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新闻夜航
中国新闻名专栏 龙视都市频道《新闻夜航》​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新闻夜航

《新闻夜航》记者高召宝,四次掉进同一条河里!记者体验,去漂流的朋友一定别犯这些错误!

新闻夜航  · 公众号  · 黑龙江  · 2017-07-27 00:02

正文

超过139万人正在关注

7月27日  哈尔滨

小雨转雷阵雨   18℃~27℃

3-4级转微风



编者按: 这个夏天,大家讨论说得最多的一个字就是“热”!告诉大家一个避暑的好方法——天热别犯愁,可以去漂流!不过漂流的时候,您可不能忽略了安全问题。咱们就跟着记者楚希和高召宝一起找寻一下漂流的秘密!


漂流事故触目惊心


天气逐渐变热,大家对景区漂流的热情也跟着升温。在追求户外清凉的同时,如果忽视了安全问题,后果将不堪设想。

2014年6月29日,西安一名女子与朋友乘坐汽艇漂流,因乘坐人员分布不均,汽艇侧翻,女子头部磕在石头上,最终缝了170针。

2016年7月17日,绍兴一男子带着11岁的儿子漂流,在经过落差段时,充气艇突然翻船,父子俩不同程度受伤。

今年6月8日,四川乐山四名男子,在不知道水情的情况下在河道擅自漂流,结果皮艇被困江中,幸好被冬泳协会的队员解救。


夜航记者体验漂流过程


为了体验漂流的安全问题,夜航记者高召宝和楚希特意选取了位于依兰县的丹清河国家森林公园。丹清河国家森林公园王化民副主任告诉记者,从丹清巴兰河源头开始,可以直接漂流到中国北方第一漂的起点,两段漂流加在一起将近30公里。



近30公里的漂流行程,从起点需要用四个小时才能漂到终点。这么长的漂流段,流水有缓有急,河水深浅不一。当置身于清凉刺激的漂流活动中,大家是否还能遵循安全常识。 夜航记者高召宝和楚希 用了二十分钟,在一处漂流景点随机拍摄,结果在短短的二十分钟里,记者高召宝就四次落水。


漂流过程安全须知


漂流安全须知一

漂流时不要坐在充气艇边缘



不少游客在激流水域打闹,双腿或单腿坐在充气艇边缘,靠近树枝时用抓树枝停船。这些行为究竟存在什么安全隐患呢?


首先记者高召宝和楚希模拟了游客双腿放在外面的场景,在经过水流较缓的地方,充气艇还能保持平衡。随着水流开始变急,河底偶尔出现的石头会让船体改变方向,充气艇瞬间摇晃起来。在摇晃的过程中, 记者高召宝坠落水中。 同样的情况,当记者高召宝单腿放在充气艇外,让安全员小幅度晃动充气艇模拟船体变向, 结果他又掉进了水里。



两种错误的坐姿,记者高召宝两次都没能幸免地在河道中落水了。乘坐充气艇时,只有乘船者重心与充气艇内部平衡点保持一致,船体才能保持平衡。当乘船者坐在充气艇边缘部分,或者把脚搭在艇外时,遇到激流,很可能因为重心不稳发生失衡。双手无法抓牢,而被直接甩出,落水后容易被石头磕伤。


漂流安全须知二

靠近树枝时不要用抓树枝停船



很多漂流景区都是山水与树木相依,当漂到树木处,一些游客希望停下来欣赏一下美景。不过如果选择用抓树枝来停充气艇,是非常危险的。记者高召宝和楚希模拟了模拟了这一场景,用抓树枝来停充气艇, 结果第三次掉进了水里。



一般情况下,一艘充气艇至少要乘坐四名游客。当漂流到靠近岸边,如果其中一人用抓树枝来停船,而其他同伴不知情继续划船,紧抓树枝的游客重心就会发生偏离,直接被带到水里。而树枝经过反弹,也会击打到其他同伴身上。所以遇到树枝的地方,要尽量选择避开。


漂流安全须知三

激流处打闹非常危险



很多人选择“漂流”这项户外运动,除了能避暑,还能感受乘船戏水的刺激。不少人甚至在激流区打闹戏水,觉得这样更刺激。那这样行为的背后,又存在哪些隐患呢?记者高召宝和楚希模拟了模拟了这一场景, 结果第四次落水。



北方漂流与南方漂流相比,坡度较小,水流较缓。所以在北方漂流景区,往往都是水位较浅的地方,容易形成激流。当充气艇行驶到水位浅的地方时,常与石块碰撞位置发生改变,导致重心变化。此时如果在激流区打闹,往往会加剧充气艇的颠簸,导致游客落水磕伤。


小贴士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