本来也就应该在预备舰队中安度晚年了。
正在试航的“追风”,图片来自浦贺船渠
日本偷袭珍珠港后的第2天,“追风”与“疾风”就被急不可耐的拼凑进了威克岛攻略部队。本应该轻而易举的一次行动,结果由于过分轻敌而遭受了重创,姊妹舰“疾风”被美军击中了鱼雷发射管而当场爆炸沉没,成为了日军在二战中沉没的第一艘军舰。到了1942年,更加老迈的“追风”却居然焕发出了第二春,成为了瓜达尔卡内尔战役中“鼠运送”的活跃成员,甚至一度还得以在近距离炮击了美军最重要的“亨德森”机场(Henderson Field)。不过此役之后老迈的“追风”还是被划归了驻防楚克的第四舰队,干起了看家守院和船团护航等角色。
日本模型爱好者制作的1/700比例“追风”号模型,图片来自:Otakaraomocha
小贴士:
“鼠运送”——由于美军的空中优势,从瓜岛战役开始日军只能使用高速军舰在夜间向前线岛屿偷运增援和补给。这种任务被日军自嘲为“鼠运送”。但是美军却因为抓不住这些高速军舰无法阻断日军的补给线而深感苦恼,他们把执行这样任务的日本驱逐舰称为“东京快车(Tokyo
Express)”。
这一次,在“追风”老旧的航海舰桥上,年轻的鱼野泰弘大尉笔直地站在舰长的战位上。作为江田岛海军兵校63期毕业生,鱼野无疑是非常非常幸运地。本来还只是无名小卒的他5个月前突然被调来“追风”舰,火线提拔为日本海军里最年轻的舰长之一。仅仅几天前,他又得知将被再次晋升并且调回横须贺镇守府任职。鸟取县出身的鱼野是一个死板的人。在每况愈下的战局中,海军更需要像他这样从不提问,坚决执行一切命令的中下级军官。而现在他作为舰长的最后一个任务就是护送身负重伤的巡洋舰“阿贺野”号从楚克经塞班岛返回日本本土。
楚克锚地中的“阿贺野”号巡洋舰,图片来自柚木武士油画
汽笛响过,巡洋舰“阿贺野”上的舰长松田尊睦大佐(大校)抬起眼皮瞟了一眼前边的“追风”。他的心情却并没能好起来多少。49岁的他已经是日本有名的经验丰富的老舰长。早在战争爆发前他就曾经指挥过著名的航空母舰“加贺”,而3个月前他却突然被从入坞检修的航空母舰“大鹰”号舰长位置上临时调来掌管巡洋舰“阿贺野”。“阿贺野”是日本最新型的巡洋舰,但是运气却并不好。由于反复被美军的飞机和潜艇偷袭得手,她短短一年半的服役经历基本上就是一直趴在条件简陋的前线锚地抢修,而且每次都会做些截肢,留点儿残疾。这一次她刚刚在楚克做了长达数个月的紧急抢修,还不得不截掉了一段舰艉才勉强浮起来。于是现在她准备回到本土船厂进行一次大修,补一补不断被截掉的斤两。松田舰长可能觉得在这样一条多灾多难的军舰上,与其说自己是帝国海军的名将之花,倒是更像一个照顾伤兵的看护妇。
在水雾和阳光编织的帘幕上,这只编队的旅程却并没有走得很远。16日下午4点,楚克西北160海里。在这个日军认为非常安全的后方水域内,美军潜艇“鳐”号(USS Skate, SS-305)突然出现并且向“阿贺野”发射了4枚鱼雷。本来就缺斤少两、步履蹒跚的“阿贺野”根本无力躲避,眼睁睁的看见两枚鱼雷射入了舰体。巨大的爆炸之后,军舰发生了严重的漏水,并且燃起熊熊大火。护航的“追风”则按部就班的按照标准程序向鱼雷来袭的方向进行反潜搜索,折腾半天一无所获才折返回来营救“阿贺野”。尽管尝试了一切办法,海水依然渐渐漫过“阿贺野”的一个个隔舱。17日凌晨1时,在挣扎了8个多小时之后,回天无力的松田舰长终于下达了“总员退舰”的命令。
“神风”级驱逐舰,图片来自 Pit-Road
由于没有随时沉没的风险,“阿贺野”不但有时间撤出了舰上的499名幸存者(包括临时从工作舰明石借来的10名工程师),而且还按照日本海军的传统进行了“御像离舰”等仪式,将“阿贺野”舰上神社里供着的天皇画像和舰钟都恭恭敬敬的转移到了驱逐舰“追风”上。当松田舰长最后登上“追风”的时候,他看到了年轻的鱼野大尉笔挺的站在舷旁向他敬礼。可是松田只是摇了摇头,就直接从鱼野身旁径直走了过去,反而搞的鱼野有些不知所措。
一切收拾停当,天也已经蒙蒙亮了。鱼野大尉回到“追风”的航海剑桥上,一边计划载着多了好几倍的人员继续按照原本的命令驶向塞班。这时她们收到了第四舰队回复的命令“返航楚克,入港时注意表明身份”。鱼野正毫不迟疑的命令“追风”调转船头准备返航楚克,这时候却听到了电台里恐怖的声音——几乎楚克泻湖里的每一艘船都在绝望的发出呼救,楚克锚地遭到了美军的大规模空袭!
日本动漫中的“追风”号,图片来自 U_Goe
乱成一团的第四舰队不可能再给“追风”发出进一步指示了,这一点让鱼野舰长心里颇为不安。但是坚决执行命令的天性让他依然不顾反对,坚持按照收到的最后一道命令返航楚克。于是“追风”就这样回到楚克泻湖附近等待空袭结束。经过了一天一夜的躲避,到了18日凌晨,看到似乎没有什么动静的“追风”开始从北水道驶入楚克泻湖。这时附近岛上的日军岸防炮台发来信息,询问“追风”为何要冒着遭到空袭的危险返回楚克。这个问题似乎让鱼野觉得很被冒犯,于是他干脆的回复“执行命令”。此时在楚克夏岛上的第四舰队本部也收听到了这段对话,他们这时才猛然醒悟过来还有一艘驱逐舰在不折不扣地执行他们在空袭前下达的返航楚克的命令。于是第四舰队直接紧急呼叫“追风”命令她立即掉头驶往塞班岛。这道新的命令显然给之前力排众议的鱼野舰长打击不小,以至于他居然生平第一次在接到命令之后提出了疑问“但是我舰已经进入泻湖”。
对于鱼野来说,他简直不敢相信自己居然质疑了上级的命令,而且似乎惩罚来的也确实很迅速。就在他暗自觉得有点后悔的时候,突然看见一队美军战斗机呼啸着向着他们俯冲了下来。些来自“邦克山”号航空母舰(USS Bunker Hil,CV-17)的战斗机正在为美军的最后一次空袭护航,偶然发现了孤零零顶风作案的“追风”。于是无所事事的他们也没有等待鱼雷机赶来,就独自开始用航炮俯冲扫射。这时可怜的鱼野泰弘舰长刚刚来得及喊出防空规避的命令,就被航炮炮弹打穿了胸膛,倒在了舰桥里。他固执的生命就这样被硬生生的折断了,但是他心心念念的晋升之路却并没有走完。他后来还是被追授了“少佐”军衔。
在一本《鸟取名人志》中偶然发现了鱼野泰弘的标准照和结婚照,看来他在家乡还颇有名望
鱼野死后,舰上的士官们慌忙请旁边的原“阿贺野”舰炮术长松田光夫中尉接替指挥,结果松田刚下了几道命令,就又被一发航炮直接爆头在了站位上,也同样被追授为大尉。于是士官们又请来了原“阿贺野”的机关长今泉正次少佐接替指挥,结果今泉还没站稳脚跟就毫不意外的也走上了快速晋升之路,追授中佐。
美军飞机拍下的扫射“追风”号的瞬间,图片来自美国海军
我们今天并不知道当“追风”号上的最高级军官,原“阿贺野”舰经验丰富的老舰长松田尊睦大佐被请出来接替指挥的时候是什么心情。当松田踏上舰桥,放眼望去看到满满一舰桥的前任舰长尸体,心里是否有一万只羊驼在奔跑?他是否有问候那群士官军曹们的先人?我们只知道此时美军的鱼雷机已经赶到了。即使在松田的指挥下“追风”立即进行规避动作,但是也并没能躲过交叉射来的几波鱼雷。松田站在舰桥上亲眼看见舰艏甲板整个被鱼雷的爆炸掀起,又似乎是向着舰桥铺天盖地的砸了下来。审视自己即将与军舰一样中途折断的命运,向来稳重的他很清楚,海军部的官僚们应该再也不会有机会反对他的少将军衔了。
“追风”破损的舰艏迅速涌入了大量海水下沉,像跷跷板一样把舰艉翘出了水面,仅仅几分钟后“追风”的龙骨不再能承受舰艉的重量而从锅炉舱的位置轰然折断,结束了这艘驱逐舰平凡的生命。灌满水的前半部分像断了线的风筝一样翻转着扎向深处,最后以倒扣的姿势冲进了泥沙之中;而后半部分则从空中重重的拍在海面上,然后笔直的沉了下去,不歪不斜的端坐在海底。“追风”沉没的过程只有几分钟,她所搭载的乘员176人,以及获救的“阿贺野”乘员489名和“明石”乘员10名中,仅仅只有26人侥幸没有被迅速沉没的军舰带到海底。这使得“追风”成为了楚克空袭中人员伤亡最严重的舰船之一。
40多年以后,楚克已经成为了一处著名的潜水胜地。但是由于远离岛屿和其他沉船,“追风”一直都没有被发现。直到1986年3月1日,致力于整理和书写战时故事的日本作家山下吉村(Tomoyuki Yoshimura)偶然采访到了当年“追风”的幸存者,并且根据他的描述发现了“追风”。据当时参与寻找的潜水员回忆,当他们发现这艘沉船的时候,看到有超过50条鲨鱼在沉船周围徘徊。
今天,无论从能见度,从大型生物出现的几率还是从内部丰富的物品来说,“追风”无疑都是楚克最好的潜点,没有之一。但是她偏远的位置和较大的深度却导致大多数潜水员并没有机会一睹她的芳容。
潜水员从岸上的潜店出发,将不得不搭乘小艇穿过数海里之遥无遮无挡的茫茫大海才能到达“追风”的位置。在晴好的天气里,这里依然能够看到水面淡淡的油迹。潜水员们一旦进入水面以下,有很大概率会被这里夸张的能见度所震惊。通常在30-40米之外就可以清楚地看见沉船上的细节,清晰程度有时甚至会让人产生是在空气中的错觉。
最先迎接潜水员的通常是一些大型鱼类,最常见的是成群结队的鲨鱼,偶尔可以达到数十只之多。也有潜水员在这里遭遇过体型长达5-6英尺(1.5-1.8米)的巨型黄鳍金枪鱼鱼群。此外海龟、杰克鱼群等生物也都是这里的常客。
当到达60多米深的海底时,很容易可以注意到“底朝天”的前半截舰体上被鱼雷炸出的巨大破洞。这个破洞之大甚至将最前边的一段锚链甲板与舰体基本分离,并扭转了90度向右侧卧在沙地里,而破洞之后的船体则成180度倒扣在海底。如果从破洞进入,可以看到一些舱室里散落了不少水兵个人物品。
“追风”舰艏扭曲侧卧的锚链甲板,图片来自 Damien Siviero
继续沿着船体前进,从左舷方向侧面进入倒扣的前半截舰体下边,在右侧可以找到被压住的船艏双联装鱼雷发射管和A炮位主炮。而在左侧则是上层建筑的残骸,进入残骸则可以向下穿越到已经被沙子掩埋的舰桥,舰桥里的车钟非常容易辨认。从旁边主甲板的一处舱口穿入舰体,向上经过两层甲板就可以到达军舰的官厅,这里平时是餐厅和军舰上举行仪式的场所。如今在这个难以到达的位置,还可以发现大量的人类骸骨和写有舰名的瓷器餐具。
沿着舰体继续前进,就来到了龙骨折断的位置。这里的船身下边压着中间炮位上的主炮和救生艇的吊放杆。如果从断裂的船身进入,可以看到很多管道、阀门和转盘,这便是“追风”号锅炉房的一部分设施,但是原本安装的4座“ロ”号舰本式缶(锅炉)却似乎无从寻找了。沿着舰体的延长线继续前进大约50-60米,就可以发现被远远甩出来,平躺在沙地上的“一〇年式”530毫米双联鱼雷发射管。由于日军没有给老式驱逐舰更换先进的氧气鱼雷,因此它们只可以发射旧的“六年式”鱼雷。今天在这个位置也经常可以见到鱼群。
回到后半截舰体,它与前半截最近处的距离还不到10米。沿着坍塌的断口上升来到主甲板,最先看到的是平整的甲板上镶嵌了一个巨大的铁环,这就是之前看到的鱼雷发射管的基座。基座后边是两组救生艇的吊放杆,她们都处于航行时的而角度,说明“追风”号快速的沉没使得她的成员根本没有机会尝试放下救生艇。在两组吊放杆中间的甲板上可以看到两个方形的洞,这其实是引擎室顶部的舱口。只是原本的6个舱口只有两个没有被遮挡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